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 |||
老校名 | 北京地質學院 | ||
校訓 | 艱苦樸素,求真務實 | ||
創辦時間 | 1952年 | ||
學校標識碼 | 4111011415 | ||
學校類型 | 中央部屬高校 | ||
黨委書記 | 雷涯鄰 | ||
校長 | 孫友宏 | ||
教師人數 | 1461 | ||
學生人數 | 16898 | ||
本科生人數 | 8443 | ||
校址 |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 ||
總面積 | 525843平米 | ||
建築面積 | 約45萬平方米 | ||
代表色 | 地質藍[1]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郵區編號 | 100083 | ||
網站 | www | ||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簡稱地大、地大北京、北地[2](英語: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縮寫:CUGB),是中國地質大學的兩個獨立辦學實體之一(另一個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學校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俄羅斯外籍院士5名,博士生導師206名,教授205人,副教授301人。在4萬餘名畢業生中,有31人成為兩院院士,200餘人成為省部級以上勞動模範。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學校逐步成為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成為中國地球科學人才培養的搖籃和地球科學研究的基地。學校現有18個院(系、部),47個本科專業,25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點,117個碩士學位二級授權點,13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點,59個博士學位二級授權點,19個工程碩士領域和MBA、MPA授權點,12個博士後流動站。涵蓋理、工、文、管、經、法、哲和教育8個學科門類;在職教職工1313人,全日制在校生1.5萬人,繼續教育在讀生2.5萬人。[3]
歷史沿革
北京大學地質系 | 天津大學地質工程系 | 唐山鐵道學院採礦系 | 西北大學地質系 | ||||||||||||||||||||||||||
北京地質學院 (1952年11月) | |||||||||||||||||||||||||||||
正定地質政治幹部學校 (1953年) | |||||||||||||||||||||||||||||
北京地質學院留守處 | 湖北地質學院 (1970年9月18日) | 武漢地質學校 | |||||||||||||||||||||||||||
北京地質政治幹部學校 (1978年) | 武漢地質學院 北京研究生部 (1978年12月9日) | 武漢地質學院 (1974年12月28日) | |||||||||||||||||||||||||||
北京地質管理幹部學院 (1984年12月5日) | 北京地質教育中心 (1985年9月9日) | 武漢地質管理幹部學院 (1984年8月7日) | |||||||||||||||||||||||||||
中國地質科學院 | 中國地質大學 (1987年11月4日) |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5年3月)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2005年3月) | ||||||||||||||||||||||||||||
教學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院、系、課部
研究機構
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實驗室
國家級專業實驗室
- 礦物岩石材料開發與應用實驗
- 地質超深鑽探技術實驗室(科學鑽探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岩石圈構造、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實驗室
- 地下探測技術與儀器實驗室
國土資源部開放實驗室
- 岩石圈構造與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開放實驗室
- 非傳統礦產資源研究開放實驗室
- 地球物質科學研究開放實驗室
- 礦產資源定量評價及信息系統開放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國土資源信息研究開發實驗室
- 水資源與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
相冊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東門,拍攝於2012年10月9日,地大60周年校慶前夕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5樓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圖書館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體育場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游泳館
-
地大國際會議中心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室外攀岩壁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