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格式手冊/無障礙/2025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網站無障礙旨在讓網頁更易於瀏覽、閱讀。這最初只是用於幫助身心障礙人士,但確實利於所有讀者。我們致力於遵循WCAG標準2.1,基於是提出以下建議。遵守這些規範的條目方便所有人閱讀、編輯。

條目結構

條目結構規整能讓讀者對頁面的內容鋪排一目了然,因此有助達成無障礙。例如,某位失明讀者在尋找消歧義鏈接時,如果沒有在頁頂找到這種鏈接,則能明白頁面本來沒有消歧義鏈接,因此無需閱讀整頁。

標準化是維基百科的一大習慣,因此只需遵循Wikipedia:格式手冊/版面佈局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 § 應該有的東西

章節標題

章節標題應該能簡潔描述主題,且按照格式手冊排列。

章節標題應該巢狀遞進,由二級標題(==)開始,再到三級標題(===),如此類推(一級標題是頁面標題)。不要為了凸顯某些內容而故意用錯或跳過章節標題層級,這樣做有悖於它們的作用。

為求視障編輯者的便利,使用源代碼編輯時可以在每個章節標題下面添加一個空行。如果添加多於一個空行,則會導致章節標題預覽時在下面出現空行。在部分條目中,您也應留意小型屏幕如何渲染章節標題下面的空行,因為許多編輯者都用移動設備進行編輯,如果章節標題下面有空行,則反而可能會削弱他們對條目的可讀性。

巢狀章節標題的應用例和誤用例
正確 隨機/無規律 跳級

[條目序言]
==章节== [二級]
===子章节=== [三級]
==章节== [二級]
===子章节=== [三級]
====子章节的子章节==== [四級]
==章节== [二級]

[條目序言]
====章节?==== [四級]
===章节?=== [三級]
==章节?== [二級]
==章节?== [二級]
====章节?==== [四級]
===章节?=== [三級]

[條目序言]
[缺失二級標題]
===章节?=== [三級]
==章节== [二級]
[缺失三級標題]
====子章节?==== [四級]
==章节== [二級]

不要濫用半角分號製作偽標題(分號只可用於製作定義列表),亦避免使用粗體。屏幕閱讀器和其他輔助工具只能依賴章節標題語法確定標題的排列。如欲縮小目錄,則可以改用{{TOC limit}}。如果{{TOC limit}}因條目存在低層章節標題而無法使用,則五級標題可以改用粗體,這樣就能減少對屏幕閱讀器的干擾。偽標題只能在方法窮盡時使用,不應頻繁出現。

偽標題和定義列表的應用例和誤用例
可接受 錯誤

[條目序言]
==章节== [二級]
===子章节=== [三級]
'''伪标题'''
==章节== [二級]
===子章节=== [三級]
====子章节的子章节==== [四級]
;属于
:一个定义或一个定义列表项
:列表中的其他项

[條目序言]
==章节== [二級]
===子章节=== [三級]
;伪标题
==章节== [二級]
===子章节=== [三級]
<small>==子章节的子章节==</small> [二級]

浮動元素

在維基代碼中,浮動元素(包括圖像)應該放在所述章節之內,而非前一章節的結尾。(在某些平台中,在一小段文本旁邊「堆疊」幾張圖像會導致某些圖像擠到下一章節,但這並非無障礙問題,因為屏幕閱讀器必定會在每張圖像代碼所指定的位置閱讀它們的alt=。)

屏幕分辨率

維基百科條目應該便利使用小型屏幕(比如移動設備)或低分辨率顯示器的讀者。在桌上顯示器中,屏幕兩側有多張圖像的條目可能會導致問題。雖然低分辨率顯示器一般會垂直伸長段落,因而垂直移動圖像,但您也需要避免在屏幕兩側同時添加圖像或其他浮動元素。大型表格和圖像也能產生問題:水平捲軸或不可避免,但您亦可考慮重新鋪排大型表格,縮短水平篇幅。

文字

大部分螢幕閱讀器默認不會表明視覺文字屬性(粗體、斜體、下劃線、等寬字體、刪除線)乃至語義文字屬性(着重、刪除文字),所以刪除線文字會與其他文字一樣朗讀。如果您使用螢幕閱讀器且時常參與維基百科討論,則建議開啟文字屬性的通知,因為維基百科討論經常出現刪除線文字。

因為螢幕閱讀器一般忽略刪除線,所以如果它在條目中沒有任何其他標示,則會引起無障礙問題或者混淆。這個問題適用於<s><del>元素(以及一般呈現為下劃線的<ins>)和使用它們的模板。如果您認為內容不適當或錯誤,則不要使用刪除線划去它,而是用<!---->將其轉為注釋、刪除內容,或掛上內文爭議模板,再於討論頁發起話題。

【中文的屏幕閱讀器如何?
測試了一下我的設備Windows 11上的講述人,沒下載其它語音的時候遇到阿拉伯字母和希臘字母幾乎完全跳過,因此我暫且這樣改。】

有些螢幕閱讀器不支持常用漢字和拉丁字母以外的字符(?),因此您不能假定閱讀器必然以某特定方式閱讀這些字符。遇到不支持的字符時,屏幕閱讀器和語音合成器可能會讀作問號或完全省去它。

  1. 在重要情況(如人名、地名、事物等)下,您需要為所有非拉丁、非漢字的文字(?)提供拉丁轉寫。您可以使用語言專用模板或{{Transliteration}}標註。這些模板在無障礙方面也有其他益處(參見「外語」一節
  2. 不要加入屏幕閱讀器可能無法閱讀的符號(比如心形符號♥),反而使用附帶替代文字的圖像。[1]

您必須使用上下文清楚表達文字的語義特性(以及其他形態類似的內容)。不要依賴只能用CSS屬性或Wikitext分辨的自定義「特殊符號」。

不要使用需要互動才能提供資料的技術,包括提示框和其他「懸浮」文字。縮寫不受此限,所以您可以用{{abbr}}<abbr>的包裝模板)標示縮寫(包括首字母縮略字)的全寫。

不要在句中插入換行符,因為會對螢幕閱讀器造成干擾;但您可以在句末加入換行符,對某些編輯者有所幫助。(譯註:如果指通過句末換行來產生空格的話,那中文不能有此體例。)?)

字體大小

大小字形一般由自動化頁面元素(比如章節標題、表格標題和標準模板格式)負責實現,除此之外應避免使用。更改字體大小時,應當用原大小的百分比表示,而非以像素或點表示的絕對大小。如果使用相對大小,則視障用戶仍能按情況調大瀏覽器的默認字體大小,但他們無法直接調整絕對大小。

避免在使用小字體的頁面元素(比如信息框導航模板參考章節中的文字)內再使用小字體。[a]換言之,您不應在這些元素中的純文字使用<small>...</small>標籤,以及諸如{{small}}{{smalldiv}}的模板。所得文字的大小不得低於頁面默認的85%,注意,HTML的<small>...</small>標籤還具有「小字條款」(fine print)或「註疏」的語義含義,[2]不可用於風格化。

分數

不要使用Unicode已有的分數字符,如½(已棄用標記的有&frac12;&#189;),因為部分螢幕閱讀器無法解析一些分數字符,而且視障讀者難以閱讀。請改用{{frac}},格式如34。(在科學和數學條目中,則用{{sfrac}},格式如3/4。)

外語

標註外文

中文維基百科默認會向瀏覽器指明條目以中文(zh)書寫。非中文(外文)文字必須用{{lang}}(或其衍生模板)標明。這類模板使用IETF語言標籤包裝文字,指定其語言和書寫系統,例如:

  • Assemblée nationale並未指出自己的語言(法語)。大多數屏幕閱讀器處理時會讀錯。
  • {{lang|fr|Assemblée nationale}}呈現為Assemblée nationale,屏幕閱讀器處理時改用法語發音。
  • {{lang-fr|Assemblée nationale}}法語:Assemblée nationale:同上。

理由:如果使用{{lang}}指定文字的語言,則屏幕閱讀器可以改用該語言的聲音。[3]

另外,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如果不將日語文本用模板包裹,日文漢字可能會被視作中文而錯誤簡繁轉換

關於使用{{lang}}系列模板的完整理由,見Template:Lang/doc#使用理由

書寫系統

IETF語言標籤按照ISO 639標準指定文字的語言之餘,還能標明文字的書寫系統:

  • {{lang|sr-Cyrl|Народна скупштина}}Народна скупштина
  • {{lang|sr-Latn|Narodna skupština}}Narodna skupština ——塞爾維亞語一般用拉丁文字或西里爾文字書寫。
  • {{lang|ja|Kokumin gikai}} ——日語文字一般用日語書寫系統(而非拉丁字母)書寫。
  • {{lang|ja-Latn|Kokumin gikai}}指明這段日語文字用拉丁文字書寫(日語羅馬字)。
  • {{transliteration|ja|Kokumin gikai}}同上。

如果未指定書寫系統,則IETF標籤會默認使用該語言最常用的書寫系統。鑑於此,處理字母轉寫時,您應該在語言代碼加入-Latn,抑或使用相應的{{transliteration}}模板。維基百科的語言專用模板(比如{{lang-en}}{{nihongo}})能為編輯者提供各種功能,包括用一個模板展示幾種轉寫。有些語言沒有自己的專用模板,但這些模板防止編輯者頻繁使用{{lang}}{{transliteration}},從而簡化維基文本。 音標轉寫用{{IPA}}或其他合適模板。原始印歐語請用{{PIE}}

鏈接

  1. 鏈接(尤其是外部連結)描述應該清楚易懂(不要使用「點擊我!」「此鏈接」)。[4][5]
  2. 不要使用Unicode符號替換圖標,反而應該使用附帶替代文字的圖標。例如,部分螢幕閱讀器無法將「→」等字符轉為有用文字。
  3. 為幫助視障讀者找到目標頁面的鏈接錨點,您可以利用{{Visible anchor}}標示錨點。

顏色

兩個模板界面的截圖。上截圖有紅色、綠色和藍色,但下截圖的紅色和綠色幾乎一樣,這樣綠底紅字便難以閱讀。
在紅綠色盲讀者的眼中,上截圖的模板難以閱讀(效果如下截圖)。

顏色最常出現於維基百科的模板表格

在條目和其他頁面使用顏色時,您應時常留意無障礙,準則如下:

  • 請確保顏色不是唯一傳達重要資料的途徑。特別而言,不要使用彩色文字或背景,除非其狀態也以其他方式指明,比如圖例上的無障礙符號或腳註標籤。如不遵循這個準則,則失明用戶或讀者無法通過印本或非彩色裝置獲取資料。
  • 讀者必須能清楚明白哪些互動元素是鏈接。
  • 部分讀者有色盲、色弱或視覺障礙。請確保文字與背景的對比度最少能達到Web內容無障礙指南(WCAG)2.0的AA等級,且儘量達到AAA等級(參見WCAG「了解SC 1.4.3:對比度(最低限度)」)。如欲在白色背景下使用CSS顏色名稱渲染文字,請見Wikipedia:格式手冊/無障礙/CSS顏色與白色背景的對比度。此外,您也可以利用以下工具評估對比度:
    • 網絡上有一些能檢查對比度的工具,包括WebAIM網上對比度檢查器WhoCanUse網站和斯努克顏色對比度檢查器
      • 儘管如此,有些網上工具以WCAG 1.0的算法為根據,因此需要事先甄別。如果工具未指定自己採用WCAG 2.0,則您可以假設它已過時。
    • 維基媒體基金會設計團隊提供一套達到AA等級的配色表。維基媒體產品(不論電腦端還是移動端)的所有用戶界面元素都使用此配色,但鏈接文字除外。
    • Wikipedia:格式手冊/無障礙/顏色表就14種色相對黑字、白字、鏈接文字和訪問鏈接文字展示達到AAA等級的最暗或最亮背景色。
    • Google Chrome有附帶顏色挑選器的對比度檢查器
    • 您可以通過顏色對比度分析器選擇頁面上的顏色,然後詳細評估它們的對比度,但只有「luminosity」(光度)算法是最新的,而「color brightness/difference」(顏色亮度/差)已過時。
  • 以下工具能幫助您製作圖表和地圖配色。它們未必能準確評價顏色的對比度,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值得使用。
  • 如果條目濫用顏色,但您無法改正問題,您可以掛上{{Overcolored}},尋求編輯者協助。
網頁安全顏色與黑字(上)和白字(下)的對比度。等高區域為3(紅)、4.5(綠)和7(藍)。

塊元素

列表

分隔列表項目時,不要在中間插入空行或制表符。這裡的列表包括描述列表(由行首半角分號或冒號製成的列表,也是維基百科大多數討論的格式)、有序列表和無序列表。列表的作用是組合同類元素,但MediaWiki會將空行解析為列表的結尾。此外,如果列表的雙空行過多,則螢幕閱讀器會讀出多個列表,因而誤導或迷惑用戶。此類不當格式也能大幅延長讀完列表所需的時間。

同樣,不要在同一列表內無規律使用項目符號標記(冒號、星號或井號)。回復留言時,您需要在原本留言的項目符號之上多加一個同類字符,才算適當縮進回復。您也可以「反縮進」,發起新的討論(即是另一個HTML列表)。

例子:

checkY這是適當做法:

* 支持。我喜欢这个想法。—User:Example 
** 疑问:你为什么喜欢?—User:Example2
*** 我觉得它符合维基百科的精神。—User:Example

checkY 如果留言沒有項目符號,則這也是適當的:

: 支持。我喜欢这个想法。—User:Example 
:: 疑问:你为什么喜欢?—User:Example2
::: 我觉得它符合维基百科的精神。—User:Example

checkY 回復時,您也可以讓項目符號保持在左邊:

* 支持。我喜欢这个想法。—User:Example 
*: 疑问:你为什么喜欢?—User:Example2
*:: 我觉得它符合维基百科的精神。—User:Example

☒N 但是不要從無序列表轉為描述列表:

* 支持。我喜欢这个想法。—User:Example 
:: 疑问:你为什么喜欢?—User:Example2

☒N 或者從無序列表轉為混合列表:

* 支持。我喜欢这个想法。—User:Example 
:* 疑问:你为什么喜欢?—User:Example2

☒N 不應該在列表項目之間留空行:

* 支持。我喜欢这个想法。—User:Example

** 疑问:你为什么喜欢?—User:Example2

☒N 也不應該跳級:

* 支持。我喜欢这个想法。—User:Example
*** 疑问:你为什么喜欢?—User:Example2

☒N 不鼓勵以下做法:

: 支持。我喜欢这个想法。—User:Example 
:* 疑问:你为什么喜欢?—User:Example2

這裡的項目符號令列表更為複雜,讓回復的用戶更容易用錯縮進層次。

在列表項目內分段

一般MediaWiki列表語法與一般MediaWiki段落語法不相容。

checkY 如欲在列表項目內寫下多個段落,您可以使用{{pb}}分段:

* 这是第一项。{{pb}}这是同一项内的另一段。
* 这是第二项。

checkY 您也可以使用HTML的段落標籤(留意結尾的</p>標籤):

* 这是第一项。<p>这是同一项内的另一段。
* 这是第二项。

checkY 在以上例子中,您必須在同一代碼行中使用模板,但您也可以用HTML注釋包圍換行,防止換行渲染的同時,讓留言的分段更為清晰:

* 这是第一项。<!--
--><p>这是同一项内的另一段。</p>
* 这是第二项。

checkY 這個技巧可以用來在列表項目內加入各種塊元素(因為列表項目也是塊元素,能包含其他塊元素):

* 这是第一项。<!--
--><p>这是同一项内的另一段,这里放引用:</p><!--
-->{{talk quote block|红烧肉好吃。|User:Example}}<!--
--><p>这是同一项内的结尾段。</p>
* 这是第二项。

請注意,不是所有裝飾模板都能這麼用(比如一些裝飾引用模板使用表格,但MediaWiki解析器無法處理列表項目中的表格語法)、

☒N 不要用換行模擬分段,因為它們的語義不同:

* 这是第一项。<br />这还是同一段,只是之前有换行标签。
* 这是第二项。

換行標籤之後的文字依然屬於同一段,而且它的作用本來是給詩歌或代碼塊分行。參見<poem><syntaxhighlight>標籤。

☒N 切勿用冒號與縮進層級對齊,因為它會產生三個列表:

* 这是第一个列表。
: 这是第二个列表。
* 这是第三个列表。

checkY 除此之外,HTML列表模板是在列表內加入塊元素(比如代碼)的最好方法:

{{bulleted list
|1=这是第一项:
<pre>
这是代码。
</pre>
这还是同一项。
|2=这是第二项。
}}

但討論頁面不使用這個技巧。

注釋

  1. ^ 信息框和導航模板的字體大小一般為本頁默認的88%。參考章節的字體大小一般為本頁默認的90%。其他數值請見MediaWiki:Common.css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pedia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Category:Wikipedia Manual of Style (accessibility)| ]] [[Category:Wikipedia accessibi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