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 (1897年)
陳沛(1897年—1987年12月24日),又名國裕,字度侯,廣東茂名袂花坡仔村人。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長、集團軍副總司令。[1]
生平
中學畢業後赴廣州考入廣東省農業專科學校。畢業時,考入黃埔一期。參加北伐戰爭,不及一年升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上校團長。中原大戰任第十師二十八旅少將旅長。1934年春平定福建事變,十九路軍殘部收編為第六十師,陳沛升師長。
抗日戰爭期間,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初,自安徽寧國挺進江蘇宜興、溧陽,遮斷京杭交通,然後進出無錫、金壇,破壞京杭鐵路交通。1938年7月武漢保衛戰,守江西修水縣麒麟峰,晉升第十八軍副軍長兼六十師師長。1939年夏,六十師調防湘北,不久師長陳沛升任第三十七軍軍長。1944年1月,升任第三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1944年5月至8月參加長衡會戰,1945年兼浙東前敵總指揮。
日本投降後為寧波地區受降長官。1946年夏,任第四十三集團軍副司令兼中央訓練團第六軍官總隊總隊長。1947年任桂南區剿匪總指揮兼廣東省警保處處長。1948年任湘粵桂陸軍第九編練處處長。1949年任首都衛戍司令部副總司令兼第四十五軍軍長。
1949年去台灣,任國防部中將高參,遞補國大代表,被聘為總統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1974年著《當機立斷之八戰》回憶錄,獲「國防部」嘉獎,被軍校採用為參考教材
文武兼備的陳沛將軍,極有文化素養,深受儒家學說的薰陶,盡忠盡孝乃終生奉行之準則。抗戰勝利後,半生戎馬的陳沛將軍,乘回廣東任職之便,為選址建校,數次返家鄉,創辦顯臣中學,以紀念乃父顯臣公養育之恩。該校是袂花鎮第一間中學,為莘莘學子提供入學繼續深造的機會,有力地推進了地方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1950年中共接管學校,改名為袂花中學。茂名建市後,該校命名為茂名市第六中學。袂花人對顯臣中學是有很深感情的,對學校的創辦人陳沛將軍是念念不忘的。
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的粵西高雷籍人士約四萬餘眾。離鄉背井,流落台島,人地兩生,箇中艱辛,可想而知。為把散居各處的鄉親團結起來,加強聯誼,互通訊息,相互扶持,開拓創業,有識之士倡議先後組建了台北高雷同鄉會和高雷會館(實為祭祠,在桃園中壢市)。兩會館的發起、籌建,陳沛都參與其中。陳沛更是高雷會館的首倡者,並親任籌建主任。會館籌措,事必躬親。因為他視會館為祭社懷鄉、追本溯源之殿堂,培養後生輩家鄉情節、尋根問祖的情感聖地。為獎掖後進,造就子弟,1981年陳沛將軍率先捐新台幣20萬元,倡導成立獎學基金。眾鄉親雲應景從,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該基金積至現在達數百萬之巨,受惠學子和子弟100餘人。此舉對人才培養起着激勵和推動作用,深受鄉親和社會好評。
陳沛將軍愛國愛鄉,熱心同鄉會、會館事務,貢獻尤多,影響殊深,在台灣是有口皆碑的。現高雷會館內立有紀念銅像,供後人景仰。
參考文獻
- ^ 朱仁中:《抗日誌士陳沛將軍》,發表於《人傑地靈話茂名》,南方日報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