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格式手冊/標註外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許多情況下,非中文區固有的概念詞會在該詞後用括號標註外文。本文對加注外文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出了大概的規律,但也可能有偶發的意外。為此,對於新手,建議遵照本篇進行編修;對於老手維基人,本頁面供參考,實際情況可自行拿捏。

什麼時候應該標註外文

習慣上,中文區固有的概念或專有名詞不會標註外文。有時候,該概念衍生自外文地區,但因在中文區流傳甚廣,一般的中文讀者都熟知,有時就不會標註了(如騎士愛因斯坦)。

首段加粗標題

一般來說,條目首段定義句的加粗文字是整個條目的主題。此時,建議在其後附註外文。例:

Green tickY每日郵報(英語:Daily Mail,是在英國每日發行的老牌報刊,由每日郵報和通用信託集團所有。
Green tickY (英語:Ming the clam,約1499年-2006年是一隻北極蛤,截至目前是已知最長壽的多細胞個體動物。

但是,如果該標題只是描述性的,而非某一固定名稱,就不加注外文。以下便是錯誤的做法

Red XN 美國國家森林列表(英語:List of U.S. National Forests列出了美國境內的154座國家森林,這些森林均由美國國家森林局管理。

着重介紹的概念

如果一個詞出現在了首段定義句以外的地方,但卻是該段落重點介紹的內容,就應當使用外文標註。

Green tickY 高熱(英語:Hyperthermia和發熱不是同一個概念。高熱指的是體溫調定點不變,但體溫升高的一種症狀,此時身體吸收的熱量高於散發的熱量,超過了體溫控制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範圍,患者亦會感到十分燥熱。然而,發熱指的是體溫調定點升高,體溫也隨之升高的症狀——體溫控制系統為了將體溫調節到調定點,從而升高了體溫,患者會感到忽冷忽熱……(更多有關「高熱」的文字,出現在「發熱」這一條目中)

但是,如果是一列不足以成為條目的概念的枚舉,則不應該加注外文。以下的就是加注過多的例子:

Red XN 敵對行為通常會在兩頭性成熟的雄性蜥蜴之間出現,一般因領地、交配問題而起,蜥蜴之間會擺架勢(英語:posturing、追逐(英語:chasing、廝殺(英語:grappling、互咬(英語:biting

此外,由於英文的普及程度在中文圈較為廣泛,對於該條目的目標受眾而言(見維基百科:行話解釋),如果該單詞的英文基本上是「一望而知」,或者利用工具書可以一一對應上,那麼不需要加注英文。比如出現在了心理類條目中的「攻擊性行為(英語:aggressive behavior)」,雖然這個短語本身可能在詞典中找不到,但是「aggressive」與「攻擊性」、「behavior」與「行為」均能夠一一對應,根本不會產生歧義,所以不需要加注外文。其他非英語單詞、短語不適用於本條。

紅色鏈接

有時候,人們為了方便其他人創建條目,會在紅色鏈接後附註外文以便他人校對。例如:

Green tickY 凡爾科Falcon華萊士德波吉亞De Borgia這三座城市在大火中被完全燒毀。

但是,如果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已經存在對應的條目,則建議採用{{tsl}}模板,生成綠色鏈接,使得版面稍微整齊一些:

Green tickY 這座賓夕法尼亞州唯一的一座國家森林位於該州西北部的阿勒格尼高原內,內有金祖阿水壩阿勒格尼水庫英語Allegheny Reservoir

對於綠色鏈接,請不要在對應外文條目還沒有建立的情況下使用,容易造成誤會。另外,由於綠色鏈接在手機版上會展開,使用綠色鏈接之後,請不要在其後再加注外文。

如何標註外文

首段

在首段通常會使用形如{{lang-xx}}的模板,其中「xx」為該語言的語言代碼。比如:

'''维基百科'''({{lang-en|Wikipedia}})是一個[[网络百科全书]]项目,特点是[[自由內容]]、自由编辑。

會生成: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一個網絡百科全書項目,特點是自由內容、自由編輯。

有時候編寫的過程中會出現多個不同的語言,此時雖然英文(或羅馬化之後的轉寫)不是其來源語言,但仍然可作參考(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習慣)。如果要這麼做,請將原文放在這一串語言的首位,而不是排在其英文轉寫之後。

亞歷山大·尤里耶維奇·皮丘希金(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Ю́рьевич Пичу́шкин,英語:Alexander Yuryevich Pichushkin,1974年4月9日)是一名俄羅斯裔連環殺手
韓國漢字韓語:한자漢字 hanja),也稱韓文漢字朝鮮漢字,是韓語中使用的漢字

關於標註的外文應在何時使用粗體或斜體請參閱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外語名稱

主體

在首段以外的地方出現的文字,一般處理的方式是這樣:

如果從上下文可推定很明顯此處使用的是某個文字
如果首段括號中只出現了一種語言,且條目全文都處於某個以該語言為主的地區內,則使用{{lang|xx}}即可,不需要使用{{lang-xx}},顯得更加乾淨,整潔。比如某說英語的國家發生了一起火災,又以一己之力撲滅了大火,整個火災期間都沒有其他地區的參與。那麼,在正文部分,我們就可以寫成「消防隊長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評論了這一事件」,而非「消防隊長邁克爾·史密斯(英語:Michael Smith)評論了這一事件」。
大段的引述
如果大段大段地引述了某個人所說的話,或者某本書中的文字,在確保不會構成侵權的前提下,建議將該段外文使用 <ref> 標籤括起來,放到腳註當中,以免影響閱讀。
如果不清楚外文使用的是哪一門語言
比如原文只給出了拉丁字母構成的一個人名,但是無法推斷出該人名的來源語言。這時候可以使用{{lang|und}}(und在ISO 639-3中表示未確定語言),或不添加模板。
其他情況
請使用完整的{{lang-xx}}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