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綴鱗鱘屬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綴鱗鱘屬
化石時期:始新世伊普雷斯期
大尾綴鱗鱘的化石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鱘形目 Acipenseriformes
科: 匙吻鱘科 Polyodontidae
亞科: 匙吻鱘亞科 Polyodontinae
屬: 綴鱗鱘屬 Crossopholis
Cope, 1883[1]
模式種
大尾綴鱗鱘
Crossopholis magnicaudatus

Cope, 1883[2]

綴鱗鱘屬學名Crossopholis)是鱘形目匙吻鱘科之下已滅絕的一,目前僅有一個已知物種,即模式種大尾綴鱗鱘C. magnicaudatus),化石產自美國懷俄明州綠河組早始新世伊普雷斯階(約5200萬年前),與現今生活在美國密西西比河匙吻鱘為近親[3]

1883年,美國古生物學家暨魚類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英文:Edward Drinker Cope;1840–1897)首次發表了對綴鱗鱘的描述,所依據的標本由殘缺不全的魚身和魚尾組成。1886年,科普找回了部分頭骨。此後直到1980年,學界才記錄到近乎完整的綴鱗鱘化石,原因是其化石相對稀少,並且與同一產地發現的其他相似物種難以區分。

生理構造

綴鱗鱘的最大體長記錄為1.5米,小於其現存近親。體表覆蓋着數千片長度不足0.5毫米的微小魚鱗,其屬名「Crossopholis」(意為「流蘇鱗片」)便取自該特徵[4]。研究表明,綴鱗鱘的吻突是一個電感器官,功能與其現存近親的吻突相似,使其可以在昏暗渾濁的水域裡找到獵物[4]

生活習性

綴鱗鱘的化石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化石湖遺址的綠河組沉積物中,在化石湖東北角湯普森牧場(英文:Thompson Ranch)的淺層沉積物中比在湖中心較深的沉積物中更為常見。由於在當地發現的所有化石中,綴鱗鱘化石佔比不到0.02%,因此牠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很可能在湖泊北部毗連的河流裡度過,湖泊遺址中缺少綴鱗鱘幼體的化石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4]

在綴鱗鱘化石的胃容物裡,發現了一種集群生活的小魚——Knightia eocaena 的殘骸,這表明綴鱗鱘為掠食性魚類,與主要攝食浮游動物的現代匙吻鱘不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