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島

座標16°40′00″N 112°44′00″E / 16.66667°N 112.73333°E / 16.66667; 112.7333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島
主權存議島嶼
其他名稱:Lincoln Island、Linh Côn
東島衛星照片
地理
東島在南海的位置
東島
東島 (南海)
位置南中國海
座標16°40′00″N 112°44′00″E / 16.66667°N 112.73333°E / 16.66667; 112.73333
群島西沙群島
面積1.7平方公里(0.66平方英里)
長度2公里(1.2英里)
寬度1公里(0.62英里)
實際管理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級市海南省三沙市
主權聲索方
 中華民國
直轄市高雄市
 越南
峴港市黃沙島縣
其他資料
廣東省地名委員會. 《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 (M) 1. 廣州: 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1987: 174. ISBN 80522-023-9. 
廣東省地名委員會. 《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 (M) 1. 廣州: 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1987: 174. ISBN 80522-023-9. 

東島西沙群島宣德群島中的第二大的島嶼。

簡介

東島是西沙群島東部的宣德群島東島環礁中的島嶼,位於永興島東南約50公里。東島是上升礁珊瑚貝殼沙體複合組成的島嶼。該島呈長方形,島周圍有沙堤環繞,島中部地勢低洼。面積1.7平方公里[1]。是西沙群島第二大島。海南漁民則俗稱為「貓興島、巴興、吧興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守備隊在島上駐防[2]。經過疏浚航道在島西側建有碼頭。

歷史

1905年,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巡海時以粵督張人駿的籍貫命名為「豐潤島」。1935年公佈名稱為「林康島」。1947年公佈名稱為「和五島」,以紀念16世紀在菲律賓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起義領袖潘和五[3]。因位於西沙群島的東面而得名東島。1983年公佈名稱為「東島」[4]

1996年,中國政府發佈關於領海範圍的聲明,東島有三點是中國領海基點[5]

  • 東島(1)北緯16°40.5' 東經112°44.2'
  • 東島(2)北緯16°40.1' 東經112°44.5' [6]
  • 東島(3)北緯16°39.8' 東經112°44.7'

西方文獻記錄

英國太平洋航海水文地理學家亞歷山大·喬治·芬德利(英語:Alexander G. Findlay)在1878年出版《印度群島,中國海,日本海航行指南》(「A Directory for the Navigation of the Indian Archipelago, China, and Japan」),書中第643頁有關於東島的記載:

(英語原文:The spring of excellent water in the centre of this island, mentioned by Horsburgh, is merely a well dug by the Hainan fishermen close to a stunted cocoa-nut tree, into which the salt water filters.)

生態資源

植物

島上植被繁茂,有由原生樹種麻楓桐樹組成的樹林,島嶼四周遍佈草海桐銀毛樹灌木叢。此外還有大量人工種植的椰子樹木麻黃等。

動物

島上擁有50多種類,數量達5萬隻,以白鰹鳥最多,設立有海鳥自然保護區

島上還存在黃牛山羊等陸生動物,為中國漁民從外面引入的[8]

西沙東島海域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位於東島周圍的礁盤區。

參考

  1. ^ 海南史志网:第一节 西沙群岛的主要岛礁. [201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1). 
  2. ^ 探访游人罕至的西沙东岛. 新華網. 2012-05-10 [201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3). 
  3. ^ 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侵略印度尼西亞東北部的摩麓加群島(今馬魯古群島),並以暴力強征了當時旅居呂宋的華僑潘和五等250多人。潘和五和華僑不甘被征,在出征途中的船上,舉行了起義,殺死了船上的西班牙殖民軍。潘和五率被征華僑駕船返回祖國。由於途中迷航,飄落到安南(今越南),又被安南官寇搶劫一空,最後只有32人返回了祖國。
  4. ^ 廣東省地名委員會. 《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 (M) 1. 廣州: 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1987: 174. ISBN 80522-023-9.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的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2-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7). 
  6. ^ 存档副本. [2006-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0). 
  7. ^ Alexander G. Findlay: A Directory for the Navigation of the Indian Archipelago, China, and Japan: from the straits of Malacca and Sunda, and the passages east of Java to Canton, Shanghai, the Yellow Sea, and Japan, with descriptions of the winds, monsoons, and currents, and general instructions for the various channels, harbours, etc. London: R.H. Laurie, 1878. 2nd ed.
  8. ^ 中国海洋国土知识地图集 (M) 1. 長沙: 湖南地圖出版社. 2010: 27. ISBN 978-7-80552-805-2.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