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後核
腹後核 | |
---|---|
基本資訊 | |
屬於 | 視丘 |
標識字符 | |
拉丁文 | Nucleus ventralis posterior thalami |
NeuroNames | 343 |
NeuroLex ID | birnlex_1116 |
《神經解剖學術語》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
腹後核(ventral posterior nucleus,縮寫VP)是位於視丘的體感中繼核。
傳導
腹後核接收來自內側丘系、脊髓視丘束以及三叉丘腦束的訊息,並投射於體覺皮質區以及上升網狀賦活系統。
結構
腹後核細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 腹後外側核(VPL):接收透過內側丘系以及脊髓視丘束傳遞的感官信息。
- 腹後內側核(VPM):接收透過三叉神經傳遞的頭部及臉部感官信息。
- 腹側中間核(VIM):與帕金森氏症以及原發性顫抖症中震顫的產生有關。[1]
功能
腹後核作用於觸覺、身體位置、疼痛、體溫、瘙癢、味覺和喚醒當中,並調節某些病理學當中的震顫。
外加圖片
-
視丘核圖
-
視丘區域圖
參考來源
- ^ Deiber, MP. Thalamic stimulation and suppression of parkinsonian tremor. Brain. 1993, 116 (1): 267–79. PMID 8453462. doi:10.1093/brain/116.1.267.
這是一篇神經解剖學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