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屆威尼斯影展
开幕影片 | 《登月先鋒》 |
---|---|
闭幕影片 | 《失控》 |
举办地点 | 威尼斯,意大利 |
创办时间 | 1932年 |
颁发奖项 | 金獅獎:《羅馬》- 艾方索·柯朗 |
主持人 | 米歇爾·瑞恩蒂諾 |
举行日期 | 2018年8月29日至9月8日 |
官方网站 | 官方网站 |
第75届威尼斯影展於2018年8月29日至9月8日(當地時間)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行,由墨西哥電影導演吉勒摩·戴托羅擔任評審團主席[1];开幕片为美國導演达米安·沙泽勒执导的《登月先鋒》。[2]
81歲的英國女演員凡妮莎·蕾格烈芙,以及加拿大導演大衛·柯能堡獲頒威尼斯電影節榮譽金獅獎。[3]
評審團
正式競賽
- 吉勒摩·戴托羅:導演。(評審團主席)
- 張艾嘉:導演、演員、歌手。
- 崔娜·蒂虹:演員。
- 妮可·賈西亞:導演、演員。
- 保羅·傑諾維西:導演。
- 瑪寇札塔·叔莫斯卡:導演。
- 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演員。
- 克里斯多夫·華茲:演員、導演。
- 娜歐蜜·華茲:演員。
官方單元
正式競賽
以下電影(依首映順序)被選定為競賽片,可角逐金獅獎[4][5]: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登月先鋒》(開幕片) | First Man | 達米恩·查澤雷 | 美国 |
《群山》 | The Mountain | 瑞克·艾爾弗森 | 美国 |
《羅馬》 | Roma | 艾方索·柯朗 | 墨西哥、 美国 |
《寵兒》 | The Favourite | 尤格·藍西莫 | 爱尔兰、 美国、 英国 |
《非·虛構情事》 | Doubles vies |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 法國 |
《西部老巴的故事》 | 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 | 喬爾·柯恩 伊森·柯恩 |
美国 |
《彼得盧》 | Peterloo | 麥克·李 | 英国 |
《窒息》 | Suspiria | 盧卡·格達戈尼諾 | 美国、 義大利 |
《近敵》 | Frères ennemis | 大衛·奧霍芬 | 法國、 比利时 |
《戰火蔓延,爾等為何》 | What You Gonna Do When the World's on Fire? | 羅貝托·米勒維尼 | 義大利、 美国 |
《淘金殺手》 | The Sisters Brothers | 賈克·歐迪亞 | 美国、 法國、 羅馬尼亞、 西班牙 |
《日暮》 | Napszállta | 奈邁施·拉斯洛 | 匈牙利 |
《梵谷:在永恆之門》 | At Eternity's Gate | 朱利安·許納貝 | 美国、 法國 |
《被告》 | Acusada | 干沙路·托巴爾 | 阿根廷、 墨西哥 |
《光之聲》 | Vox Lux | 布拉迪·科貝特 | 美国 |
《無主之作》 | Werk Ohne Autor | 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 | 德国 |
《愛·牧》 | Nuestro tiempo | 卡洛斯·雷加達斯 | 墨西哥、 法國、 德国、 丹麦、 瑞典 |
《0722:極右挪威》 | 22 July | 保羅·葛林葛瑞斯 | 挪威、 冰島、 美国 |
《夜鶯的復仇》 | The Nightingale | 珍妮佛·肯特 | 澳大利亞 |
《卡普里革命》 | Capri-Revolution | 馬利歐·馬爾多那 | 義大利、 法國 |
《斬、》 | 斬、 | 塚本晉也 | 日本 |
非競賽片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非競賽片[6]: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國家或地區 |
---|---|---|---|
劇情片 | |||
《一个明星的诞生》 | A Star Is Born | 布萊德利·庫柏 | 美国 |
《失竊神畫:卡拉瓦喬》 | Una storia senza nome | 羅貝托·安度 | 義大利、 法國 |
《高壓制裁》 | Dragged Across Concrete | S·克雷格·札勒 | 美国 |
《度過盛夏》 | Les estivants | 瓦萊麗雅·布魯尼-特德斯奇 | 法國、 義大利 |
《我的天才女友》(電視劇集) | L'amica geniale | 萨维里奧·康斯坦佐 | 義大利、 比利时 |
《計高一籌》 | Mi obra maestra | 加斯頓·杜帕拉特 | 阿根廷、 西班牙 |
《下一站,耶路撒冷》 | רכבת קלה | 阿莫斯·吉泰 | 以色列、 法國 |
《影》 | 張藝謀 | 中国 | |
《寂靜》 | La quietud | 帕布洛·查比羅 | 阿根廷 |
《國王與平民》 | Un peuple et son roi | 皮耶·休雷 | 法國、 比利时 |
《失控》(閉幕片) | Driven | 尼克·海姆 | 英国、 美国、 波多黎各 |
紀錄片 | |||
《1938差異》 | 1938 Diversi | 喬治歐·特里夫斯 | 義大利 |
《一封給加薩友人的信》 | A Letter to a Friend in Gaza | 阿莫斯·吉泰 | 以色列 |
《你的臉》 | 蔡明亮 | 臺灣 | |
《美國達摩》 | American Dharma | 埃洛·莫里斯 | 美国、 英国 |
《水視界》 | Aquarela | 維克多·科薩科夫斯基 | 英国、 德国 |
《製琴師與他的琴人》 | Carmine Street Guitars | 朗·曼 | 加拿大 |
《最窮總統的超凡人生》 | El Pepe, una vida suprema | 艾米爾·庫斯杜力卡 | 阿根廷、 乌拉圭、 塞爾維亞 |
《黑暗序奏》 | A Letter to a Friend in Gaza | 加斯頓·索爾尼基 | 阿根廷、 奥地利 |
《ISIS,明天:摩蘇爾失落的靈魂》 | ISIS, Tomorrow. The Lost Souls of Mosul | 法蘭西絲卡·曼諾基 阿萊西奧·羅門齊 |
義大利、 德国 |
《印第安納的蒙羅維亞》 | Monrovia, Indiana | 佛雷德里克·懷斯曼 | 美国 |
《肅清審判》 | Процесс | 瑟蓋·洛茲尼察 | 烏克蘭、 荷蘭、 德国 |
特別企劃 | |||
《風的另一頭》 | 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 | 奧森·威爾斯 | 美国 |
《他們會在我死後愛我》 | They'll Love Me When I'm Dead | 摩根·內維爾 | 美国 |
地平線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河畔少年的殘酷青春》 | Өзен | 埃米爾·拜加津 | 哈萨克斯坦、 波蘭、 挪威 |
《撞死了一只羊》 | 萬瑪才旦 | 中国 | |
《我的巴黎舅舅》 | Amanda | 米夏埃爾·艾斯 | 法國 |
《邊境幻夢》 | Kraben Rahu | Phuttiphong Aroonpheng | 泰國、 法國、 中国 |
《索尼》 | Soni | Ivan Ayr | 印度 |
《地牢回憶》 | Memorias del calabozo | 阿瓦洛·布列許尼爾 | 乌拉圭、 阿根廷、 西班牙 |
《達斯勒布羅》 | Deslembro | Flávia Castro | 巴西、 法國、 卡塔尔 |
《政變麥來亂》 | Anons | Mahmut Fazıl Çoşkun | 土耳其、 保加利亚 |
《切膚之痛》 | Sulla mia pelle | Alessio Cremonini | 義大利 |
《突然有一天》 | Un giorno all'improvviso | Ciro D'Emilio | 義大利 |
《查理他說》 | Charlie Says | 瑪莉·哈倫 | 美国 |
《那天我失去了影子》 | Yom Adaatou Zouli | Soudade Kaadan | 叙利亚、 黎巴嫩、 法國、 卡塔尔 |
《特別》 | L'Enkas | Sarah Marx | 法國 |
《引起眾人驚呼的人》 | Tchelovek Kotorij Udivil Vseh | Natasha Merkulova Aleksey Chupov |
俄羅斯、 爱沙尼亚、 法國 |
《穿洞入穴》 | Kucumbu Tubuh Indahku | 加林·努格羅和 | 印度尼西亞 |
《彌留之際》 | Hamchenan Ke Mimordan | Mostafa Sayyari | 伊朗 |
《犰狳的預言》 | La Profezia Dell’Armadillo | Emanuele Scaringi | 義大利 |
《眼中明珠》 | עיניים שלי | Yaron Shani | 以色列、 德国 |
《台拉維夫之火》 | Tel Aviv on Fire | Sameh Zoabi | 盧森堡、 以色列、 比利时、 法國 |
威尼斯經典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威尼斯經典[7]: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國家或地區 |
---|---|---|---|
《再見菲律賓》(1962年) | Adieu Philippine | 賈克·侯吉耶 | 法國 |
《上升》(1977年) | Восхождение | 拉西亞·雪彼特寇 | 苏联 |
《泥磚與鏡子》(1964年) | خشت و آینه | 艾布拉希·格勒斯坦 | 伊朗 |
《魂斷威尼斯》(1971年) | Morte a Venezia | 卢奇诺·维斯孔蒂 | 義大利、 法國、 美国 |
《泥人哥連出世記》(1920年) | Der Golem – Wie er in die Welt kam | 保羅·魏格納 | 德国 |
《謀職記》(1961年) | Il posto | 埃爾曼諾·奧爾米 | 義大利 |
《繡巾蒙面盜》(1946年) | The Killers | 羅伯特·西奧德梅克 | 美国 |
《財色驚魂》(1964年) | The Killers | 唐·席格 | 美国 |
《去年在馬倫巴》(1961年) |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 亞倫·雷奈 | 法國、 義大利 |
《瘋狂的狐狸》(1962年) | 恋や恋なすな | 內田吐夢 | 日本 |
《不夜城》(1948年) | The Naked City | 朱爾斯·達辛 | 美国 |
《聖羅倫佐之夜》(1982年) | La notte di San Lorenzo | 保羅·塔維亞尼 維托里奧·塔維亞尼 |
義大利 |
《狂愛》(1974年) | Il portiere di notte | 莉莉安娜·卡瓦尼 | 義大利 |
《無責任時代》(1937年) | Nothing Sacred | 威廉·惠曼 | 美国 |
《無垠之地》(1978年) | El lugar sin límites | 奧圖羅·利普斯坦 | 墨西哥 |
《熱情如火》(1959年) | Some Like It Hot | 比利·懷德 | 美国 |
《赤線地帶》(1956年) | 赤線地帯 | 溝口健二 | 日本 |
《極度空間》(1988年) | They Live | 約翰·卡本特 | 美国 |
得獎名單
以下為得獎名單:
正式競賽單元
- 金獅獎:《羅馬》- 艾方索·柯朗
- 評審團大獎:《宠儿》- 尤格·藍西莫
- 最佳導演銀獅獎:賈克·歐迪亞 -《淘金殺手》
- 評審團特別獎:《夜鶯的復仇》- 珍妮佛·肯特
- 最佳男演員獎:威廉·達佛 -《梵谷:在永恆之門》
- 最佳女演員獎:奧莉薇雅·柯爾曼 -《宠儿》
- 最佳劇本獎:喬爾·柯恩、伊森·柯恩 - 《巴斯特斯克魯格歌謠》
- 最佳新演員獎:貝嘉利·嘉南拔 -《夜鶯的復仇》
地平線單元
- 最佳影片:《邊境幻夢》 - 普帝邦·阿朗潘
- 最佳導演:埃米爾·拜加津 - 《河畔少年的殘酷青春》
- 評審團特別獎:《政府麥來亂》 - 馬赫穆特·法齊爾·考斯昆
- 最佳女演員:娜塔莉亞·庫德里亞紹娃 - 《譁眾之人》
- 最佳男演員:凱斯·納西夫 - 《菜鳥新編劇》
- 最佳劇本:万玛才旦 - 《撞死了一隻羊》
- 最佳短片:《禮物》 - 阿迪提亞·艾哈邁德沙
會外獎項
參考資料
- ^ Guillermo del Toro President of the Venezia 75 International Jury. La Biennale di Venezia. 12 February 2018 [12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7).
- ^ Ryan Gosling's Neil Armstrong movie to open Venice Film Festival. BBC News. [19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0).
- ^ 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揭曉 羅馬奪得金獅獎. 大紀元. 2018-09-10 [11 Sep 2018].
- ^ 4.0 4.1 Venice to Kick Off Awards Season With New Films From Coen Brothers, Luca Guadagnino and Alfonso Cuaro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5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 ^ 5.0 5.1 Venice Film Festival Lineup: Heavy on Award Hopefuls, Netflix and Star Power. Variety. [25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 ^ A Star is Born starring Bradley Cooper and Lady Gaga at the 75th Festival. labiennale.org. [23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 ^ Biennale Cinema 2018, Venice Classics. labiennale.org. [22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