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屆威尼斯影展
舉辦地點 | 義大利威尼斯 |
---|---|
創辦時間 | 1932年 |
舉行日期 | 1983年8月31日至9月11日 |
官方網站 | 網站 |
第40屆威尼斯影展於1983年8月31日至9月11日舉行[1][2]。
評審團
以下人物組成1983年評審團:[3]
競賽電影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家 |
---|---|---|---|
《35年之後》 | Biquefarre | 喬治·胡基耶 | 法國 |
《私語》 | Careful, He Might Hear You | 卡爾·舒爾茨 | 澳大利亞 |
《逃兵》 | Il disertore | 茱莉婭娜·貝林格 | 義大利 |
《埃蒂特的日記》 | Ediths Tagebuch | 漢斯·W·蓋森多弗夫 | 西德 |
《灰燼》 | Glut | 湯瑪斯·克費爾 | 瑞士 |
《芬妮和亞歷山大》 | Fanny och Alexander | 英格瑪·伯格曼 | 瑞典 |
《芳名卡門》 | Prénom Carmen | 尚盧·高達 | 法國 |
《漢娜·考夫曼的故事》 | Hanna K. | 科斯塔·加夫拉斯 | 法國 |
《中央酒店》 | Hotel Central | 韋塞林·布拉尼夫 | 保加利亞 |
《手遊》 | Jogo de Mão | 莫妮克·魯特阿爾 | 葡萄牙 |
《生命是部小說》 | La vie est un roman | 亞倫·雷奈 | 法國 |
《德國之愛》 | Eine Liebe in Deutschland | 安德烈·華依達 | 波蘭 |
《瑪麗婭·夏德萊納》 | Maria Chapdelaine | 吉爾斯·卡爾 | 加拿大 |
《千年蜂皇》 | Tisícročná včela | 朱拉·亞庫比斯克 | 捷克 |
《聖母瑪麗亞》 | Mat' Marija | 謝爾蓋·科洛索夫 | 蘇聯 |
《情感的力量》 | Die Macht der Gefühle | 亞歷山大‧克魯格 | 西德 |
《學校旅行》 | Una gita scolastica | 普皮·艾瓦帝 | 義大利 |
《直抵我心》 | Mittens ins Herz | 桃樂絲·朵利 | 西德 |
《越戰勳章》 | Streamers | 勞勃·阿特曼 | 美國 |
《黑人小茅屋街》 | La Rue Cases-Nègres | 尤桑·巴爾琪 | 法國 |
《停留》 | Der Aufenthalt | 弗朗克·貝爾 | 東德 |
獎項
- 金獅獎:
- 威尼斯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 銀獅獎:
- 沃爾庇杯:
- 職業金獅獎:
- 費比西獎
參考資料
- ^ VENICE 1983 – THE 40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3-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 ^ The 1980′s.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2).
- ^ Juries for the 1980′s. [2018-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30).
外部鏈接
- 官方網站
- IMDb1983年威尼斯影展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