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獨買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獨買(英語:monopsony[1],也称買方獨占,經濟學術語,指在一個市場上只存在一個(或少數幾個且聯手操控市場)買者而有許多賣者的情況。由此形成的市場稱為獨買市場,該市場上的購買量由買方的邊際價值和邊際費用決定。這個術語由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在1933年的著作《不完全競爭經濟學》英語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中提出,作為一種不完全競爭的狀況。

案例

計劃經濟下的就業市場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全國只有一個僱主(買方,即政府),而求職者(賣方)卻有很多,這就形成了獨買。因存在嚴重破壞經濟自由的獨買,進而很容易滋生體制僵化、極端主義(比如中國大陸的反右文革蘇聯肅反行動等)等社會亂象。

美國獨佔企業操控美國就業市場

在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期,美國獨佔私企曾通過各種包括而不限於行賄等卑劣手段排擠競爭對手,進而獨佔市場。當這些企業完成獨佔後,就惡意壓低僱員工資,當僱員們忍無可忍而選擇跳槽時,卻發現沒有其它僱主可供選擇。後因美國工會運動的興起和反獨佔法律的完善而得以改善。[2]

參考文獻

  1. ^ monopsony 买方垄断. 術語在線. [202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4). 《經濟學名詞》 
  2. ^ 袁腾飞聊反垄断:我为国立功,能避开铁拳吗? - YouTube. www.youtube.com. [2021-02-22].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