跳至內容

呂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渭(735年—800年),字君載,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唐朝政治人物、詩人。唐德宗李适時期任湖南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

生平

呂渭弱冠進士及第,宰相杜鴻漸代其父呂延之任越州刺史、浙江東道節度使,表授呂渭為左金吾衛兵曹參軍,充節度府掌書記。同年父親呂廷之去世後,他輾轉江淮間數年,兵部尚書薛兼訓平山越,鎮守浙江東道,呂渭被闢為節度巡官,後授婺州永康令。大曆五年(770年),薛兼訓調任河東節度使,呂渭受杭州刺史相里造邀請,出任其屬下團練判官。大曆七年,御史大夫李涵浙江西道,表授呂渭為大理評事,充觀察支使。

大曆十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魏州叛,呂渭隨李涵前往宣撫,返回後拜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唐德宗即位後,李涵被拜為太子少傅,呂渭為使李涵再上一級,上表稱李涵父名少康,今涵為少傅,恐乖朝典。由是特授渭尚書司門員外郎,賜緋魚袋。不久被御史台的諫議大夫崔河圖彈劾說:「李涵前次任少卿時不說,今為少傅,疑以散慢,乃為不可。」於是呂渭被貶歙州司馬,改李涵檢校工部尚書、兼光祿卿。

不久呂渭由歙州司馬轉任楚州司馬,後進入淮南節度使陳少游幕府中任參謀,尋表授檢校禮部員外郎,充觀察判官,改任考功郎中兼侍御史,賜緋魚袋,職如故。陳少游幕府解散後,除舒州刺史。貞元初(785年),征拜朝散大夫、行尚書吏部員外郎。四年後遷任駕部郎中、知制詔。滿歲,拜中書舍人,加中大夫

丁繼母憂,去官守孝,自己從越州遷回父親棺柩,命長子呂溫魏州遷回生母棺柩,與繼母合葬於洛陽。服闋,授太子右庶子,加通議大夫。俄遷尚書禮部侍郎。中書省柳樹建中末枯死,興元元年德宗車駕還京後,其樹再次發芽生長,人謂之瑞柳。呂渭作為考官,以瑞柳為賦題,受到德宗讚賞。

他為巴結權臣裴延齡,特取其子裴操進士,被人嗤鄙。因入閣遺失請託文記,遂出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充湖南都團練觀察使,在任三年,貞元十六年七月一日(800年7月25日)薨於鎮,年六十六。贈陝州都督

家族

曾祖呂頊,以器能顯,官青州錄事參軍;祖父呂崇嗣[1],以經術聞,征授秘書郎,不就。父呂延之越州刺史、浙江東道節度使

夫人河東郡君柳氏,先於呂渭七日而逝。呂渭以其年十二月八日與夫人柳氏合葬於洛陽邙山清風原之大塋。

有子四人:呂溫呂恭呂儉呂讓。呂溫是柳宗元劉禹錫等人好友。呂讓墓志銘載其有五子:呂煥、呂熀、呂煜、呂炫、呂烜。呂烜與呂讓同卒於大中九年(855年),餘四子俱在。道教典籍雲八仙中之呂洞賓名岩者為呂讓子,當出於附會。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37》,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60》,出自《新唐書

參考

  1. ^ 見呂渭子《呂讓墓志銘》:「曾祖諱崇嗣,以經術聞,征授秘書郎,不就。顯祖諱延之,越州刺史、浙江東道節度使。」
  • 《舊唐書·呂渭傳》
  • 《全唐文補遺》第4輯頁82·呂溫撰《唐故通議大夫使持節都督潭州諸軍事守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下闕)魚袋贈陝州大都督東平呂府君墓志銘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