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北朝 (日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北朝
假名ほくちょう
平文式羅馬字Hoku-chō
大和王朝
持明院統(北朝)
1331年—1392年
國徽
國徽
首都平安京
常用語言日語
宗教
神道教
佛教
儒學
政府院政
天皇 
• 1331年 - 1333年
光嚴天皇(首)
• 1383年 - 1392年
後小松天皇(末)
征夷大將軍 
• 1338年 - 1358年
足利尊氏
• 1368年 - 1392年
足利義滿
歷史 
• 建立
1331年10月22日
• 統一全國
1392年11月19日
前身
繼承
鎌倉幕府
室町幕府

北朝(日語:北朝ほくちょう Hoku chō *)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一個以足利氏為頂點,獲得全國多數武士及大多數公家的支持的持明院統朝廷。對比同時期在奈良吉野所成立的大覺寺統的政權被稱作南朝吉野朝廷)。

隨着後醍醐天皇建武政權滅亡,南北朝分裂。建武3年/延元元年(1336年)以後,足利尊氏迫後醍醐天皇退位,並立持明院統之光明天皇。光明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之始。日本再次統一後,因為明治天皇的旨意,北朝歷任天皇得以保留帝號,但日本政府不承認其為正統,而稱與北朝對立的南朝政權為正朔。

概要

鎌倉幕府滅亡後,在京都建立建武政權的後醍醐天皇背叛了足利尊氏,建武3年(1336年)6月,足利尊氏迫後醍醐天皇退位天皇,1336年8月,光明天皇踐祚成立了北朝,11月歸京,成立了武家政權(也就是之後的室町幕府),同時後醍醐天皇攜帶三神器逃亡。

足利政權內部鬥爭所致觀應之亂,所致統一論被廢棄[1]

北朝歴代天皇

  1. 光嚴天皇:1331年10月22日(元弘元年9月20日) - 1333年7月7日(正慶2年<元弘3年>5月25日)
  2. 光明天皇:1336年9月20日(建武3年<延元元年>8月15日)- 1348年11月18日(貞和4年<正平3年>10月27日)
  3. 崇光天皇:1348年11月18日(貞和4年<正平3年>10月27日) - 1351年11月26日(觀應2年<正平6年>11月7日)
  4. 後光嚴天皇:1352年9月25日(文和元年<正平8年>8月17日) - 1371年4月9日(應安4年<建德2年>3月23日)
  5. 後圓融天皇:1371年4月9日(應安4年<建徳2年>3月23日) - 1382年5月24日(永德2年<弘和2年>4月11日)
  6. 後小松天皇:1382年5月24日(永徳2年<弘和2年>4月11日) - 1412年10月5日(應永19年8月29日)
  • 日期為在位期間。< >內為南朝的年號。

參考資料

  1. ^ 伊藤敬『新北朝の人と文學』(三彌井書店、1979年)

關連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