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達爾富爾戰爭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達爾富爾戰爭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人道危機與中國政府被指責的角色

移自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

我想問一下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人(我想是親西方的人吧)出來指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件「蘇丹達爾富爾衝突」的態度?(參看達爾富爾中非戰爭第二次乍得內戰)--Hello World! 2007年5月29日 (二) 12:25 (UTC)[回覆]

  • 第一是自己落了把柄;第二是四方蠻夷習慣性黨同伐異而已。也有人純粹是學習扁兄的華麗麗炒作藝術(比如法國的某位淑女)。他們真正想要的,恐怕不是改變非洲人的悲慘處境,而是大國之間在其他方面的讓步(骯髒的交換啊)。否則盧旺達殺了那麼多年怎麼倒沒人關注了?沒有人會認真拿這件事製造真刀真槍的外交對抗的。我猜真正關心非洲人民的人在民間大有人在,在政客之中根本就沒有。學習指鹿為馬不是進入政界的必備一課嗎。--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29日 (二) 12:40 (UTC)[回覆]
    • 兩位言論似乎太過親中共吧?別忘了,在很多人眼中,中共政權比你們眼中的非洲蠻夷,還更指鹿為馬。--winertai 2007年5月29日 (二) 15:49 (UTC)[回覆]
      • 你居然看不出我的反諷意思?理解能力變差了嗎?另外,我對你的政治立場不感興趣。--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29日 (二) 23:06 (UTC)[回覆]
      • 是盧安達的事件真的沒有人關注,還是美國為系統的媒體沒有發出太多的聲音?蘇丹的問題也是一樣,如果不是因為這兩年歐洲方面的聲音大了,美國的媒體和政界的動作也不會變大。不過呢,既然講西方國家對於蘇丹的態度,幹麻非要扯一些台灣的政客?這樣比較爽嗎?那要不要來講講最近被判處死刑的某位中國高官幹了什麼好事呢。這位仁兄的好事還出現在美國的媒體上,夠有名了吧。
      • 中國為什麼被指責?當歐洲拼命想要推動對蘇丹的制裁多年,還在責怪美國沒有呼應的動作,甚至對於美國先前公開說不會派遣部隊前往的事情多有指責的時候,哪個國家馬上和蘇丹簽了更大的經濟合約?而且還成為蘇丹最大的經濟活動國家。落人把柄,請不要扯些不怎麼相干的。—cobrachen 2007年5月29日 (二) 20:57 (UTC)[回覆]
    • 以前看到相關的報道都是一頭霧水,哪來的達爾富爾問題惹得那麼多人注意。今天算是明白些了。不過我覺得沒必要去太在意西方的「雙重標準」,他們一貫如此,對自己做過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現在全球話語權掌握在他們手中,就把他們當作世界級的CCTV就好了。達爾文早就說過了,物競天擇。政治鬥爭永遠都是利益的決鬥。即便往達爾富爾部署了多國部隊,未必就比現在好到哪裡去吧,看看伊拉克、阿富汗的「榜樣」就知道了。 125.206.51.78 (留言) 2008年2月15日 (五) 11:01 (UTC)[回覆]
      • 剛才看了一下日文版本,聯合國投票時有四張棄權票,除了中國外,還有俄羅斯。為啥沒人去指責俄羅斯呢?想起來這兩天的一則新聞「俄羅斯的飛機飛越美國的航空母艦」,然後「美國不認為這是威脅」,而比俄羅斯差距很大的「中國威脅論」倒是一波一波的波濤洶湧。說到底,現在還是個拿實力說話的時代。 125.206.51.78 (留言) 2008年2月15日 (五) 11:13 (UTC)[回覆]

制裁活動,受害吃苦頭的是誰??固然吧,或許統計階級日子不好過,民眾豈不是更不好過??美國制裁伊拉克那麼多年,薩達姆--如大家所想,是個大獨裁者的話--的生活狀況能受多大影響,而普通民眾因為最重要的石油不能出售賺錢,才受最大的困擾吧。如果,「獨裁者」真的不顧人民死活,他們會對制裁讓步嗎,那麼,從這方面看,制裁更是雪上加霜,火上澆油,水深火熱的程度更甚。西方擁有話語權的階層「迷信」(誰知道他們信不信)制裁,從政治博亦的角度上來,還好理解,我們(你們)這些普通人也這麼支持制裁,到真是有點古怪。yoyus

        • 歐洲對非洲更關心完全有理由。當年瓜分非洲的完全是西歐列強,美國和俄國雖然被邀請列席會議,但根本沒有發言權。聯想到利奧波德同志對剛果的殘酷統治,西歐國家對非洲實在虧欠太多(美國儘管把拉美視為自己的禁臠,可從來沒有像歐洲人那樣殘酷掠奪過)。他們現在關心非洲,也許是想作些補償吧。美國覺得自己在歷史上根本沒在非洲進行什麼活動,而非洲也缺少戰略意義,自然沒有插手動機。至於某國,一心想賺大錢,哪裡管歐洲人的良心發現。--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29日 (二) 23:19 (UTC)[回覆]
          • 我對任何政治立場也沒有興趣,我只不過對於閣下反諷字眼的「蠻夷」兩字相當感冒。說真格的,你言論與19世紀,達爾文「物競天擇」出爐後的帝國主義者心態無異。這樣講好了,在我看來,新崛起中國只不過想走以前其他國家走過的帝國主義路線,而就是這樣,才會有這麼多人出現這種視其他人種為蠻夷,並支持贊同政府援助蘇丹的心態。我真希望強大的中國,在經濟發達同時,也能注重一下人文﹔這種對人文的關注或許有些虛偽,但是比起扯幾十年前,甚至百年前的帳來合理化現在行為或跟美國比濫來得好。--winertai 2007年5月30日 (三) 01:15 (UTC)[回覆]
            • 哎...明着說吧。本來我的話里還有個「Heaven Dynasty」來着。後來因為不想惹麻煩,終於還是刪了。兩個詞本來是對比使用,您明白了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30日 (三) 09:13 (UTC)[回覆]
            • 這點沒什麼可在意的,一個超級大國,除了政治、軍事和經濟的強大之外,必須具備文化實力。否則英國那樣一個小島,怎麼會成為數百年的日不落帝國,英語也就不會成為世界語言。而中國現在看看,除了推銷那些虛偽的、不倫不類所謂「中華文化」之外,他已經沒有任何文化資本可言。試論,一個四十年前挖孔子墳墓的人,如今卻大建「孔子學院」「孔子標準像」,這樣的人怕是沒啥可信度。除此之外,還需有包容的心態,否則文化的進步與活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國正是自中世以後,吸收的越來越少,以至於文化越來越封閉,越來越沉淪,變成了「醬缸」。而自近代後,雖則是開放了,卻只學了皮毛,沒有學精髓;只學了不徹底的制度,文化精神卻依舊封閉。到現在依舊沒有改變的跡象,民間依然有太多人抱著「天朝大國,四夷來貢」的老大心態。正如有人說:「我真要感謝現在中國尚處於背運的階段,否則走運起來,不知道會自大成什麼樣子」(原文忘記了,大意如此)。除此之外,還有其的社會與國民在世界上呈現什麼風貌,正所謂「每個人都是民間大使」。一兩個人就足以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社會的真實了。—出木杉 2007年5月30日 (三) 01:33 (UTC)[回覆]
唉,Winertai似乎還是沒有看懂Douglasfrankfort的諷刺含義。Douglasfrankfort諷刺的就是你所感冒的西方與中國無意間流露出的帝國主義者心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7年5月30日 (三) 06:56 (UTC)[回覆]

我看中國對蘇丹和伊朗這樣國家的態度,主要還是為了自己的能源需求,屬於迫於無奈,如果沒有石油,中國估計到樂得不聞不問。而且目前西方對中國的指責也是有限度的,我到沒注意親西方人士對此有何反應。說到帝國主義,我覺得中國現在是有相當的苗頭,比如《大國崛起》、《狼圖騰》之流簡直是赤裸裸給帝國主義唱讚歌,這都是帝國主義在中國興起的明證,但是蘇丹這個事兒我看和帝國主義關係不大。怎麼說呢,如果沒有石油中國本來也和蘇丹沒什麼經濟聯繫,所以中國就算支持歐洲的經濟制裁也發揮不了什麼實質的作用。但是現在有了石油中國就只能選擇支持蘇丹政府,如果說這就是中國忽視自己的人道責任,我看卻也未必,國際上有觀點認為中國如果經濟停滯國內必然混亂甚至有可能崩潰,那時候在中國的人道災難才叫可怕,這種觀點雖然未必全對,但是我看中國現在的高速發展確實不全是為了成為超級大國,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維持社會穩定。那麼在面對蘇丹這樣的難題時政府當然不能太理想主義,還是要考慮一下利益得失。以我的判斷在蘇丹伊朗這樣的地區投資風險是很大的,但是中國仍然要參與,可見現在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有多迫切,所以說這未必就是中國推行帝國主義政策的證據。以我的觀察,帝國主義思維模式在中國民間很有市場,但是在政府層面似乎還觀察不到什麼明顯的跡象。雖然在中國這樣對思想進行控制的國家一種思潮的興起政府肯定要負有相當責任,但是這一波的思想變動我覺得還是民間自發形成不是政府主導的。這裡面原因比較複雜,我覺得可能和中國現在病態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美國的國際形象對中國人的示範作用有相當大的關係。—Mukdener|留言 2007年5月30日 (三) 23:09 (UTC)[回覆]

從中華文化的傳統來看,中國似乎不會發展成帝國主義,因為中國人歷來只是關心自己的「天下」,哪種中國政府都不太關心外部事務。不過所有政府都是自私的,歐洲國家也並不是悔罪,而是在爭取本國黑人的選票,畢竟蘇丹人在歐洲移民並不多,不然他們為什麽不關心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的歧視,不關心土耳其人對庫爾德人的歧視。中國政府不僅關心石油,還關心整個非洲的資源,現在中國的發展已經出現資源短缺的跡象,世界上還只有非洲的資源目前最廉價,此外非洲還是中國對抗歐美的天生同盟者。毛澤東就說過:中國進入聯合國是被非洲國家抬進去的。中國進入非洲擺出的是一付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的架勢,那怕違反任何道德底線,以顯示和歐美的明確區別,爭取非洲各國政府的信任感。此外對非洲的大量援助可能也是解決巨額外匯儲備的一種政治投資方式之一。—方洪漸 2007年5月31日 (四) 01:03 (UTC)[回覆]
題外話,現在我才感覺到《大國崛起》、《狼圖騰》的帝國主義唱讚歌。Mukdener可否解釋一下,或者我比較遲鈍。zzz……很睏 找我 2007年5月31日 (四) 04:58 (UTC)[回覆]
如果Ktsquare看過上面兩部作品我們不妨探討一下,《大國崛起》我都看了,《狼圖騰》我只看了尾聲,我看書比較奇怪,喜歡先看看後面才能定下心從頭讀起,不巧的是,我認為這本書後面寫的實在太臭了,所以前面也就沒讀。大國崛起我認為作為一般性的歷史節目還算不錯,知識性滿強,但是這部紀錄片的目的顯然不是向觀眾介紹歷史知識這麼簡單,好像片子最後一集裡說是想從這些大國的興衰之中總結經驗教訓,為中國的崛起找到出路云云。怎麼說呢,我覺得片子在立意和角度上都有問題。首先片子中選擇的國家無一例外的都是帝國主義國家,可能這還只是巧合,因為那時候就是帝國主義橫行的時代。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就是侵略擴張,在我的印象中片子對此有所提及,但是瘋狂的侵略擴張對其他國家甚至本國造成了哪些後遺症片子卻隻字不提,比如二戰之後亞非拉的反殖民地革命,或者近日法國面臨的嚴重社會問題。這些也都是大國崛起得失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缺少這一部分,片子給觀眾的印象似乎就是,侵略擴張乃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我不知道片子的製作方如何看這個問題,也許他們刻意忽略這個部分,那這片子的問題就更嚴重了。其次,我不明白這樣的片子是為了拍給誰看?整部片子的視角都是從國家或者統治者角度來審視大國崛起,似乎有種公車上書的味道,普通觀眾除了能從中知道些歷史知識外實在學不到什麼有實質意義的東西,而統治者恐怕未必有閒看這部片子。大國崛起的得失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我想是相當大的,比如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圈地運動,迫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轉而從事工業生產,這個過程是相當痛苦的,其中有許多不公平現象。恰巧中國現在也面臨農村的城市化問題,當年英國對圈地運動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何處理,或者犯了哪些錯誤,這些對今日中國應該是有現實意義的。很遺憾,片中我記得只是對瓦特發明蒸汽機進行了詳細介紹,也許它是想說科技的領先是大國崛起的條件,但是在今日之中國這恐怕已經變成老生常談了,沒有誰還不知道這樣的道理,其實沒有過多着墨的必要,而且類似什麼西葡荷重視海權之類的關乎國家戰略的大道理,拍給普通觀眾看意義其實不大,何況這些國家的海權根本就是帝國主義的海權,中國當年根本就是受害者,今日再回過頭來崇拜這些垃圾邏輯上也說不通啊。再說《狼圖騰》,我只談尾聲部分,作者似乎是想總結什麼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民族性,前者積極進取不斷擴張乃狼性後者只會守成缺乏進取精神乃羊性云云。這不是赤裸裸給帝國主義侵略擴張唱讚歌是什麼呢?前一陣有個德國學者直言不諱,他這根本就是納粹主義的中國翻版,這種評價於我心實有戚戚焉。而且他為了宣揚自己的觀點隨意的歪曲歷史,我且不說狼幾乎就是掠奪的代名詞,游牧民族不斷的侵略擴張基本是人類歷史的消極因素,並不值得提倡,何況中國兩千多年本來就是在不斷的擴張才有今日的版圖,怎麼能簡單的就把中國歸為羊的一類?作者還附會說中國龍的形象就是起源於狼,竟然要從更高的層面來給自己的歪論尋找支持,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Mukdener|留言 2007年5月31日 (四) 15:46 (UTC)[回覆]
其實人類的文化和文字起源都是源於農耕民族,只有從事農業定居才能建立國家,才需要文字,游牧民族歷史上一直是和農耕民族存在矛盾,但游牧民族只有在占領農業國家後,才能形成有文化的國家,才開始對人類的文化有貢獻,此前一直是在起破壞作用。狼只是在現在瀕臨滅絕才開始受到保護,以前即使是游牧民族對它們也是狠之入骨的。—方洪漸 2007年6月1日 (五) 02:48 (UTC)[回覆]
《大國崛起》作爲有歷史知識性和帶有從統治者審視與前瞻的節目;我認爲Mukdener兄和我的意見是一樣的。不過所謂忽略對普通人的評語未免有點不盡不實。拿日本那集爲例,旁述者說明治維新改革帶來政府財政困難與激化社會矛盾(政府以超低價將官場出售給個人激起民衆對官商勾結的不滿,幾乎導致暴動;天皇出面罷免一批高官才制止事態的惡化。)、開化過程中導致所謂的現代文明與本土文化的激烈衝突(相搏手故意違反禁令當街表演一事)。我善意推定《大國崛起》將現時現實中的問題直接掛鈎有點太過;它是歷史知識節目,不要想太多。zzz……很睏 找我 2007年6月5日 (二) 17:47 (UTC)[回覆]
K兄,這是部奇怪的片子,雖然它裡面有不少歷史,但是不是歷史片,因為它對史事的選擇太片面了。我基本上把它定位為政治宣傳片,所以就必須問一句它到底要宣揚什麼?結合現在的時代背景,我以為大概是給現在的和平崛起政策造勢,但是片子裡的大國沒有哪個有資格作為和平崛起的榜樣。這是否可以理解為中國社會現在價值判斷混亂的一種體現,不分好壞只問強權?— Mukdener  留 言  2007年6月6日 (三) 10:27 (UTC)[回覆]
呵呵,恐怕中國是沒有機會成為所謂的「霸權大國」的,難脫「經濟巨人,文化侏儒」的形象(搞不好連「學樣的猴子」資格以後都沒有)。現在眾多大國都在致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與媒體產業,這也很可能成為世界新一波的經濟產業升級。僅僅在東亞,韓國的電視劇與日本動漫在全世界勢不可擋,相對較低的成本卻賺來滾滾的外匯。嫌這些事物是「庸俗文化」也無所謂,但起到「倒貼錢的國家廣告」卻是事實。而華人圈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文化與媒體中心:臺灣的媒體亂象自不必言;香港的港劇如今也今不如昔,綜藝更是已經被臺灣拉開,更遑論新聞了;大陸的媒體在權威下永遠都只能扮演麥克風的角色。而外國看中國的媒體,也就自然永遠只能視其為傳聲筒,中國也就永遠不可能有BBC之類的世界媒體。縱使是《大國崛起》,外國人關注更多的也是其背後的政治意味,而不是紀錄片本身的製作水準。然而,這波經濟升級,沒有政治的自由與對外來文化的開放是不可能做到的。—出木杉 2007年6月9日 (六) 03:22 (UTC)[回覆]
我必須反對把討論範圍拓展至反華勢力之流的討論。關注此事的最主要人士是人權組織與及蘇丹政治異見人士,他們都不是歐洲政府或美國政府的代表,不要把批評中國政府角色的人士看待成為反華勢力,此討論將會無益—Kittyhawk2(談♥) 2008年2月14日 (四) 01:09 (UTC)[回覆]

刪除最後一句網民觀點

個別網民觀點並不適宜成為百科內容,故刪除下列文字。

还有网民观点认为,鉴于90年代美国对伊拉克的生活必需品禁运反倒造成伊拉克平民大批死亡,不应对苏丹进行制裁<ref>[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136/57/54/6_1.html “中华网论坛:悲哀之二--对达尔富尔问题进行扫盲”] , 2008年2月16日</ref>

--罰抄(罰抄會館) 2010年6月15日 (二) 03:55 (UTC)[回覆]

重新定義至

達福爾危機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達爾富爾戰爭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21:5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