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類烏齊寺

座標31°22′16.180″N 96°30′11.210″E / 31.37116111°N 96.50311389°E / 31.37116111; 96.50311389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類烏齊寺
基本資訊
國家 中國
位置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縣類烏齊鎮
座標31°22′16.180″N 96°30′11.210″E / 31.37116111°N 96.50311389°E / 31.37116111; 96.50311389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達隆噶舉派
領導活佛吉仲活佛
帕確活佛
夏仲活佛
開基桑吉溫
開山時間1277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查傑瑪大殿
地址西藏自治區昌都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764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地圖
類烏齊寺在西藏的位置
類烏齊寺
類烏齊寺在西藏的位置
地圖

類烏齊寺,本名「揚貢寺」,藏語稱「查傑瑪」或「格培林」,是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縣類烏齊鎮的一座藏傳佛教達隆噶舉派寺院。[1]

類烏齊寺的本名為「揚貢寺」,是桑吉溫興建。該寺主殿「查傑瑪」建成後,因該殿十分宏偉壯麗,成了該寺的象徵,所以藏語常稱該寺為「查傑瑪」。此外,因該寺建於類烏齊的「納衣塘」大壩上,故被稱作「類烏齊寺」。藏語通常稱該寺為「查傑瑪」或「格培林」。[2]

歷史

達隆噶舉派達布噶舉派四大支派中的帕竹噶舉派的八小支之一,流傳至今。「達隆」為地名(舊譯「達壟」、「達龍」、「答籠」、「打隆」等等)。西藏稱「達隆」的有兩個地方,一位於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境內,一位於今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浪卡子縣境內。帕竹·多吉傑布的弟子達隆塘巴·扎西華(1142年-1210年)在位於今林周縣境內的彭波的達隆地方興建了達隆多吉典寺(簡稱達隆寺)。因為該寺位於拉薩以北,故又稱「羌達隆寺」。由此發展而來的教派稱「達隆噶舉」,扎西華也因此而被稱作「達隆塘巴」。[3][1]

達隆塘巴·扎西華出任達隆寺法台(俗稱「達隆法王」)起,至第四任法台桑吉溫(1251年-1296年)時,由於達隆寺內部不和,桑吉溫僅擔任法台一年便卸任,改由瑪龐袞波扎西喇嘛繼任為第五任法台。桑吉溫離開彭波之後,在康區類烏齊(「類烏齊」意為「大山」)地區尋找地址建寺,1277年在色曲河上游的「納衣塘」壩上、德欽頗章神山之前,創建了揚貢寺和「薩瑪」大殿,並擔任第一任法台。後來,法台烏堅貢布在1326年又建成了「查傑瑪」大殿[1](一說查傑瑪大殿為1285年桑吉溫奠基,1328年在烏堅貢布任法台時期竣工[4][5]),從而使該寺成為達隆噶舉派的兩大傳承系統之一。彭波的達隆地方的達隆寺傳承的達隆噶舉被稱作「達隆亞塘」(意為「上部達隆」),康區類烏齊寺傳承的達隆噶舉被稱作「達隆瑪塘」(意為「下部達隆」)。[1]

西藏和平解放後,該寺被定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該寺被全部毀掉。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2年,經國家批准,類烏齊寺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類烏齊寺在舊址上修復,1982年完工,同年藏曆六月四日舉行了開光儀式。1985年,類烏齊寺民主管理委員會成立,丁增江措當選為類烏齊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6][7]1986年,人民政府對類烏齊寺進行了大規模維修,該寺的查傑瑪大殿和寺內文物獲得了更好的保護。[8]

2006年,查傑瑪大殿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七世帕確活佛帕確·阿旺洛桑吉美扎巴白桑布由此希望開發類烏齊寺的旅遊資源,使該寺成為著名旅遊景點,幫助當地群眾增加收入。此後,在類烏齊寺僧眾及當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類烏齊寺重建了紀念在類烏齊逝世的元朝瑪卡太后的時輪佛塔,並且新建了佛陀腳印廟、佛學院學生宿舍樓、伙房等建築,還爭取國家撥款修繕查傑瑪大殿。[5]

管理

一幅14世紀的唐卡,描繪了類烏齊寺的高僧Jnanatapa[9]

達隆寺和類烏齊寺的創建者均出自噶斯家族,其法台以「溫舉」(家族子侄繼承)的方式傳承。類烏齊寺的法台自噶斯·桑吉溫開始,到2000年代的寺主丁增江措(為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常務理事),已傳承了二十三代。至第十二代法台時,類烏齊寺形成了活佛轉世系統,主要活佛系統有吉仲活佛帕確活佛(舊譯「龐球活佛」)、夏仲活佛這三大活佛系統。[1]此外還有一個小的活佛系統。[7]

類烏齊寺在藏區的政教地位受到中國中央王朝的重視。據傳,元朝泰定帝在位時,太后瑪卡赴藏區朝聖,途經類烏齊寺時,將自己一半財產供養該寺。[1]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封類烏齊寺第三任法台曲吉·傑哇堅贊國師,並賜以封冊、印信、斗篷、紅頂珠帽等,當時該寺所屬民眾達1萬戶,僧人達6000餘人。[1][5]清朝雍正帝賜封第十三任法台龐球·阿旺加為「諾門汗呼圖克圖」,並賜金冊、金印。清朝還御封第二十一任法台袞噶朗傑為「諾門汗呼圖克圖」。[1]1855年,廓爾喀侵入西藏時,清軍自四川進入西藏,當時類烏齊寺選派了150位青壯年喇嘛隨清軍參戰。[8]

類烏齊寺為康區影響最大的寺院之一,曾經長期掌握類烏齊地方的政教權力。類烏齊寺作為下部達隆的主寺,有屬寺58座,分布於昌都青海四川雲南等地。類烏齊寺曾經有常住僧人25000多人,到20世紀中葉尚有2000人,到2000年代有喇嘛300多人。[1]

宗教活動

在修建該寺的查傑瑪大殿的過程中,形成了類烏齊地區的傳統節日「仲確節」。「仲確節」起始於1326年[1](一說為1328年,見上文查傑瑪大殿竣工時間的不同說法),最初是查傑瑪大殿竣工時,為酬謝修建查傑瑪大殿的僧眾及工匠而舉辦的宗教節日。後來「仲確節」逐漸變成了以民間物資交易為主,既舉辦宗教儀式,又舉辦文娛活動的類烏齊地區民間傳統節日。「仲確節」每年藏曆六月十五日開始舉辦,持續一個月。節日期間,類烏齊寺舉辦宗教儀式,當地民眾集體朝拜德青頗章神山,各地商人云集此地開展貿易,民眾還舉辦文娛及賽馬等活動。[2]

該節日1984年恢復舉辦,此後規模逐漸擴大。2004年類烏齊縣人民政府主辦了「仲確節」,參加集貿的人數達到4萬人,成交金額達數百萬元,同時文娛活動也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舉辦了賽馬、賽車、拔河、抱沙袋等體育活動,並從丁青縣請來熱巴舞演員表演,類烏齊當地群眾則跳了卓舞羌姆舞。2004年之後幾年,「仲確節」仍由民間自辦,每年仍然有上萬人參加。[5]

類烏齊寺每年夏季跳神時,第一天跳「瑪爾羌姆」,第二天跳戴面具的眾本尊法舞,第三天跳護法神舞。[1]

建築

類烏齊寺最初興建時,請了藏族漢族尼泊爾工匠,故該寺建築風格融合了藏、漢、尼泊爾的建築風格。[8]類烏齊寺的「查傑瑪」大殿是該寺最雄偉的建築。類烏齊當地有土諺稱:「朝拜過大昭寺,再朝拜查傑瑪大殿。」[2]如今,查傑瑪大殿內藏有佛像1000多尊,唐卡300多幅,以及許多佛經和其他物品,其中包括上百件國家一級文物、國家二級文物。[5]

查傑瑪大殿主體建築高30米,為三層,上有金頂,各層由不同顏色繪飾:[1][2]

  • 條花殿:為查傑瑪大殿第一層,牆高13.5米,外牆以紅色、白色、黑色顏料塗成豎形紋飾,每道豎條1米多寬,每面牆各有35道豎條。殿內有大柱子64根,柱高15米。條花殿內供奉了許多佛塑像、菩薩塑像,並掛有眾多唐卡。據說歷史上條花殿內曾有佛像四萬多尊。2000年代有1054尊大小佛像。[1][2][5]
  • 紅殿:為查傑瑪大殿第二層,外牆塗紅色,樓高9米。紅殿內的兩面牆上繪有噶舉派歷代祖師及高僧像。[1][2]
  • 白殿:為查傑瑪大殿第三層,外牆塗白色,樓高5米。殿頂有金頂。[1][2]

白殿內珍藏着類烏齊寺的眾多珍寶。其中主要有:[1][2]

除了上述物品之外,類烏齊寺還珍藏着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駐藏大臣協理周瑛題寫的「法振西陲」匾額,據說該匾額原是由6塊木板組成,現存僅4塊木板。[8]

查傑瑪大殿平面呈正方形,整個大殿高47.1米,長52.4米,寬48.4米。底層周圍設有許多轉經筒。查傑瑪大殿下寬上窄,紅殿和白殿逐漸向內收。[1][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