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菊坡精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菊坡精舍是一座中國近代書院,位於今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麓,由廣東巡撫蔣益澧與兩廣鹽運使方浚頤於1867年開辦,是清朝後期廣東省級官辦的三大書院之一[1]

歷史

同治九年(1870)繪製的《應元書院圖》,可見學海堂(圖中左上)、菊坡精舍(圖中左下)和應元書院(圖中右側)的相對位置

同治五年(1866)二月,蔣益澧奉命移任廣東巡撫。其臨行前,時任詁經精舍山長俞樾希望他能重開廣州的學海堂。學海堂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被迫關閉,俞樾以為其在戰亂後仍處於荒廢狀態,但實際上學海堂已於咸豐十一年(1861)恢復了運作。蔣益澧在來到廣州後,發現學海堂早已修繕一新,決定另起爐灶,便與方濬頤商量將應元宮西側的長春仙館改為書院。方濬頤於同治五年(1866)開始對長春仙官進行修繕,並於次年秋天建成,題名「菊坡精舍」。方濬頤請來學海堂第一屆專課肄業生、前學海堂學長陳澧擔任菊坡精舍的山長,因此菊坡精舍受到較多學海堂的影響。方濬頤離開廣東後,新任兩廣鹽運使鍾謙鈞在九年(1870)訂立《菊坡精舍章程》[2]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菊坡精舍停辦,改為紀念陳澧的「陳先生祠」。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兩廣總督張人駿在應元書院、菊坡精舍舊址創辦以保存國粹為宗旨的廣東存古學堂,後於1911年停辦。1921年,執信學校在菊坡精舍和應元書院舊址上成立,1923年遷出;1929年,廣州市立第一中學在該處建立新校舍[3]抗戰期間,書院舊址被日軍夷為平地;抗戰結束後,廣東幹部訓練班進駐該處,後市二中在1947年於該處復辦。因此現今認為廣州市第二中學繼承了該書院的辦學歷史[4]

辦學

菊坡精舍的辦學宗旨雖與學海堂近似,大力推行實學,但也有不同之處。學海堂僅四季考課,且實行開卷考試;而菊坡精舍單在每月就會舉辦三場考課,且需在精舍內完成,當日繳卷。此外,菊坡精舍的每次考課中,出題後均有講授,因此講課成為菊坡精舍的一大辦學特點,且讓師生關係更加密切[5]

人物

山長與學長

與學海堂同時聘請八位學長的學長制不同,菊坡精舍初期僅有山長陳澧一人;光緒八年(1882)陳澧去世後,菊坡精舍由山長制改為學長制,設有六名學長。歷任學長名單如下[6]

學生

由於菊坡精舍的考課較為頻繁,加上考課時有教學講授環節,且不提供住宿,因此學生以廣州本地人居多。《菊坡精舍集》中共收錄了103人的文章,因此實際的學生人數會大於這個數字。文廷式饒軫梁鼎芬勞肇光沈桐等人均是菊坡精舍的學生[6]

參考資料

  1. ^ 建地标修典籍传承书院精神. 新快報. 2016-07-08 [2020-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透過手機鳳凰網. 
  2. ^ 廣州越秀區地方志辦公室、廣州市越秀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 第三章 清后期越秀古城区创建的官办书院. 广州越秀古书院概观.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2: 106–123. ISBN 7-306-01959-7. 
  3. ^ 政協廣東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记执信中学. 广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七辑.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2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4. ^ 葉志盛等編. 广州市第二中学校史. 越秀春风-广州市第二中学建校70周年纪念(1930-2000). 2000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 
  5. ^ 曾凡亮. 菊坡精舍与东塾学派. 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 2009, (02): 35-43 [202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6. ^ 6.0 6.1 容肇祖. 學海堂考. 嶺南學報. 1934, 4 (3): 144-147 [2020-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