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核技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核技術主題

這個是國際公認的放射性符號。
國際原子能機構旗幟。

核技術是涉及原子核核反應的技術。 其中值得注意的核技術包括核反應堆核醫學核武器。 除此之外,它還用於煙霧探測器英語Smoke detector和槍支瞄準具等等其他應用。

核能是利用釋放核能產生熱量的核反應,然後最常用於蒸汽輪機以在核電廠中發電。 作為核技術,核能可以從核裂變放射性衰變,和核聚變反應中獲得。

目前,核電的絕大部分電力來自的核裂變。 核衰變過程用於小眾應用,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 聚變能發電仍然是國際研究的焦點。 本文主要討論用於核裂變發電。

2017年,民用核電供電量為2,488太瓦時(TWh),相當於全球總發電量的10%左右。 截至2018年4月,全世界有449個民用核裂變反應堆,總電力為394吉瓦(GW)。 截至2018年,58座核電站反應堆正在建設,154座反應堆計劃建造,總裝機容量分別為63 GW和157 GW。 截至2019年1月,共提議337個反應堆。 大多數正在建造的反應堆是亞洲的第三代反應堆

特色條目

235U 原子核的一種裂變過程,235U 原子核吸收一個中子,變成236U 原子核,然後236U 原子核裂變成二個快速運動的較小原子核,並釋放三個中子,同時也會產生伽馬射線(圖中未繪出)
核裂變(英語:Nuclear fission),在中國大陸稱作核裂變,是指由較重的(原子序數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分裂成較輕的(原子序數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放射性衰變形式。核裂變是由莉澤·邁特納奧托·哈恩奧托·羅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原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早期原子彈應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廠最常見。

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分裂成為兩個較輕的原子,同時釋放出數個中子,並且以伽馬射線的方式釋放光子。釋放出的中子再去撞擊其它的重核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分裂。原子核分裂時除放出中子還會放出熱,核電廠用以發電的能量即來源於此。因此核裂變產物的結合能需大於反應物的的結合能。

核裂變會將化學元素變成另一種化學元素,因此核裂變也是核遷變的一種。所形成的二個原子質量會有些差異,以常見的可裂變物質同位素而言,形成二個原子的質量比約為3:2。大部份的核裂變會形成二個原子,偶爾會有形成三個原子的核裂變,稱為三分裂變英語ternary fission,大約每一千次會出現二至四次,其中形成的最小產物大小介於質子原子核之間。

現代的核裂變多半是刻意產生,由中子撞擊引發的人造核反應,偶爾會有自發性的,因放射性衰變產生的核裂變,後者不需要中子的引發,特別會出現在一些質量數非常高的同位素,其產物的組成有相當的機率性甚至混沌性,和質子發射α衰變集群衰變英語cluster decay等單純由量子穿隧產生的裂變不同,後面這些裂變每次都會產生相同的產物。原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核燃料是指一物質當中子撞擊引發核裂變時也會釋放中子,因此可以產生鏈式反應,使核裂變持續進行。在核電站中,其能量產生速率控制在一個較小的速率,而在原子彈中能量以非常快速不受控制的方式釋放。

由於每次核分裂釋放出的中子數量大於一個,因此若對鏈式反應不加以控制,同時發生的核分裂數目將在極短時間內以幾何級數形式增長。若聚集在一起的重核原子足夠多,將會瞬間釋放大量的能量。原子彈便應用了核分裂的這種特性。製成原子彈所使用的重核含量,需要在90%以上。

核能發電應用中所使用的核燃料,鈾-235的含量通常很低,大約在3%到5%,因此不會產生核爆。但核電廠仍需要對反應爐中的中子數量加以控制,以防止功率過高造成爐心熔毀的事故。通常會在反應爐的慢化劑中添加,並使用控制棒吸收燃料棒中的中子以控制核分裂速度。從鎘以後的所有元素都能分裂。

核分裂時,大部分的分裂中子均是一分裂就立即釋出,稱為瞬發中子,少部分則在之後(一至數十秒)才釋出,稱為延遲中子。


特色圖片

Credit:

核醫學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成像)的一個分支,其利用物質的核特性來進行診斷治療。如上所示為一位年輕女性的骨骼的閃爍掃描法英語Scintigraphy掃描圖像,其中右側眼眶下方有一處病變。


你知道嗎


歡迎參與

歡迎參與

維基專題

WikiProjects
核技術專題

有關主題

什麼是維基專題?

分類

有關主題

話題

Wikimedia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