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威德爾
E·威德爾 Emil Wedel | |
---|---|
公司類型 | 子公司 |
成立 | 波蘭華沙(1851年) |
總部 | 波蘭華沙 |
產業 | 甜食 |
所有權者 | 樂天集團 |
網站 | www www |
E·威德爾 (英語:E. Wedel),在1999年至2010年間被稱為波蘭吉百利威德爾(Cadbury-Wedel Polska) ,是一家著名的波蘭糖果公司[1][2][3],生產多種高品質的巧克力、蛋糕和零食。威德爾同時也是波蘭知名的糖果品牌 ,被認為是該國具代表性的巧克力品牌,並且是波蘭當地生產商中領先的糖果品牌,2005年在波蘭市場約佔14%[4],2007年則為11.7%[5]。
2010年6月,卡夫食品公司計畫併購吉百利公司,但是為了避免壟斷問題,歐盟要求必須轉讓部分投資,才會讓他們完成購併。所以當初就把吉百利公司的E·威德爾賣給樂天。[6]。
歷史
該公司由卡爾·恩斯特·威德爾(Karl Ernest Wedel,1813-1902)於1851年創立,其產品在中歐和東歐的大部分國家出名。 該公司的徽標來自卡爾·威德爾的簽名[7]。 他的兒子埃米爾·阿爾伯特·弗雷德里克·威德爾(Emil Albert Fryderyk Wedel,1841-1919)在繼承和擴展父親的事業之前,於西歐的糖果和巧克力工廠當學徒。 他的後裔揚·威德爾(Jan Wedel,卒於1960年)是威德爾家族中最後一位擁有該公司的成員,被認為是戰前波蘭的「 Willy Wonka」[8]。 1894年,公司將其主要工廠搬至華沙的斯皮特爾納街[5]。 1934年,在大蕭條時期 ,揚·威德爾在布拉格開設了第二家工廠,這是波蘭第二共和國[7]最現代化的工廠之一。 該公司也因其非常慷慨的社會福利政策而聞名[9]。 作為歐洲第一家,它擁有自己的托兒所 ,幼兒園,醫院和自助餐廳,並通過無息住房貸款獎勵其最優秀的員工;它的典範受到波蘭社會黨的高度讚揚[10]。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 ,威德爾成為一家成功的私人公司,在倫敦和巴黎設有店面。
揚·威德爾制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營運計劃,並成功地讓該公司在戰爭的最初幾年繼續生產。公司也開始生產基本的民生食品,在華沙飢荒時甚至提供庫存的麵包發放給飢民[11],並提供地下教育的場所[9]。 儘管威德爾家族擁有德國血統,但他們拒絕與納粹德國合作 ,拒絕在「人民名單」(Volksliste)中被歸類為德意志人,導致他和員工遭受納粹益發嚴重的迫害[10]。1944年8月華沙起義後,公司在華沙的建物遭到摧毀[9]。戰爭結束後,威德爾迅速重建工廠,但不久公司即被共產黨政府將收歸國有[7][9]。為了紀念波蘭共產黨的「獨立日」(發布PKWN宣言的日子 ),威德爾工廠更名為「22 Lipca」(即波蘭語「7月22日」之意)。揚和其他威德爾家族成員皆被逐出管理階層,並永遠禁止進出工廠。據說此後,揚每天都會坐在河的另一邊,悲傷地看著他以前的工廠,直至1960年去世[11]。
但更名後的十餘年,產品出口狀況慘淡,共產黨只好保留原本的品牌名稱。因此,這段時期的產品同時標有新舊商標[7][10]。 該公司在波蘭共產主義垮台後於1989年被重新私有化。1991年,它被百事公司收購,當時的銷售額約為5000萬至6000萬美元。 1995年銷售額超過2億美元[12]。 約10%的產品出口,主要出口到英國、美國和加拿大[5]。 華沙廠在1998年僱用了1,100名工人[13]。
波蘭吉百利威德爾糖果公司
1993年,吉百利公司在波蘭做了首次的投資,在比拉尼弗羅茨瓦夫斯基為自己的產品建造了一家巧克力工廠。1999年,吉百利以7650萬美元的價格從百事手中收購了威爾德公司和布拉格的工廠,公司改名波蘭吉百利威德爾糖果公司(Cadbury-Wedel Polska)[13][14],布拉格工廠於2007年實施了現代化的改造,投資了新的實驗室和辦公空間,以及該商標旗艦產品棉花糖(波蘭語:Ptasie Mleczko)的新生產線,這是一種中心是棉花糖的巧克力糖果[15]。
2007年,作為瓦烏布日赫經濟特區的一部分,吉百利威德爾波蘭糖果公司耗資1億英鎊在斯卡比米日建造口香糖工廠[16]。 它目前為Trident、Stimorol、V6和好萊塢等品牌生產產品。 2009年,占地60英畝(0.24平方公里)的巧克力廠落成,並於2011年取代英國凱恩舍姆的薩默代爾工廠的生產線。 2008年,吉百利獲得波蘭資訊與境外投資局頒發的「波蘭最重要投資者」稱號[15]。
近年來,該公司也另闢蹊徑,開設了一系列戰前風格的復刻巧克力店[17]。
樂天經營時期
2010年3月, 卡夫食品公司收購了吉百利公司 。 但歐盟委員會要吉百利公司將威德爾拆分出售才能繼續進行收購,避免卡夫、吉百利、威德爾的合併會壟斷波蘭糖果市場[18]。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威德爾於2010年6月被出售給韓國的樂天集團,為該集團在歐洲的第一筆投資。該集團當時為世界第三大的口香糖製造商,並且是亞洲糖果市場的重要參與者[19]。 卡夫食品保留了吉百利、Halls(薄荷糖品牌)等品牌的使用權,並持有斯卡比米日的兩間廠房,繼續生產吉百利產品。
熱門產品
- 鳥奶(波蘭語:Ptasie Mleczko):一種巧克力覆蓋在棉花糖上的甜食
- Mieszanka Wedlowska(波蘭文):各種巧克力混合後,覆蓋在糖果上
- Torcik Wedlowski(波蘭文):大的圓形巧克力,上面覆蓋著薄的人工裝飾
- Pawełek(波蘭文):巧克力棒,調味料中加入少量酒精
參考文獻
- ^ Jeffries, Ian. Socialist Economies and the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 A Guide, page 443.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4).
- ^ Leo V. Ryan, Wojciech Gasparski, and Georges Enderle. Business Students Focus on Ethics, page 90.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4).
- ^ Batra, Rajeev. Marketing Issues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Page 35.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4).
- ^ Polish confectioner finalises leading brand acquisition 10/01/20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January 24, 2008.
- ^ 5.0 5.1 5.2 (波蘭文) Beata Drewnowska, Historia pachnąca czekolad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05-12-2007
- ^ Cordeiro, Anjali. Kraft to Sell Poland Wedel Business to Lotte Group.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1-06-28 [2011-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3).
- ^ 7.0 7.1 7.2 7.3 (波蘭文) Krótka historia czekoladowej firm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weet Warsa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January 24, 2008.
- ^ 9.0 9.1 9.2 9.3 (波蘭文) Historia Wedl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0.0 10.1 10.2 Czekoladowa Dynastia. Film Polski. [2011-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8).
- ^ 11.0 11.1 Jan Wedel – innowator, społecznik, marzyciel. Poznaj historię sukcesu marki E. Wedel. MamStartup.pl. [2018-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9) (波蘭語).
- ^ "PepsiCo sells Wedel's chocolate business" Candy Industry, October 1, 199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January 24, 2008.
- ^ 13.0 13.1 "PepsiCo sells Wedel's chocolate business" Candy Industry, October 1, 199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January 24, 2008.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allbusiness1」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PepsiCo sells Wedel brand to Cadbury Schweppes" Eurofood, February 11, 199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January 24, 2008.
- ^ 15.0 15.1 Cadbury and Wedel – a Sweet Investment - Discover Poland Magazine - Travel, do business and invest in Poland!. Discoverpl.polacy.co.uk. [2010-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25).
- ^ Cadbury Schweppes Confectionery Factory, Skarbimierz.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9-02-10 [2010-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3).
- ^ Christine Haughney. Poland's Sweet Comeback. The Washington post. 2004-12-26 [2018-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Kraft sells Polish Cadbury business to Lotte Group. Forbes.com. [2010-06-28]. [失效連結]
- ^ LOTTE. LOTTE. [2010-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5).
- Mieczysław Kozłowski, The Story of E. Wedel. How Poland’s Chocolate History was Made, Kraków 2004.
外部連結
- Christine Haughney, Poland's Sweet Comebac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ashington Post, Sunday, December 26, 2004; Page P04
- Tiffany, Susan, Wedel meets the demands of a market-driven Polan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ndy Industry, Wednesday, May 1, 1996
- (波蘭文) Tadeusz Władysław Świątek, Fabryka Cukierków i Czekolady "E. Wede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ednota 15 06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