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書院
博文書院,是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時任天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和津海關道周馥稟請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批准,擬在天津梁家園外建立的一所西文學堂,即專門培養外語人才的學校。博文書院籌建的定位是「習中國有益之西學,仍兼誦中國詩文經史,學制六、七年」,畢業後為清廷服務[1]。
在校舍落成之後,但由於人事變動、辦學理念、資金籌措等多種原因,博文書院歷經多年未能開辦招生,建成的校舍則長期空置被抵押給德華銀行天津分行,至1895年被從銀行贖回,以用作北洋大學開辦初期的校舍。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天津後,因位於天津德租界,博文書院校舍一度被用作德軍司令部因而成為義和團攻擊的目標。在劃入天津德租界後,博文書院校舍被用於興辦服務於德租界僑民教育的德華學堂中小學教育等用途。在德租界被收回後,博文書院校舍先後開辦大營門中學及直隸省第一女子學校等,期間一度停辦擬開辦美術學校未成功。根據1946年中華民國行政院河北平津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天津辦公處的文件《北洋工學院請發還校舍案卷第一冊》中,博文書院校區的產權直至1946年在法律意義上仍歸北洋工學院(北洋大學)所有[2]。
目前,博文書院校舍,即北洋大學堂頭等學堂大樓於1970年代被拆毀,已不復存在[2],為天津市海河中學、解放南園、天津市排水管理處和居民樓所佔據。2015年,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啟用時,以博文書院命名了校內的博文北路、博文中路和博文南路[3],9月28日,北洋園校區啟用儀式時,天津大學將取自博文書院舊址的一抔泥土放入天津大學北洋園新校區的封土台以示傳承和紀念[4]。
歷史
名稱爭議
有觀點認為,博文書院又稱Tenney's College,中文譯作吞納學院[5],並將吞納學院和博文書院、北洋西學學堂、北洋大學混淆使用。但事實上,吞納(Tenney)源自美國傳教士、外交官丁家立(Charles Daniel Tenney)的英文姓氏,英文報刊所稱「吞納學院」(Tenney's College)是指其任北洋大學堂首任總教習期間對北洋大學堂的別稱。
創辦
博文書院最初由時任津海關道周馥申請舉辦,稟請李鴻章批准建立天津第一所專門培養外語人才的學校,取「博文治學,教育救國」之意,定名為博文書院,擬招收高層次的中國知識分子學習外語。期間具體的建設營造則主要由天津海關稅務司、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長德璀琳與後任津海關道劉汝翼協商決定[2]。
建設
天津海關稅務司、天津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長德璀琳在外國僑民和洋務官僚中募得一筆捐款,用作博文書院的辦校資金,在天津大營門外梁家園村建立起一片四合院式的德國日耳曼式的大樓。
1887年8月8日《申報》記載「津海新關稅務司德璀琳奉李傅相(李鴻章)之命,就梁家園營門外建造博文書院,教授中西各學。自去冬興工,業今,工已及半。核其基址,一百一十餘畝(約7.33萬平方米)。所建西式樓房,南北長英尺二十一丈九尺二寸(66.8米)、東西二十二丈五尺二寸(68.6米)。地上墊高一尺五寸(0.45米)。平屋高十七尺(5.1米)、(二層)樓高十五尺(4.5米)。每日工匠約三百人。大約來春可訖事矣。」[6]
由於德璀琳於周馥意見不合等多種原因,博文書院歷經多年未能開辦,校舍長期空置,被抵押給銀行[2]。
停滯
博文書院在校舍基本建成後,開辦陷入了僵持和停滯,最終未能正式開辦和招生,校址閒置被抵押給德華銀行天津分行。
至於博文書院為何建成未能開辦的原因,1990年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洋大學一天津大學校史(第一卷)》認為是由於「周馥與海關稅務司德璀琳意見不合,籌款艱難,至將學校抵押給銀行,書院未曾開辦」[7]。但實際上在1886年博文書院校舍開工時,因戶部與李鴻章勢力交鋒,周馥已調署長蘆鹽運使,不再擔任津海關道一職,辦學一事己經不在周馥的管轄範圍之內[2]。
產權關係
河北省立天津女子中學借用北側前頭等學堂大樓,天津市特別一區公署借用南側前二等學堂大樓;特別一區自來水廠借用西南角11畝土地。當時的天津市政府擬將自來水廠設備及廠址售予濟安自來水公司,售價為35萬元;同時,天津市政府又擬將東側靠海河路的25畝土地以20萬元的售價賣給河北省銀行,用以償還債務,但均未實施,因此博文書院的土地產權關係未發生變化[2]。
在1946年的《特一區國立北洋工學院所有權保存登記》中,河北平津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天津辦事處函達北洋工學院的調查報告中明確指出:河北平津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天津辦事處函達北洋工學院的調查報告中明確指出:「該房產權仍屬北洋大學。據警察六分局郭行政組長聲稱月前行政院財政部催辦各機關關產登記時,該房即按借用北洋大學校產性質造報者,絕無轉移買賣情況」。即在1946年之前博文書院校區的房屋和土地的權在法律意義上仍歸北洋工學院(北洋大學)所有,期間的德華中學、市立女中、特一區公署等屬於借用北洋大學校產,並不擁有其土地及附屬物的所有權[2]。
校址後續
北洋大學時期
1895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奏,前津海關道周馥1886年「請在津郡設立博文書院,招募學生,課以中西有用之學。嗣因與稅務司德璀琳意見不合,籌款為艱,致將造成房屋抵押銀行,未能開辦。」故擬利用博文書院校舍開辦北洋大學堂[2]。
在時任津海關道盛宣懷的懇請下,山東臬台胡燏棻由糧台募集資金,將博文書院校舍從德華銀行贖回,並將其置為公產,後經盛宣懷上奏,光緒皇帝將該校舍撥給北洋大學堂用以建校[8]。10月18日,北洋大學堂在博文書院舊址正式開辦[9]。
德國兵營時期
1900年庚子之亂,北京、天津地區成了義和團運動的中心。在庚子之亂中,八國聯軍控制天津後,博文書院先後遭美軍、德軍佔領和破壞,最後被德軍佔據為兵營,其控制權己經不在中國人手中。因位於天津德租界,博文書院校舍一度被聯軍司令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用作為其停駐天津期間的聯軍司令部所在地,並將軍械糧秣和戰馬置於德租界附近的桃源村和三義莊一帶。博文書院校舍成為八國聯軍和義和團衝突的前沿,成為義和團的攻擊目標之一,遭到了極大程度上的破壞,校舍中的文檔案卷和設備等均遭受了極大的破壞,在此期間北洋大學堂被迫停辦[2]。
興辦中學至今
1907年,為解決天津德租界內德國僑民子女的上學問題,由當時的德國駐天津領事館出面,由德商出資、博爾克(Gustav Jahannes Berg)為校長,借用北洋大學堂博文書院舊址興辦了天津德華普通中學校,施行男女生兼收的就讀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宣佈接收天津德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一區,即特一區。1918年,德國戰敗後,天津德華中學校的在校學生紛紛退學轉校。
1919年,曾在直隸省教育主管部門任職的李金藻出面,接管天津德華普通中學校並將其改組,以所在地命名為天津特別行政區一區大營門中學,繼續在博文書院校舍辦學,直至1924年大營門中學停辦,欲改建美術學校。
1924年4月,直隸省教育廳廳長張瑾見直隸省沒有女子中學,建議用停辦的大營門中學舊址,借用擬在大營門中學建美術中學的經費,創設「直隸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校」[10]。經直隸省議會通過,7月初授權步子方、步以諴等人主辦女子中學籌建事宜,10月10日直隸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正式開辦[10]。1928年,更名為河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校,1933年,更名為河北省省立女子中學校,1941年更名為天津特別市市立女子中學校,1946年,更名為河北省省立女子中學校,1949年,更名為天津市立第一女子中學。1949年,解放軍接管天津後,更名為天津市第一女子中學。1968年,在校址基礎上組建天津市海河中學,男女兼收至今。
後續和紀念
現在,博文書院所在位置西臨解放南路,東至海河邊的台兒莊路,北臨南京路,南界紹興道區間,為天津市海河中學、解放南園、天津市排水管理處和居民樓所佔據[2]。
天津大學因其前身北洋大學曾在博文書院校舍辦學,且博文書院的土地及校舍產權至少至1946年在法律意義上仍歸北洋工學院(北洋大學)所有[2],因此天津大學在校史上會提及在博文書院舊址辦學時期的歷史,亦有研究者稱之為「博文書院校區」,但僅追溯北洋大學堂成立以後的校史,未將博文書院的籌備、籌建追溯為校史的一部分[2]。2015年,天津大學公佈了《天津大學北洋園新校區道路、樓宇、景觀擬命名方案》,以博文書院命名了校內的博文北路、博文中路和博文南路[3]。2015年9月28日,天津大學舉辦北洋園新校區啟用暨校訓石揭幕儀式時,曾將博文書院舊址等校區的泥土依序放入天津大學北洋園新校區的封土台以示傳承和紀念[4]。 而1968年組建的天津市海河中學則佔據了博文書院舊址的所在地,在校史上提及博文書院的歷史並將校史追溯至1895年[11]。2016年,天津大學法學院在博文書院所在地的天津市海河中學建立了博文通識教育實踐基地[12]。
參見
參考文獻
- ^ 天津海關; 天津市檔案館. 津海关秘档解译:天津近代历史记录. 北京: 中國海關出版社. 2006-12-01. ISBN 9787801653741.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全德生.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园规划建设过程研究(1895-2015). 天津大學. 2015-12-01, (2016年).
- ^ 3.0 3.1 天大新校区道路楼宇景观拟命名方案公开征意见. 天津日報. 2015-02-02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2).
- ^ 4.0 4.1 程婷. 天大北洋园新校区正式启用 校训石揭幕仪式举行. 城市快報. 2015-09-29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 ^ 天津海關譯編委員會. 津海关史要览. 北京: 中國海關出版社. 2004-05. ISBN 9787801651617.
- ^ 佚名. 博文书院. 申報. 1887-08-08.
- ^ 北洋大學-天津大學校史編輯室.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1990. ISBN 9787561802182.
- ^ 王傑、韓雲芳. 百年教育思想与人物/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史研究丛书.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09-01. ISBN 9787561830710.
- ^ 歐陽圻. 北洋大学堂究竟开办于几月几日?. 社會科學報. 2015-08-27.
- ^ 10.0 10.1 張紹祖. 省立女中首任校长步子方. 今晚報. 2022-03-14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
- ^ 海河教育,让生命绽放智慧的光辉. 天津教育. 2018-04, (2018年04期): 65–66.
- ^ 趙飛. 天津大学法学院博文通识教育实践基地落户海河中学. 北方網. 2016-12-14 [2022-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