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回族自治州
臨夏回族自治州 臨夏州 | |
---|---|
自治州 | |
州首府臨夏市 | |
臨夏回族自治州在甘肅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5°36′04″N 103°12′40″E / 35.601°N 103.211°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甘肅省 |
設立 | 1956年11月 |
政府駐地 | 臨夏市 |
下級行政區 | 1縣級市、5縣、2自治縣 |
政府 | |
• 州委書記 | 李海默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劉富禎(回族) |
• 州長 | 何東(回族) |
• 政協主席 | 張志軍 |
面積 | |
• 總計 | 7,331 平方公里(2,831 平方哩)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13位(佔全甘肅省1.72%) |
最高海拔 | 4,636 米(15,210 呎) |
最低海拔 | 1,580 米(5,180 呎) |
人口(2015) | |
• 常住 | 201.21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7位(佔全甘肅省7.74%) |
• 密度 | 274.5人/平方公里(711人/平方哩) |
• 城鎮(2015) | 62.8萬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731800 |
電話區號 | 930 |
車輛號牌 | 甘N |
氣候 | 中溫帶半乾旱氣候 |
• 年均溫 | 6.3 ℃ |
• 年降水 | 537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622900 |
舊稱 | 枹罕、河州 |
本地生產總值(2015) | ¥211.41億(全省第12位,佔全甘肅省3.13%) 33.94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10,527(全省第14位) 1,690美元(匯率) |
網站 | 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甘肅發展年鑑-2016》 |
臨夏回族自治州,簡稱臨夏州,古稱枹罕、河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下轄的自治州,位於甘肅省中部,黃河上游。州境北臨蘭州市,東界定西市,南鄰甘南州,西毗青海省海東市。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界,地貌多為山地丘陵,地勢自西南向東北遞降。黃河、洮河、大夏河、廣通河等流貫境內。全州總面積7,331平方公里,人口201.21萬,漢族人口比例約40%,回族人口比例約32%,州人民政府駐臨夏市。首府臨夏市是古代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的重鎮,明代四大茶馬司之一,有「河湟雄鎮」之稱。
歷史
秦代置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枹罕縣入河州。大業三年(607年),河州改枹罕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復置枹罕縣,為河州治所。天寶元年(742年),改河州為安鄉郡。寶應元年(762年),安鄉郡為吐蕃所佔。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大將王韶收復河州,復置枹罕縣,屬熙河路。熙寧九年(1076年)省枹罕縣入安鄉縣。金朝天會九年(1131年),河州為金所據。皇統二年(1142年),移州治至枹罕城。貞元二年(1154年)復置枹罕縣,為河州治。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枹罕縣改屬臨洮路。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年),蒙古軍攻佔河州。元朝至元六年(1269年)省枹罕縣入安鄉縣。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衛。
清朝乾隆年間,蘇四十三反清,是為第一次河煌事變。同治元年(1862年),中國西北地區發生同治陝甘回亂。回民、撒拉族等穆斯林與漢民之間相互仇殺,戰亂持續十餘年,終被清政府鎮壓。其中,河州莫尼溝阿訇馬占鰲起兵反清,即第二次河湟事變。1872年,馬占鰲率眾歸降朝廷,奠定了河州馬家軍崛起的基礎,終成為民國時期實際控制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第三次河湟事變。
民國二年(1913年),改設導河縣,屬蘭山道。1927年,廢道改區,屬蘭山區。1928年,馬仲英反叛,引發第四次河湟事變。民國18年(1929年),改稱臨夏縣。民國33年(1944年),屬甘肅省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仍轄臨夏、臨洮、寧定、和政、永靖、夏河等6縣。1936年5月,改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甘肅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臨洮縣劃歸第一行政督察區。1939年4月,將夏河縣劃歸第一行政督察區。1940年,改康樂設治局為康樂縣。
1949年8月,陝甘寧邊區人民政府發佈第120號命令,設立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臨夏、臨洮、洮沙(治今臨洮縣太石鎮)、寧定(治今廣河縣城關鎮)、和政、康樂、永靖、夏河等8縣。1949年8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解放臨夏地區。1949年9月初,在臨夏縣成立洮西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上述8縣。1949年9月下旬,改洮西專區為臨夏專區;將臨洮縣劃歸新設的臨洮專區。
1950年5月,洮沙縣劃歸臨洮專區,夏河縣改由省直轄;將岷縣分區的臨潭縣劃歸臨夏分區。以臨夏縣東鄉以及永靖、和政、寧定等縣部分地區設立東鄉自治區(縣級)。1950年6月,析臨夏縣城區置臨夏市(縣級),臨夏縣由城區遷駐韓家集。1950年9月,改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臨夏分區專員公署。
1953年,臨夏市改由省直轄;寧定縣改設廣通回族自治區(縣級);臨潭縣劃歸甘南藏族自治區;10月東鄉自治區改為東鄉族自治區。
1955年7月,東鄉族自治區改名東鄉族自治縣;廣通回族自治區改名廣通回族自治縣。1956年11月,撤銷臨夏專區,設立臨夏回族自治州。轄臨夏市和臨夏、和政、永靖、康樂4縣及東鄉族自治縣、廣通回族自治縣。尋改廣通回族自治縣為廣通縣。
1957年,廣通縣改稱廣河縣。1958年,永靖、臨夏2縣併入臨夏市;廣河、康樂2縣併入和政縣,1961年恢復。1973年12月,甘肅省報告國務院:撤銷臨夏市,併入臨夏縣,臨夏縣由韓家集遷駐城關鎮(今臨夏市城區)。1980年6月,國務院批准:析臨夏縣西北部置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恢復臨夏市(縣級),以臨夏縣的城關鎮和城關、南龍、折橋、枹罕4個公社為臨夏市的行政區域。臨夏縣遷駐韓家集(第三次)。
地理
臨夏州位於甘肅中部,省會蘭州以南,西為青海省邊界,南面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鄰定西市。地形以高原、山區、丘陵區為主。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黃河貫穿西北部,在永靖縣劉家峽前形成劉家峽水庫。黃河主要支流——大夏河和洮河從鄰近的甘南州流向劉家峽水庫。洮河亦是臨夏州與定西市的一部分邊界。全年平均氣溫為8℃,無霜期155天,為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均降水量只有442毫米。
1981–2010年間臨夏市的平均氣象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1.7 (35.1) |
4.9 (40.8) |
10.2 (50.4) |
16.7 (62.1) |
20.7 (69.3) |
23.5 (74.3) |
25.8 (78.4) |
24.8 (76.6) |
19.9 (67.8) |
14.4 (57.9) |
8.7 (47.7) |
3.2 (37.8) |
14.5 (58.2) |
日均氣溫 °C(°F) | −6.3 (20.7) |
−2.5 (27.5) |
3.1 (37.6) |
9.2 (48.6) |
13.6 (56.5) |
16.6 (61.9) |
18.6 (65.5) |
17.8 (64.0) |
13.4 (56.1) |
7.5 (45.5) |
1.1 (34.0) |
−4.6 (23.7) |
7.3 (45.1) |
平均低溫 °C(°F) | −12.0 (10.4) |
−8.0 (17.6) |
−2.2 (28.0) |
3.0 (37.4) |
7.3 (45.1) |
10.4 (50.7) |
12.6 (54.7) |
12.3 (54.1) |
8.8 (47.8) |
2.8 (37.0) |
−3.8 (25.2) |
−10.0 (14.0) |
1.8 (35.2)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3.6 (0.14) |
5.3 (0.21) |
16.8 (0.66) |
32.4 (1.28) |
61.0 (2.40) |
72.1 (2.84) |
92.8 (3.65) |
101.2 (3.98) |
72.2 (2.84) |
37.7 (1.48) |
4.1 (0.16) |
2.0 (0.08) |
501.2 (19.72) |
平均相對濕度(%) | 59 | 57 | 59 | 57 | 63 | 70 | 74 | 75 | 79 | 78 | 69 | 63 | 67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1] |
政治
現任領導
機構 | 中國共產黨 臨夏回族自治州 委員會 |
臨夏回族自治州 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
臨夏回族自治州 人民政府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臨夏回族自治州 委員會 |
臨夏回族自治州 監察委員會 |
---|---|---|---|---|---|
職務 | 書記 | 主任 | 州長 | 主席 | 主任 |
姓名 | 李海默[2] | 劉富禎[3] | 何東[4] | 張志軍[5] | 郭海泉[6] |
民族 | 漢族 | 回族 | 回族 | 漢族 | 漢族 |
籍貫 | 甘肅省環縣 | 甘肅省會寧縣 | 甘肅省徽縣 | 甘肅省環縣 | 甘肅省天水市 |
出生日期 | 1968年7月(56歲) | 1965年8月(59歲) | 1967年9月(57歲) | 1966年7月(58歲) | 1968年5月(56歲) |
就任日期 | 2023年10月 | 2021年12月 | 2021年7月 | 2021年12月 | 2021年9月 |
行政區劃
臨夏回族自治州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7]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1][8]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9]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10]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其中: 民族鄉 | |||||||
622900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Línxià Huízú Zìzhìzhōu | 7,331.48[註 3] | 2,109,750 | 臨夏市 | 731100 | 7 | 58 | 65 | 4 |
622901 | 臨夏市 | Línxià Shì | 90.68 | 355,968 | 城南街道 | 731100 | 7 | 4 | ||
622921 | 臨夏縣 | Línxià Xiàn | 1,026.20 | 322,628 | 韓集鎮 | 731800 | 9 | 16 | 2 | |
622922 | 康樂縣 | Kānglè Xiàn | 766.39 | 255,955 | 附城鎮 | 731500 | 5 | 10 | ||
622923 | 永靖縣 | Yǒngjìng Xiàn | 1,901.05 | 180,650 | 劉家峽鎮 | 731600 | 10 | 7 | ||
622924 | 廣河縣 | Guǎnghé Xiàn | 537.74 | 260,596 | 城關鎮 | 731300 | 6 | 3 | 1 | |
622925 | 和政縣 | Hézhèng Xiàn | 599.65 | 204,529 | 城關鎮 | 731200 | 9 | 4 | 1 | |
622926 | 東鄉族 自治縣 |
Dōngxiāngzú Zìzhìxiàn | 1,507.37 | 290,034 | 鎖南鎮 | 731400 | 8 | 15 | ||
622927 | 積石山 保安族 東鄉族 撒拉族 自治縣 |
Jīshíshān Bǎo'ānzú Dōngxiāngzú Sālāzú Zìzhìxiàn |
902.38 | 239,390 | 吹麻灘鎮 | 731700 | 7 | 10 | ||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為2,109,750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946,67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63,073人,增長8.38%,年平均增長率為0.81%[11]。其中,男性人口為1,056,107人,佔總人口的50.06%;女性人口為1,053,643人,佔總人口的49.9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23。0-14歲的人口為595,321人,佔總人口的28.22%;15-59歲的人口為1,228,010人,佔總人口的58.2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86,419人,佔總人口的13.5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3,638人,佔總人口的10.1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75,371人,佔總人口的36.7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334,379人,佔總人口的63.25%。
民族
全州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91,321人,佔37.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318,429人,佔62.4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8,449人,增長2.39%,佔總人口比例下降2.1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44,624人,增長12.3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2.19個百分點。其中,回族人口增加71,784人,增長11.6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96個百分點;東鄉族人口增加62,039人,增長12.2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93個百分點;保安族人口增加1,995人,增長11.1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2個百分點;土族人口增加3,021人,增長21.8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9個百分點;撒拉族人口增加1,817人,增長14.4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
臨夏是個多元民族、宗教的地方,回族占境內的人口約三分之一。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佔全州人口超過一半。另外還有土族、藏族等少數民族。
民族名稱 | 漢族 | 回族 | 東鄉族 | 保安族 | 土族 | 撒拉族 | 藏族 | 土家族 | 滿族 | 蒙古族 | 其他民族 |
---|---|---|---|---|---|---|---|---|---|---|---|
人口數 | 791,321 | 686,689 | 568,015 | 19,829 | 16,865 | 14,402 | 9,938 | 1,253 | 334 | 284 | 820 |
佔總人口比例(%) | 37.51 | 32.55 | 26.92 | 0.94 | 0.80 | 0.68 | 0.47 | 0.06 | 0.02 | 0.01 | 0.04 |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 | 52.08 | 43.08 | 1.50 | 1.28 | 1.09 | 0.75 | 0.10 | 0.03 | 0.02 | 0.06 |
經濟建設
臨夏州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全州除首府臨夏市外,其餘縣份均為國家級貧困縣。2010年,全州人均生產總值5441元,約804美元,東鄉族自治縣更只有2785元,即411美元。
2015年,全州生產總值211.41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14億元,比上年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44.83億元,比上年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130.44億元,比上年增長8.9%。[13]
交通
213國道穿越南北,通過永靖縣、東鄉族自治縣、臨夏市、臨夏縣。蘭青鐵路在州境北部永靖縣經過。 S2蘭郎高速經過廣河縣、和政縣、臨夏縣、臨夏市。另境內還有 烏瑪高速、臨大高速、S34雙達高速。
著名景點
- 炳靈寺石窟——位於永靖縣積石山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西晉初年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於西秦建弘元年(420年),明朝永樂後稱炳靈寺。
- 八坊十三巷——位於臨夏市主城區,是一片具有回族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被稱為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甘肅新地標」和臨夏文化旅遊新名片。
- 臨夏南關大寺——伊斯蘭教清真寺,位於臨夏市南門廣場,是甘肅規模較大,歷史較悠久的清真寺。
- 臨夏老華寺——伊斯蘭教清真寺,亦稱大華寺,位於臨夏市華寺街。始建於1368年,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為甘肅規模較大、歷史較久遠的清真寺。
- 臨夏東關大清真寺
- 臨夏萬壽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炳靈寺石窟
-
臨夏市東關大清真寺
-
臨夏市老華寺
-
臨夏萬壽觀
-
臨夏城郊清真寺
教育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 ^ 李海默任临夏州委书记 郭鹤立另有任用. 中國經濟網. [2023-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4).
- ^ 临夏州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名单(主任刘富祯). 中國經濟網.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3).
- ^ 何东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9).
- ^ 政协临夏州十三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政協臨夏回族自治州委員會.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2).
- ^ 郭海泉. 臨夏紀檢監察網. 2021-09-18 [2023-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临夏回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臨夏回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 [2018-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2).
- ^ 临夏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臨夏州人民政府.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0).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 臨夏州統計局、臨夏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临夏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0).
- ^ 甘肅省統計局、甘肅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甘肃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
- ^ 临夏回族自治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臨夏回族自治州統計局. [202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