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英屬印度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Former good article英屬印度曾屬優良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新條目推薦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7年3月27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3年9月14日優良條目重審維持
2013年11月6日優良條目重審撤銷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07年3月22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優良條目
    基礎條目 英屬印度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英國專題 (獲評未評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英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英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印度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印度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印度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新條目推薦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File:Imperial-India-Blue-Ensign.svg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00:06 2007年3月22日 (UTC)

    英屬印度屬於本人第一次對英文長條目的完整翻譯,取材於英文維基百科British Raj條目。這篇條目從2006年12月24日2007年3月19日,前後歷時近3個月,斷斷續續共編輯110次。考慮到條目屬於歷史地理題材,起初邀請Juansheng合作共同翻譯。由於台灣南部海域地震的影響,導致相當長一段時間不能正常瀏覽網頁,Juansheng編輯了幾次後中途退出了,2月份網絡回復正常,實際前後用了個多月。實際情況如下:

    無參考資料

    現實中無法得到完整的參考資料。英屬印度涉及南亞印度歷史、南亞及印度地理。關於南亞與印度主題的內容,一是維基中文條目極少;二是相關的詳細中文書籍和網絡中文資料很難收集完整,多屬於片斷內容,主要題材幾乎無從參照。

    • 參考來源:主要參考英文相關鏈接的條目。

    漢譯名稱確定

    條目中經常出現的歷史詞彙名稱多依照英漢字典,字典難索則通過搜索,以網頁有關介紹的中文書籍的習慣譯法。地名的漢譯一是參考漢英字典,但漢英字典僅限於著名地名;二是字典沒有則參考中國行政區劃網介紹的印度各縣和邦的漢譯名;三是縣級以下地名或非行政區名則通過網絡搜索,這種情況不多;四是按照一般類似方式直接音譯,但這種情況極少。

    加注英文鏈接

    對對英文條目完整而中文缺損的條目,名稱漢譯的時候在旁邊用括號加注其英文條目的鏈接;這也是我對其他含義條目的做法。主要有著名歷史事件人名、地名,其他漢譯條目也是採取這種做法,用括號加注英文鏈接,這樣有利於校正翻譯,引導別人翻譯相關的條目。

    歡迎校正

    這個條目的英文版本可以從翻譯的開始到條目完成的時候,內容有出入,因此可能出現和現有版本的差異。翻譯過程也可能出現不當或錯誤;歡迎繼續幫助完善,有異議共同繼續探討。


    Cncs (對話)23:04 2007年03月19日 (UTC+8)

    優良條目評選

    以下內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譯文似乎有問題

    在「印度兵變」的「起因」第一句:「這次起義震撼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成為了大英帝國在印度過去數十年的統治下,社會政治政策將矛盾在1857年激化到頂點。」這句話似乎不合中文文法,是否有錯譯?我英文程度不好,還請見到這個意見的朋友幫忙看一下,謝謝。Wind 2007年6月21日 (四) 11:33 (UTC)[回覆]


    我沒有去查對英文原文。單看這句話,明顯語法混亂,在漢語來說就是錯句。因為這句話的主幹是「起義震撼統治,成為了。。。。。。。政策將矛盾激化到頂點」

    很明顯,「成為了」後面缺表語。漢語允許主謂短語做賓語,但一般主謂短語不作表語,而且這句子裡邏輯上又說不通。什麼叫「成為了政策將矛盾激化到頂點?」 至多可以說,成為了「政策將矛盾激化到頂點」的狀態。

    這裡是中文百科,遇到類似的句子,不用去核查英文如何,直接就可以斷定語法不通。—rogerius 2007年10月19日 (五) 13:29 (UTC)[回覆]

    俾路支好像不屬於英屬印度的

    從我所掌握的文獻來看,俾路支斯坦是不屬於英屬印度的!—冰封沙漠 2007年6月21日 (四) 14:18 (UTC)[回覆]

    優良條目重審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重審~(最後修訂

    英屬印度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提名人:Peacezheng留言2013年9月7日 (六) 16:32 (UTC)[回覆]

    投票期:2013年9月7日 (六) 16:32 (UTC) 至 2013年9月14日 (六) 16:32 (UTC)

    (※)注意:事後發現,User:Jarodalien在以上投票中行使傀儡,是故相關傀儡投票將被換算為Jarodalien所投,而其所作的票將祇視第一票為有效,第二票及以後均視為無效。

    優良條目重審(第二次)

    英屬印度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提名人:春卷柯南夫子 ( ) 2013年10月30日 (三) 13:37 (UTC)[回覆]

    投票期:2013年10月30日 (三) 13:37 (UTC) 至 2013年11月6日 (三) 13:37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英屬印度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04:57 (UTC)[回覆]

    1746年的「屠殺」

    1746年,英屬印度兵不分小大的屠殺泰米爾納德平民,有約100萬泰米爾人被英兵屠殺。 我刻意搜索了這句話的來源,是一本旅遊手冊?英語wiki上完全沒有提到這件事。而當時東印度公司根本還沒控制印度,為什麼要無端端跑去大屠殺泰米爾人?

    我覺得疑惑,就去查了一下1746,發現可能是第一次卡那提克戰爭,在那個頁面裡也引用了相同的來源,但被寫成「這些戰爭造成100萬泰米爾人喪生。」(另外它也被標籤作不可靠來源了)

    簡單來說,即使來源是可信的,100萬喪生人數也包括了三次戰爭(不僅1746年),且包括了交戰雙方殺害的人數、並非因為戰爭而是因為次生災害死亡的人數,而非英軍直接屠殺的人數,更不是英軍1746年屠殺的人數。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但正因為如此,對這段歷史的態度和考據更要嚴謹,而不是這樣以遠遠偏離事實的方式去寫。 我先暫時刪除這句話(因為實在太離譜了),對於卡那提克戰爭可以以更好的方式補充進去。--81.110.249.165留言2023年10月19日 (四) 04:0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