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臨朝稱制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臨朝稱制只用於女性?

我檢索了一下,似乎史書上寫到的臨朝稱制都用於女性(后妃),但我沒有找到直接的資料來源把「臨朝稱制」定義為專指女性的。正史中的臨朝也可用於男性,例如《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於是周公乃還政於成王,成王臨朝」;《魏書》卷三十列傳第十八:「世祖監國,臨朝聽政」;《舊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四十一:「伏見陛下臨朝聽政,皇后必施帷幔坐於殿上」。稱制也可用於男性,例如《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令尉他去黃屋稱制,令比諸侯,皆如意旨」;《史記》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當是時,薄太后及太子諸大臣皆憚厲王,厲王以此歸國益驕恣,不用漢法,出入稱警蹕,稱制,自為法令,擬於天子」。《宋史》卷四百六十九列傳第二百二十八:「帝入青城,命成章衛皇太子赴宣德門稱制行事」,等等。為什麼臨朝稱制專指女性?我還沒有看到有明確把「臨朝稱制」專門界定為只用於女性的,只看到有篇文章說「后妃垂簾聽政(或曰臨朝稱制)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皇權統治形式」(朱子彥,「垂簾聽政制度論述」,《學術月刊》1998年第2期第55頁),但這裡面也沒非常明確地把臨朝稱制限定為女性,因為其可以解讀為「后妃的臨朝稱制」,並不排除還有「男性的臨朝稱制」。--鳥甲 18:41 2007年3月7日 (UTC)

關於「臨朝」一詞,可以說有很多人,但「稱制」一詞是秦始皇之後的事,所以周公輔成王等先秦故事不應該算「臨朝稱制」,而且就「臨朝」的定義來說,周公等本來就是臨朝的,因為他們是男性,即使不攝政,仍然是在朝堂上處理國政,如此說來,那所有的大臣豈不是都算臨朝?而女子就不同了,按古法,本來她們就不應該在朝堂上出現,出現了,就算臨朝,我覺得這樣理解臨朝才有意義;至於稱制也是如此,反正臨朝、稱制兩詞並用,就我所看到的只有女性,所以定義中只有女性。——顧心陽 02:02 2007年3月8日 (UTC)
請不要做原創研究,看來您並沒有「把臨朝稱制限定為女性」的直接資料來源,你需要找到可靠來源提供臨朝稱制定義,而不是「就您看到的」自己下一個定義。--鳥甲 08:06 2007年3月8日 (UTC)
Re:這當然不是原創研究,因為「臨朝稱制」一次本來就有啊,又不是我個人的獨創,至於資料問題,小弟以前在家裡的《辭海》裡有相關定義,可偏偏現在不再家而在學校,如果鳥甲兄可以幫助把1999年版的《辭海》找出來看看就好了。——顧心陽 09:03 2007年3月8日 (UTC)
臨朝稱制一詞當然本來就有,但這個詞的定義您卻沒有提供,您提供的分別是臨朝稱制的定義,而這兩個詞都沒有限定到女性。請提供臨朝稱制一詞的直接定義,否則根據現有的臨朝稱制定義,得不出「臨朝稱制只適用於女性」的結論。--鳥甲 09:14 2007年3月8日 (UTC)
我剛找到了一個定義,說臨朝稱制皇太后代理皇帝執掌國政,我已經加入到正文之中了。現在可以考慮是否和垂簾聽政合併的問題。--鳥甲 09:57 2007年3月8日 (UTC)
Re:謝謝鳥甲兄啊,我就是現在手頭沒有合適材料。但是按照這個定義,宋朝的幾位太后都不能算臨朝稱制啊,不知道鳥甲兄意下如何?——顧心陽 11:29 2007年3月8日 (UTC)
顧兄,我不知道您為什麼說宋朝幾位太后不算臨朝稱制,我找到的資料都認定宋朝有9位太后臨朝稱制。--鳥甲 14:46 2007年3月8日 (UTC)
Re:因為根據你的定義,是太后代理皇帝執政,但是那幾位太后只是與皇帝一同執政(同聽政),且按常理,那幾位太后在聽政時皇帝大多早已成年,有足夠的能力單獨執政,太后垂簾只是擺擺樣子,所以由此懷疑說這6位是否準確,不過話說回來,楊淑妃倒是符合臨朝稱制的條件,因為皇帝還小。武則天是例外,雖然睿宗成年,但她不給他絲毫權力,所以說她臨朝稱制完全有道理。個人看法。——顧心陽 14:57 2007年3月8日 (UTC)
那個代理一詞在這裡是什麼意思,未必很明確,未必像您解釋的那樣。你說「垂簾只是擺擺樣子」,有沒有可靠來源?顧兄,我再次提醒您,不要做原創研究,維基百科是述而不作的地方,請不要再加入您的個人看法。--鳥甲 15:49 2007年3月8日 (UTC)
Re:所以我只在這裡討論,而沒有編入主條目啊。我本來有一本書《中國皇后傳》 史海陽編著 ISBN 7-80139-000-8,現在家中,不在身邊,鳥甲兄如果有可以看看,我記得好像上面講得很清楚。
PS:最好別再叫我「您」了,因為我年紀估計沒你大,這麼聽着怪彆扭的,呵呵。——顧心陽 16:22 2007年3月8日 (UTC)

各代臨朝稱制的人數有爭議

本文中關於各代臨朝稱制者的人數都沒有列明來源,根據我手邊的一些資料,人數恐怕有爭議。本條目現稱北宋只有2位、南宋只有1位臨朝稱制者,共計3位,而根據付海妮的「宋代后妃臨朝不危政原因淺析」(《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一文,宋代有9位后妃臨朝稱制,分別是:宋仁宗朝的真宗劉皇后(1022年2月至1033年3月)、宋英宗朝的仁宗曹皇后(1063年4月至1064年5月)、宋哲宗朝的英宗高皇后(1085年3月至1093年9月)、宋徽宗朝的神宗向皇后(1100年1月至1100年7月)、偽楚皇帝張邦昌宋高宗朝時兩度臨朝的哲宗孟皇后(1127年4月至1127年5月和1129年3月至1129年4月)、宋光宗朝的高宗吳皇后(1194年壬戊至乙丑)、宋理宗朝的寧宗楊皇后(1224年8月至1225年4月)、宋恭宗朝理宗謝皇后(1274年7月至1276年2月)、宋端宗朝的度宗楊淑妃(1276年5月至1278年4月)。另外,該文章列舉的其他朝代的臨朝聽政人數也和現有文章有所不同,例如元朝有4位,而本條目現稱只有3位,而根據另外一篇文章(朱子彥,垂簾聽政制度述論,《學術月刊》1998年第2期),元朝臨朝稱制者竟達11人。其他朝代的臨朝稱制者數量,我看到的各種資料之間也多有矛盾,眾說紛紜。因此,請相關貢獻者提供本條目現有數據的資料來源。此一事件更進一步表明,在編輯條目時提供可靠來源是何等的重要,否則的話,後人查證起來何其難也。--鳥甲 20:29 2007年3月7日 (UTC)

數目問題應該是我的問題,我是以《二十六史》為準,有可能遺漏,希望大家補充。——顧心陽 02:04 2007年3月8日 (UTC)
分析:
  • 宋朝
    • 仁宗曹皇后未臨朝稱制,而只是垂簾聽政,據《宋史·英宗本紀》:「己卯,詔請皇太后同聽政。壬午,皇太后御小殿垂簾,宰臣覆奏事。」
    • 神宗向皇后亦如是,據《徽宗本紀》:「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又:「秋七月丙寅朔,奉皇太后詔,罷同聽政。」
    • 哲宗孟皇后亦如是,據《后妃列傳下》:「邦昌乃復上尊號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簾聽政。」又:「傅等迫帝遜位於皇子魏國公,請隆祐太后垂簾同聽政。」
    • 高宗吳皇后亦如是,據《光宗本紀》:「丞相以下請皇太后垂簾聽政,不許;請代行祭奠禮,許之。」又《后妃列傳下》:「時光宗疾未平,不能執喪,宰臣請垂簾主喪事,後不可。已而宰執請如唐肅宗故事,群臣發喪太極殿,成服禁中,許之。後代行祭尊禮。」
    • 寧宗楊皇后亦如是,據《后妃列傳下》:「遂矯詔廢竑為濟王,立昀為皇子,即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同聽政。」
    • 度宗楊淑妃亦如是,據《瀛國公二王附紀》:「五月乙未朔,宜中等乃立昰於福州,以為宋主,改元景炎,冊楊淑妃為太后,同聽政。」
  • 元朝就正史來看,只有乃馬真、海米失、卜答失里三后有過臨朝稱制。

所以說,臨朝稱制和垂簾聽政還是有區別的,就如武則天在高宗朝就垂簾聽政了,而到了中宗朝(第一次即位)才開始臨朝稱制。我本來想把兩個條目合併,現在看來不必了,因為垂簾聽政者未必臨朝稱制,臨朝稱制者也未必垂簾聽政(因為垂簾聽政自武后始,之前的稱制者不垂簾)。——顧心陽 03:28 2007年3月8日 (UTC)

看來您又在做原創研究,您是嚴格按照正史字面文本來區分臨朝稱制垂簾聽政,這種區分有沒有學術界的支持?我找到至少有一篇文章把垂簾聽政當作臨朝稱制的同義詞(朱子彥,「垂簾聽政制度論述」,《學術月刊》1998年第2期第55頁:「后妃垂簾聽政(或曰臨朝稱制)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皇權統治形式」),而且至少兩篇文章都把宋朝臨朝稱制的數量定為9個(除了朱子彥一文之外,還有付海妮的「宋代后妃臨朝不危政原因淺析」,《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請您不要想當然的把正史的原文作機械化的理解。--鳥甲 08:12 2007年3月8日 (UTC)
Re:個人認為兩者不同,即使如鳥甲兄說言,但臨朝稱制的創立在垂簾聽政前,如果真要合併,應該把垂簾聽政合併到臨朝稱制。——顧心陽 09:08 2007年3月8日 (UTC)
根據命名常規垂簾聽政應該用得更多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17 2007年3月8日 (UTC)
Re:現在問題是根據兩者的定義,雖然兩者有重合部分,但並不互屬,所以個人認為不應該合併。——顧心陽 11:38 2007年3月8日 (UTC)
除了定義,有沒有詞源?--Isnow 15:48 2007年3月8日 (UTC)
Re:已經有詞源了,出自《漢書》。--顧心陽 17:41 2007年3月8日 (UTC)

擱置爭議,共同完成編寫

  • 歷代臨朝稱制人數有爭議,可以去掉「共几几位字樣」,大家再找資料證實。——顧心陽 15:09 2007年3月8日 (UTC)

也有皇后臨朝稱制

就我所知有西遼感天皇后蒙古帝國的乃馬真、海迷失和日本的神功皇后,請注意,她們臨朝稱制時稱號不是皇太后而是皇后,因為沒有立皇帝(大汗、天皇),她們是以先朝皇后的身份臨朝稱制的。

明成皇后有無臨朝稱制

明成皇后,未發現她臨朝稱制的資料,其不過在後宮中遙控其夫朝鮮高宗,並未正式臨朝。所以當初加上她的朋友不知道是以何種理由。——顧心陽 16:46 2007年3月8日 (UTC)

多爾袞

請問多爾袞算不算臨朝稱制?清史稿上怎麼說的?(不過我可以確定,多爾袞聽政時用不著垂簾。呵呵呵)67.103.245.50 02:35 2007年3月20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