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赤壁賦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2月13日) |
《後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於元豐五年(1082年)作於黃州的散文作品,是《前赤壁賦》的姐妹篇。
背景
1079年,蘇軾被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於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十六日夜遊黃州赤壁(赤鼻磯),寫下了《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夜重遊赤壁,寫下了這篇文章。
全文
是歲[1]十月[2]之望[3],步自雪堂[4],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5]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6],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7]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8]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9]。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10]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11],踞虎豹[12],登虬龍[13],攀棲鶻[14]之危巢,俯馮夷[15]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16]其不可留也。反[17]而登舟,放乎中流,聽[18]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19]縞衣[20],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21],過臨皋之下,揖[22]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俛[23]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24]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評價
參考資料
註釋
- ^ 北宋元豐五年(1082),蘇軾年四十七歲,在黃州。
- ^ 十月:亦稱陽月、良月。孟冬時節,又稱初冬、上冬、開冬。
- ^ 望:滿月之名,農曆大月在十六日,小月在十五日。
- ^ 雪堂:北宋元豐五年(1082),蘇軾建草房於東坡之上,落成之日適逢大雪,蘇軾畫雪於堂中四壁,取名「東坡雪堂」。
- ^ 黃泥坂:意指一般的黃泥土坡,是蘇軾在臨皋亭與東坡雪堂之間的來往通道。
- ^ 薄暮:傍晚。
- ^ 松江:吳淞江的古稱,流經蘇州市及上海市。
- ^ 諸:「之於」的連音。
- ^ 水落石出:水位下降後,石頭顯露。
- ^ 攝:提。
- ^ 披蒙茸:撥開覆蓋的雜草。
- ^ 踞虎豹:蹲坐在狀似虎豹的岩石上。
- ^ 登虬龍:攀登在形同虬龍的曲木上。
- ^ 鶻,隼的舊稱,一種猛禽。攀登在有鷹隼棲息的危險巢穴。
- ^ 馮夷:水神。
- ^ 凜乎:凜凜、凜然,寒冷之意。
- ^ 反:返。
- ^ 聽:任憑。
- ^ 玄裳:下身穿的黑色衣服。
- ^ 縞衣:白色生絹所製的衣服。
- ^ 蹁躚:又寫作翩躚、翩仙,形容飛舞或行動輕快的樣子。
- ^ 揖:作揖,敬禮方式之一,雙手抱拳,向對方舉起後下拜。
- ^ 俛:同俯,低頭。
- ^ 疇昔: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