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縣
石台縣 | |
---|---|
縣 | |
七都鎮嶺腳村風光 | |
石台縣在池州市的位置(綠色) | |
石台縣在安徽省的位置 | |
坐標:30°12′44″N 117°28′43″E / 30.21235°N 117.4787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安徽省池州市 |
設立 | 1965年7月19日 |
政府駐地 | 仁里鎮 |
下級行政區 | |
政府 | |
• 縣委書記 | 靳武[1] |
• 縣長 | 張勇[1]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施道良[2] |
• 政協主席 | 戈衛民[3] |
面積 | |
• 總計 | 1,413.83 平方公里(545.88 平方英里) |
最高海拔 | 1,727.6 公尺(5,668.0 英尺) |
人口(2020年)[4] | |
• 常住 | 80,612人 |
• 密度 | 57人/平方公里(148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34,012人 |
• 戶籍 | 106,961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吳語宣州片、徽語旌占片、江淮官話洪巢片、贛語懷嶽片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245100 |
電話區號 | 566 |
車輛號牌 | 皖R |
行政區劃代碼 | 341722 |
氣候 |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國內生產毛額(2022) | ¥34.21億元 |
• 人均 | ¥38,462元 |
毗鄰 | 東:黃山市黃山區;南:黃山市黟縣、祁門縣;西:東至縣;北:貴池區、青陽縣 |
網站 | 石台縣人民政府 |
縣象徵 | |
花 | 蘭花[5]:41 |
樹 | 石楠樹[5]:41 |
石台縣 | |||||||||||||||
漢語名稱 | |||||||||||||||
---|---|---|---|---|---|---|---|---|---|---|---|---|---|---|---|
漢語 | 石台 | ||||||||||||||
正體字 | 石臺 | ||||||||||||||
簡化字 | 石台 | ||||||||||||||
| |||||||||||||||
郵政式拼音名稱 | |||||||||||||||
郵政式拼音 | Shiht'ai County |
石台縣,古稱石
詞源
今石台縣境在歷史上最早見於歷史記載的名字為「陵陽」[6]:9「石城」[7]:282-283。「陵陽」即為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立的陵陽縣,後更名為廣陽縣,今石台縣境東部屬於其管轄範圍,縣治廣陽,現已淹沒於黃山市黃山區太平湖(原名陳村水庫)中。[7]:282-283「石城」即為元封二年(前109年)設立的石城縣,今石台縣境西部屬於其管轄範圍。[8]:74-76[7]:282-283而「石台」地名來源於原石城縣境內秋浦河上游的自然景觀,被稱為「石
歷史
上古及先秦時期
上古時期,石台屬百越。直到春秋末年,石台縣東部屬吳,其餘仍屬百越。周元王四年(前473年),越王句踐滅吳,石台東部納入越國版圖,其餘仍屬名義上臣服於楚國的百越部落。[11]:248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楚國大破越軍,擊殺越王無彊,在吳地設立江東郡,石台屬之。[12]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石台屬九江郡。[13]:48-49
秦至唐時期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析出涇縣西部、南陵縣西部設立陵陽縣、石城縣,屬揚州丹陽郡。[14][6]:9東漢建武二年(26年)正月,陵陽縣改設陵陽國(侯國);[14]建初四年(79年),恢復陵陽縣。[14]而建武三十年(54年),石城縣改設石城國(侯國);永平十四年(71年),恢復石城縣。東漢末興平二年(195年),今石台縣境被孫策占領,三國隸屬孫吳。[7]:282-283赤烏年間(約240年左右),孫吳君主孫權派遣石城侯韓當征服石台縣境山越,設立石埭場,並搶奪山越冶煉工場。[7]:282-283西晉太康三年(282年),今石台縣境屬涇縣、陵陽、宣城三縣之地。[14]
梁大同二年(536年),石城縣析出部分設立石埭縣,治故石埭場,屬南豫州宣城郡。[14]陳太建五年(573年),石埭縣改屬宣州宣城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因隋軍南下平陳,撤銷石埭縣,併入涇縣、南陵縣。[14]十九年(599年),今石台縣境隸屬秋浦(今池州市貴池區殷匯鎮)、涇縣、南陵三縣。[14]
隋末,今石台縣境處於杜伏威農民起義軍的控制之下。[14]唐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杜伏威農民起義軍向唐軍投降,縣境屬宣州總管府南徐州[14][註 2]南陽縣(今青陽縣陵陽鎮)、涇縣及宣州南陵縣。次年,今縣境為猷州南陽、涇縣及池州秋浦縣地。[14]貞觀元年(627年),廢除池州,今縣境屬江南道宣州涇縣和秋浦縣。天寶元年(742年),置青陽縣,今石台縣境為屬宣城郡涇縣、青陽、秋浦三縣。[14][15]:14-16永泰二年(766年),析涇縣、秋浦、青陽三縣的一部分重新設立石埭縣,屬江南西道池州。[16]:526
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時期
五代十國時期,石埭縣先後隸屬楊吳、南唐,兩宋時期屬江南東道池州。[15]:14-16南宋時期石埭縣治一度遷至今石台縣人民政府駐地,但不久遷回[14][15]:14-16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池州被元軍占領,石埭縣改屬江淮等處行中書省所轄的池州。[16]:526次年,池州升格為池州路,石埭屬之。[16]:526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陳友諒占領池州,石埭縣屬之。[14]韓宋農民政權龍鳳三年(1357年)十月,屬下朱元璋占領池州,改屬江南行省,五年(1359年)四月,再次占領池州路。[14]1361年,朱元璋改池州路為九華府,不久改為華陽府,進改為池州府,今石台縣境均屬之。[14]韓林兒死後,朱元璋改次年(1367年)為吳元年,吳二年(1368年)改元洪武,建立明朝。石埭縣屬明江南行省池州府。[16]:526大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六日,清軍占領江南各地,石埭縣改屬江南省池州府。[7]:282-283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太平軍於咸豐四年正月(1854年2月)攻克石埭縣,改屬安徽省池州郡。[17]但太平軍對石埭縣的控制力度不強,經常與清軍展開拉鋸戰,直到太平天國於1864年滅亡之後,戰事結束。[17]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1月,全國裁縣留府,石埭縣隸屬安徽省。[14]民國3年(1914年)6月2日,石埭縣改屬安徽省蕪湖道。[14]民國16年(1927年)3月3日,北伐軍占領石埭縣。[14][17]當年7月15日後,因寧漢合流,改屬安徽省國民政府蕪湖道,次年8月正式改為安徽省直轄。[14][17]民國21年(1932年)10月10日,改屬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區。[17]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入侵長江流域。民國27年(1938年)11月至12月,日軍派航空隊轟炸石埭縣政府駐地廣陽鎮,造成嚴重傷亡,[15]:14-1629年(1940年)4月15日再次轟炸,摧毀部分民房。[17]年底,縣政府遷往柳村。32年(1943年),石埭縣政府又遷往七都。33年(1944年)至34年(1945年),日軍零星進犯縣境,隨即被當地中國軍民擊敗,全縣依舊未被日軍侵占。[15]:14-161945年9月,全縣人民舉行重大慶典,慶祝抗日戰爭勝利。[18]:16
35年(1946年)1月,石埭縣政府回駐廣陽鎮,屬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區,[18]:1637年(1948年)12月4日,第八行政督察區改隸安徽省皖南行署。[18]:16自當年底開始,石埭縣政府對大部分地區失去實際控制,境內中國共產黨游擊隊控制的革命根據地已和貴池等縣的根據地相連。[18]:16民國38年(1949年)2月,皖南行署併入安徽省政府。[14]當年4月20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21日占領安徽南部沿江各縣。迫於形勢,4月23日晚,石埭縣政府縣長馮啟元帶領當地警察及黨政人員240人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投誠。[19]:15[20]:329翌日清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進入縣城,標誌着中華民國政府在石台的統治結束。[19]:15[20]:3294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石埭縣軍事管制委員會,負責縣城治安。[19]:15[20]:3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5月1日,石埭縣人民政府成立。7日,改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21]:46[22]:3013日,池州專區成立,石埭縣改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專區。1952年3月28日,石埭縣改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徽州專區。8月7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徽州專區改屬安徽省。[21]1956年1月12日,石埭縣改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59年1月1日,因興建陳村水庫需要,石埭縣人民政府與太平縣人民政府合署辦公。[註 3][23]3月22日,石埭縣撤銷建制,分屬太平縣、祁門縣。[21]:46[22]:30
1965年7月19日,為開發皖南山區,國務院第157次會議批准,以貴池縣西南部分公社和原屬石埭故地的太平縣、祁門縣部分公社設立石台縣,屬池州專區。[24]:84縣人民政府駐七里街(今仁里鎮)。[25]1980年1月29日,經國務院令1號批准,因池州地區撤銷,石台縣改屬徽州地區。[26]1980年代中期,由於石台縣發展工業制約增多,石台縣遂制定「發展特色工業」的工業發展方針,側重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利用外貿出口工業產品;同時以蓬萊仙洞為出發點,開發旅遊資源。[27]:527[23]1987年11月27日,經國務院令30號(國函〔1987〕185號)批准,因徽州地區撤銷改設地級黃山市,石台縣改屬安慶地區。[28]1988年8月17日,經國務院令24號(國函〔1988〕105號)批准,石台縣第三次劃歸池州地區行政公署。[29]2000年6月25日,經國務院令35號(國函〔2000〕85號)批准,池州撤地設市,石台縣隸屬池州市至今。[30]
進入21世紀以來,石台縣將」旅遊興縣「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首要戰略,並持續增加資金投入,旅遊業已成為石台縣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國內外遊客數量和旅遊總收入逐年增長。[31]2007年7月,縣人大常委會決定將石楠樹和蘭花作為石台縣的象徵物。[5]:412010年4月,英、法、美、德等30國駐華大使赴石台遊覽,聯合授予石台為「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31]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石台縣列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當地政府將脫貧攻堅、改善人民生活作為首要任務,最終於2020年4月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縣35個貧困村、22677名貧困人口脫離貧困。[32]
地理
地理位置
石台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全縣介於北緯29度59分至30度24分,東經117度2分至117度59分之間。[17]縣境東西長約70.7公里,南北寬約46.0公里。全縣國土面積自1983年12月後即如現狀,約為1,403平方公里,占安徽省總面積的1%。[17]該縣東與黃山市黃山區交界,南與黃山市黟縣、祁門縣相連,西與池州市東至縣接壤,北與池州貴池區、青陽縣為鄰。[17]縣城東南距黃山市區160千米,西北至池州市區99千米,北至安徽省省會合肥市253千米。[17]
地形
石台縣在大地構造上位於江南古陸和南京拗陷的過渡區域。全縣山巒起伏,溝壑縱橫,低山、丘陵面積占全縣82%。縣境東南部為黃山山脈的北端,西北部是九華山脈的南端,南北地勢較高、東西地勢較低。全境最高峰為牯牛峰,海拔1728米。最低點為小河鎮東莊村的黃湓河河床,海拔34米。[33]:63-65
此外,石台縣的地質條件非常適合岩溶地貌的發育。主要是分布在奧陶系下統的灰岩、白雲質灰岩和白雲岩地區。這些地區的地表呈現出溶隙、溶溝、溝槽等岩溶地貌特徵。同時,地下也有許多大型溶洞和地下河等岩溶景觀。上述溶洞主要是順層發育的,受到斷層的控制。溶洞的高度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分別位於海拔100-250米、300-350米和450-500米左右。大型溶洞主要分布在海拔100米左右的地方。據不完全統計,石台縣內共有109個大小溶洞,其中47個有名稱。[34]:43-48
水文
石台縣境內的水域以天然河流為主,並以地表水、地下水的形式分布在全境。[34]:43-48石台縣河流分屬長江流域的秋浦、清溪、黃湓三大水系。其中秋浦河水係為本縣最大的水系,在本縣內流程為46千米,流域面積881.6平方公里。[34]:43-48秋浦河源頭有兩處,其一發源於仙寓山,與牯牛降、南坑、竹溪的溪流匯合,稱公信河,於雙河口匯入秋浦河;其二由祁門大洪嶺進入本縣境內,與璉溪、管溪匯合,稱鴻陵河,過橫渡鎮釣魚臺村始稱秋浦河,於磯灘鄉橋灣流入貴池,最終從池口入江。[34]:43-48
清溪河為舒溪河之上游,從黟縣美溪鄉東北流入本縣,從七都鎮東坑口流入太平湖出境,出太平湖後始稱青弋江,從蕪湖入江。本縣內流程14.6公里,總流域面積275.4平方公里。[34]:43-48黃湓河上游稱為後河,位於本縣小河鎮境內,在縣內流程全長22公里,向西從莘田入東至縣境,自東至縣雙河口後始稱黃湓河,最終於貴池東至交界的黃湓閘注入長江。[34]:43-48
氣候
石台縣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充足的光照和雨量充沛的特點。縣內四季分明,冬季和夏季較長,而春季和秋季較短。受太平洋暖空氣和北方冷空氣的交替影響,石台縣的氣候表現出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徵。近地面風向複雜多變,平均風速較小,岩石、坡地和谷地的溫差較大,夏季白天炎熱而夜晚涼爽,地勢影響下的降雨較平原地區多,雷陣雨較為常見。[34]:43-48風向具有明顯季節性,夏季多南風,冬季多西北風。[35]:66-67
石台縣年平均氣溫在15.9°C至17.7°C之間。其中極端最高氣溫為42.4℃(2003年8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2.4℃(1991年12月29日)。年平均降水量為1626.4毫米。[35]:66-67
石台(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9.7 (49.5) |
12.1 (53.8) |
16.4 (61.5) |
22.9 (73.2) |
27.8 (82.0) |
30.4 (86.7) |
34.0 (93.2) |
33.3 (91.9) |
29.4 (84.9) |
24.4 (75.9) |
18.4 (65.1) |
12.7 (54.9) |
22.6 (72.7) |
日均氣溫 °C(°F) | 4.1 (39.4) |
6.5 (43.7) |
10.5 (50.9) |
16.5 (61.7) |
21.4 (70.5) |
24.9 (76.8) |
28.3 (82.9) |
27.4 (81.3) |
23.4 (74.1) |
17.7 (63.9) |
11.4 (52.5) |
5.8 (42.4) |
16.5 (61.7) |
平均低溫 °C(°F) | 0.5 (32.9) |
2.8 (37.0) |
6.4 (43.5) |
12.0 (53.6) |
16.9 (62.4) |
21.1 (70.0) |
24.3 (75.7) |
23.7 (74.7) |
19.7 (67.5) |
13.6 (56.5) |
7.1 (44.8) |
1.5 (34.7) |
12.5 (54.4)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74.7 (2.94) |
84.9 (3.34) |
143.8 (5.66) |
169.3 (6.67) |
193.5 (7.62) |
280.7 (11.05) |
250.5 (9.86) |
169.2 (6.66) |
93.0 (3.66) |
76.9 (3.03) |
67.9 (2.67) |
42.5 (1.67) |
1,646.9 (64.83) |
平均相對濕度(%) | 77 | 76 | 76 | 77 | 77 | 80 | 78 | 80 | 80 | 78 | 78 | 75 | 78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36] |
自然資源
石台縣境內土壤、天然水中富含硒元素。[37]石台縣盛產茶葉,為安徽省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當地盛產的石台富硒茶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37]
政治
現任領導
機構 | 中國共產黨 石台縣委員會 書記 |
石台縣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
石台縣人民政府 縣長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石台縣委員會 主席 |
---|---|---|---|---|
姓名 | 靳武[1] | 施道良[2] | 張勇[1] | 戈衛民[3] |
民族 | 漢族 | |||
籍貫 | 安徽定遠 | 安徽石台 | 湖北洪湖 | 江蘇泗陽 |
出生日期 | 1971年10月(53歲) | 1965年1月(59—60歲) | 1980年10月(44歲) | 1965年10月(59歲) |
就任日期 | 2022年7月 | 2022年1月 | 2022年8月 | 2017年5月 |
行政區劃
石台縣現轄6個鎮、2個鄉:[38]
仁里鎮、七都鎮、仙寓鎮、丁香鎮、小河鎮、橫渡鎮、大演鄉、磯灘鄉和石台大渡口開發區。
石台縣行政區劃(2023年) | ||||
行政隸屬:安徽省池州市 縣政府駐地:仁里鎮 | ||||
鄉鎮 | 統計用區劃代碼 | 村委會個數 | 居委會個數 | 下轄村/居委會 |
---|---|---|---|---|
仁里鎮 | 341722100000 | 9 | 6 | 居民委員會:馬村居委會、新街居委會、和平居委會、城東居委會、金錢山居委會、七里居委會 村民委員會:三增村委會、杏溪村委會、東山村委會、永豐村委會、同心村委會、緣溪村委會、貢溪村委會、高寶村委會、杜村村委會 |
七都鎮 | 341722101000 | 15 | 村民委員會:七都村委會、黃河村委會、三甲村委會、毛坦村委會、畢家村委會、河口村委會、新棚村委會、啟田村委會、芳村村委會、六都村委會、高路亭村委會、銀堤村委會、七井村委會、八棚村委會、伍村村委會 | |
仙寓鎮 | 341722102000 | 12 | 村民委員會:南源村委會、占坡村委會、碧潭村委會、利源村委會、蓮花村委會、奇峰村委會、山溪村委會、珂田村委會、大山村委會、源頭村委會、考坑村委會、竹溪村委會 | |
丁香鎮 | 341722103000 | 9 | 村民委員會:丁香村委會、庫山村委會、梓桐村委會、石泉村委會、華橋村委會、新中村委會、林茶村委會、西柏村委會、紅桃村委會 | |
小河鎮 | 341722104000 | 13 | 村民委員會:龍山村委會、梓豐村委會、栗陽村委會、安元村委會、紅石村委會、鄭村村委會、堯田村委會、樟村村委會、獅山村委會、九步村委會、來田村委會、東莊村委會、莘田村委會 | |
橫渡鎮 | 341722105000 | 7 | 村民委員會:橫渡村委會、歷壩村委會、香口村委會、河西村委會、蘭關村委會、璉溪村委會、鴻陵村委會 | |
大演鄉 | 341722200000 | 7 | 村民委員會:永福村委會、剡溪村委會、新農村委會、新聯村委會、新火村委會、青聯村委會、新唐村委會 | |
磯灘鄉 | 341722201000 | 6 | 村民委員會:磯灘村委會、高樂村委會、洪墩村委會、塔坑村委會、溝汀村委會、太勝村委會 | |
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台工業園區 | 341722204000 | 不適用 | 不適用 | 虛擬社區[註 4] |
縣以下行政區劃沿革
原石埭縣建縣以來,縣境地域幾經變化,分屬不一,縣治幾度易址。[13]:48-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石埭縣劃分沙堘、美溪、龍巖、南屏共4個縣轄區,下轄54個行政村。1956年撤區並鄉後縣內行政區劃調整為1鎮9鄉。1959年3月,石埭縣撤銷,除安凌鄉(今祁門縣安凌鎮)劃屬祁門縣外,其餘地區劃歸太平縣(今屬黃山市黃山區)。[13]:48-49
1965年7月,石台縣人民政府成立後,下轄原屬於貴池縣的七里、磯灘、丁香、小河、莘田、大演、占大、珂田8個公社和太平縣的六都、七都、河口、蘭關、七井、貢溪、橫渡、香口8個公社。[24]:84[13]:98-100同年12月7日,太平縣廣陽公社(今屬黃山區太平湖鎮)劃歸本縣。1969年4月7日,撤銷香口公社,所屬香口大隊劃入橫渡公社;掘珠大隊劃入七里公社。[13]:98-1001972年12月,析出七里公社一部分設立城關鎮。[13]:98-100
1980年石台縣下轄16個人民公社、1個鎮及133個生產大隊、836個生產隊。[註 5]1983年3至9月,石台縣進行農村體制改革,廢除人民公社制度,恢復鄉鎮人民政府,全縣設16鄉、1鎮。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人民路。[13]:98-100[41]:48-4912月1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函83〔254〕號文件批准,[42]徽州地區撤銷太平縣,設立縣級黃山市,原石台縣廣陽鄉劃歸黃山市管轄,次年1月27日正式實行。[13]:48-49[41]:48-49[43]:2236-22371985年4月,經徽州地區行政公署批准,丁香、小河、占大、七都4個鄉改為鄉級鎮,此時石台縣轄5鎮、11鄉,127村民委員會、3居民委員會。[註 6]
1987年4月,撤銷城關鎮、七里鄉,設立七里鎮,鎮政府仍駐縣城人民路原城關鎮人民政府駐地。[41]:48-49[43]:2236-2237此後至2001年8月,該縣轄5個鎮,即七里鎮、七都鎮、丁香鎮、占大鎮、小河鎮;10個鄉,即橫渡鄉、六都鄉、河口鄉、蘭關鄉、珂田鄉、莘田鄉、大演鄉、磯灘鄉、貢溪鄉、七井鄉。[41]:48-49[43]:2236-2237
2001年8月17日,經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石台縣撤銷河口鄉,併入七都鎮;撤銷橫渡鄉、蘭關鄉,合併設立橫渡鎮。[41]:48-49[43]:2236-2237區劃調整後,石台縣轄6鎮,即七里鎮、七都鎮、占大鎮、丁香鎮、小河鎮、橫渡鎮;7個鄉,即六都鄉、七井鎮、珂田鎮、大演鄉、貢溪鄉、磯灘鄉、莘田鄉;下轄9個居委會、127個村委會。[41]:48-49[43]:2236-2237
2007年2月5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石台縣調整行政區劃,全縣行政區劃從此保持6個鎮、2個鄉的格局:[41]:48-49[43]:2236-2237
- 將七里鎮和貢溪鄉整建制合併,新設仁里鎮。仁里鎮行政區域為原七里鎮、貢溪鄉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七里鎮人民政府駐地城南居委會。
- 將占大鎮、珂田鄉整建制合併,新設仙寓鎮。仙寓鎮行政區域為原占大鎮、珂田鄉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占大鎮人民政府駐地南源村。
- 將六都鄉、七井鄉整建制併入七都鎮。七都鎮行政區域為原六都鄉、七井鄉、七都鎮行政區域,鎮政府駐七都鎮人民政府駐地七都村。
- 將莘田鄉整建制併入小河鎮。小河鎮行政區域為原莘田鄉、小河鎮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小河鎮人民政府駐地小河村。
- 保留餘下鄉鎮,行政區域、政府駐地均不變。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965 | 77,243 | — |
1972 | 95,539 | +23.7% |
1982 | 104,430 | +9.3% |
1992 | 108,466 | +3.9% |
2000 | 110,836 | +2.2% |
2010 | 108,732 | −1.9% |
2020 | 106,961 | −1.6% |
2022 | 105,777 | −1.1% |
此處為戶籍人口數據,數據來源於[44]:810[45]:98[46][47];1983年後數據不包括廣陽鄉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台縣常住人口為80,612人,分布在32,088戶家庭戶及590戶集體戶中。全縣常住人口相較於2010年的92,238人減少11,626人,下降12.60%,年平均下降1.34%。[48]在性別方面,男性人口為41,133人,占總人口的51.03%,女性人口為39,479人,占48.97%,人口性別比相較於2010年的101.75達到104.19。年齡結構方面,0-14歲人口占13.41%,15-59歲人口占60.20%,60歲及以上人口占26.39%。受教育程度方面,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9,110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483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3,737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5,584人。文盲人口為8,071人,文盲率為10.01%。城鄉分布方面,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占42.1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占57.81%,相較於2010年,城鎮人口增加4,504人,鄉村人口減少16,130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了10.20個百分點。[48]2020年,石台縣常住人口占池州市的6.58%,是池州市常住人口最少的縣級行政區。[46][49]在民族組成方面,2010年,石台縣人口占比最多的民族為漢族,占全縣人口的99%。[50]:761
2022年末,石台縣戶籍人口10.57萬人,全縣常住人口7.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萬人。[51]
交通
在公路方面,石台早期的公路為連接徽州、宣城、池州、安慶、景德鎮的古道。[52]:265第一條通行汽車的公路為省屯公路,修建於民國23年(193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擴建,改為 237國道、 530國道,為縣境主要公路幹線。由於石台縣地處皖南山區,所以高速公路通車較晚,2021年9月28日通車的 德上高速池州至石台段則透過石台收費站連接石台縣城。[53]2022年9月29日,德上高速石台至祁門段建成通車,在石台縣南部設立牯牛降服務區。[54]此外,石台縣還有數條縣道,連接周邊的貴池、東至、青陽、黃山、祁門、黟縣等區縣。[55]:327-328
鐵路方面,石台縣並未通鐵路,距離石台縣最近的大型火車站為池州站。[56]即將建成通車的池黃高速鐵路會經過石台東北方的青陽縣,並設立九華山站。
水路方面,石台縣曾在清朝初年存在內河航運。但1940年代末期,駁船運輸逐漸減少,之後僅有木、竹紮成排筏進行運輸。1958年以後,隨着公路交通的完善,水路貨運逐漸被取代。[52]:2651985年,全縣尚存渡口12處。[57]:330-3312008年7月,因溝汀橋竣工通車,石台縣僅存的兩處渡口溝汀渡和楊坑渡停運。[57]:330-331
經濟
1949年前,石台經濟總體上以自然經濟為主,也有食品加工、燒磚、紡織、木工等少量手工業。[17][58]:285-2871949年之後,石台縣開始工業化進程,最初縣內的工業企業主要以農機修理及木材加工企業,但直到1985年農業占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比例依然超過50%。[58]:285-287改革開放後,石台縣發展鄉鎮企業,曾創辦鴻凌燃氣儀表廠等知名企業,所產的燃氣儀表銷往獨聯體各國,終因地處深山、企業規模、政策規約導致上述鄉鎮企業大多在1990年代末期效益不彰,瀕臨倒閉。[58]:285-287[59]:213-2161997至2004年,當地政府對縣屬工業及鄉鎮企業進行產權制度改革。[59]:213-216[60]:2401980年代中期至今,石台縣開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旅遊業。[58]:285-287如今,第三產業貢獻了石台縣一半以上的生產總值。[58]:285-287
2022年,石台縣生產總值34.21億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7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8.2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20.28億元,增長4.8%。[51]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當地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7:24:59.3。[51] 當年該縣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5元,增長7.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5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1元。[51]
社會事業
教育
在明清至民國初年,石台境內的學校多為受儒家影響建立的私塾、書院。[61]:343[62]:2378而近現代教育體系於1906年引入縣境。[63]:357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石埭縣府因發展國民教育、推行新式學校的需求,關閉了縣內大部分私塾,其中包括今石台地區。[63]:357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共開始逐步對當地的教育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並增設了職業技術學校、中小學等教育機構。[63]:357進入21世紀後,當地政府又調整境內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教育狀況遂如現狀。[62]:2378[64]:614
截至2022年底,全縣有職業高中(中專)1所,普通中學8所(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7所)、小學11所、幼兒園16所。[51]其中,職業高中(中專)在校學生498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543人,初中1,858人,小學3,800人,幼兒園1974人。[51]
衛生
在明清至民國時期,石台縣境有少量診所、藥房。[65]:359明清時期,石埭縣設醫學訓科專門管理醫療衛生事務。[65]:359民國初期,石埭縣府配有衛生警察以管理衛生事宜。[65]:359但民眾衛生意識薄弱,一些傳染病和地方病(如日本血吸蟲病)等在當地比較流行。[65]:359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因中共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石埭縣人民政府組織建立現代醫療機構,實施傳染病防治,普及衛生知識,當地城鎮衛生環境的條件有所好轉。[65]:3591965年,石台縣文教衛生科隨石台縣成立,1970年衛生部門析出升格為縣衛生局,開始承擔該縣境內的衛生行政管理職責。[65]:359
截至2022年底,全縣共有13所醫療衛生機構,各類衛生技術人員581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98名,護士266名。[51]
體育
明清時期,縣境民間時有武術教師開設武館,教練武術。[66]:360民國初年,近現代體育教育開始進入當地學校,體育事務由當地教育部門兼管。[63]:357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當地政府將體育教育納入學校教育,1972年,當地第一座座大型體育場館——東方紅廣場建成。[67]:738
截至2022年底,全縣共有體育場館4處。[51]
城鄉建設
城市建設
石台縣政府駐地仁里鎮位於北緯30度12分、東經117度28分。[68]:315-319南宋寶慶二年(1226)石埭縣曾遷縣治於現石台縣人民政府駐地,因四面環山,未設城廓,於是以周圍山體作為城牆,六年後復遷回廣陽。[68]:315-319此後至1959年,石埭縣治所未變。1970年,原石埭縣城因修建陳村水庫淹沒。[68]:315-319
1965年石台縣成立時,現石台縣人民政府駐地七里依然是一片森林地貌。[58]:285-287是年,當地政府在木棉山西麓興建新城。1972年12月,縣城基本建成,遂命名為城關鎮。[58]:285-287至1985年,城區面積近4平方公里,下轄3個居民委員會,人口大約8,000人。[68]:315-3191984年,石台縣城鄉建設局與安徽省規劃院合作,編制縣城總體規劃。[69]:302-304自1980年代中期至2006年,該縣縣城修築了大量住宅及道路,並完善給排水工事和綠化設施,以滿足當時城市服務的需求。[69]:302-3042007年後,又多次實施了重大建築工程建設及綠化工程。[58]:285-287如今,石台縣的城市建成區已經涵蓋了東隅的緣溪村金錢山,西隅的柯村工業區,南隅的七里村南山村民組和北隅的秋浦河等地。現今的石台縣城,大體以城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及秋浦河沿岸地區等為城市規劃發展中心、實施其城市化進程。[58]:285-287
鄉村建設
截至2008年底,石台縣各鄉村集鎮的主街道均已鋪設瀝青,安裝路燈,並接入自來水、開通移動電話及有線數字電視業務。[70]:314
文化
石台縣位於徽州文化和江淮文化的交匯之地。根據考古發現,在縣境堯田、雞公岩等地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出土了許多打制石器和陶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是古越族支系部落的聚居地。[71]:698
截至2022年底,全縣共有劇場1座,影劇院1座,鄉鎮綜合文化站8所,縣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約12.5萬冊),文化館1所,博物館1所,廣播電台及電視台1座,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為99.9%。[51]
語言文字
漢語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在石台縣各領域廣泛使用。而該縣境內的漢語方言分屬於吳語宣州片、徽語旌占片、江淮官話洪巢片、贛語懷岳片。[72]:767而其中分布最廣的方言,為吳語宣州片石陵小片石台話。[73]:768[74]:86石台話古全濁聲母今基本上讀清音,有七種聲調,即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入,[73]:768和貴池灌口、黃山三豐、青陽陵陽、涇縣厚岸的方言比較接近。[75]:778但由於大量官話區人口移民石台,導致石台話受到江淮官話嚴重侵蝕、同化,縣城居民交流往往使用江淮官話,以至於年青一代只能聽懂零星土語。[74]:86
大眾傳媒
1950年,廣播技術傳入石台。[76]:7381971年電視引入當地。[76]:738至1985年,全縣電視信號覆蓋率達到70%。[76]:738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的媒體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安徽廣播電視台等的信號均可在石台縣接收。[77]:700-702
在本地新聞方面,石台縣所屬地級市池州市官方媒體池州廣播電視台自1994年開始在《池州新聞聯播》播出石台縣地方新聞。[78]:16311973年石台縣人民廣播站成立,1986年開辦《石台新聞》節目,1991年升格為石台人民廣播電台。[77]:700-7021987年,石台電視轉播台成立,1992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成立石台電視台,1994年3月開辦《石台新聞》節目。[77]:700-702[23]2010年,石台人民廣播電台和石台電視台合併組建石台廣播電視台,[78]:1631更於2018年改制為石台縣融媒體中心,以報導石台縣本地新聞為主。[79]
旅遊
石台縣位於皖南山區西部,旅遊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80][16]:526[56]境內牯牛降風景區、秋浦漁村·百丈崖風景區、蓬萊仙洞風景區、怪潭景區、仙寓山風景區、魚龍洞風景區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81][82]:528其中,牯牛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已經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名單。[82]:528截至2022年底,全縣共有4A級景區7處。[56]
著名人物
參考文獻列表
- 貴池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總纂; 范開平 主編. 贵池县志. 合肥: 黃山書社. 1994-09. ISBN 7-80535-821-4 –透過安徽史志數據庫 (中文(簡體)).[失效連結]
- 石台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 儲滿貴 , 編. 石台县志. 合肥: 黃山書社. 1991-08. ISBN 7-80535-268-2 –透過安徽史志數據庫 (中文(簡體)).[失效連結]
- 池州地區地方志編撰委員會. 湯良尚 , 編. 池州地区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12. ISBN 7-80122-121-4 –透過安徽史志數據庫 (中文(簡體)).[失效連結]
- 石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總纂. 石台县志 (1986-2008) (PDF). 合肥: 黃山書社. 2012-12. ISBN 9787546133317 –透過安徽史志數據庫.
- 池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李劍軍 , 編. 池州市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6-12 [2023-11-19]. ISBN 978-7-5144-193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0) (中文(簡體)).
-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安徽省志 卷三 建置沿革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01 [2023-11-19]. ISBN 7-80122-381-0 (中文(簡體)).
-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李靜 , 編. 安徽省志 卷六 市县概览 (PDF).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20-06 [2023-11-19]. ISBN 978-7-5144-3757-7 (中文(簡體)).
注釋
腳註
- ^ 1.0 1.1 1.2 1.3 石台縣人民政府. 领导之窗. 石台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6) (中文(中國大陸)).
- ^ 2.0 2.1 石台人大. 石台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石台縣人民代表大會門戶網站.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6) (中文(中國大陸)).
- ^ 3.0 3.1 政協石台縣委員會. 领导之窗. 政協石台縣委員會門戶網站.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6) (中文(中國大陸)).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5.0 5.1 5.2 石台縣誌(2012年),第41頁
- ^ 6.0 6.1 石台縣誌(2012年),第9頁
- ^ 7.0 7.1 7.2 7.3 7.4 7.5 7.6 池州市志(2016年),第282-283頁
- ^ 貴池縣誌(1994年),第74-76頁
- ^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06. ISBN 9787101013511.
石埭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有兩橫石壅江,有如埭焉,因為名。
- ^ 樂史; 王文楚. 太平寰宇记(全九册).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01. ISBN 9787101038385.
因貴池原有兩小石埭堰溪水,遂以為名。
- ^ 池州市志(2016年),第248頁
-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當楚威王之時,越北伐齊,齊威王使人說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圖越之所為不伐楚者,為不得晉也。韓、魏固不攻楚。韓之攻楚,覆其軍,殺其將,則葉、陽翟危;魏亦覆其軍,殺其將,則陳、上蔡不安。故二晉之事越也,不至於覆軍殺將,馬汗之力不效。所重於得晉者何也?」越王曰:「所求於晉者,不至頓刃接兵,而況於攻城圍邑乎?願魏以聚大梁之下,願齊之試兵南陽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則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閒不東,商、於、析、酈、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備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則齊、秦、韓、魏得志於楚也,是二晉不戰分地,不耕而穫之。不此之為,而頓刃於河山之閒以為齊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計,柰何其以此王也!」齊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豪毛而不見其睫也。今王知晉之失計,而不自知越之過,是目論也。王所待於晉者,非有馬汗之力也,又非可與合軍連和也,將待之以分楚眾也。今楚眾已分,何待於晉?」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張九軍,北圍曲沃、於中,以至無假之關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軍北聚魯、齊、南陽,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鬬晉楚也;晉楚不鬬,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時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復讎、龐、長沙,楚之粟也;竟澤陵,楚之材也。越窺兵通無假之關,此四邑者不上貢事於郢矣。臣聞之,圖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願大王之轉攻楚也。」於是越遂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石台縣誌(1991年),第98-100頁
-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14.17 14.18 14.19 安徽省志(1999年)
- ^ 15.0 15.1 15.2 15.3 15.4 石台縣誌(2012年),第14-16頁
- ^ 16.0 16.1 16.2 16.3 16.4 安徽省志(2020年),第526頁
- ^ 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石台縣誌(1991年)
- ^ 18.0 18.1 18.2 18.3 石台縣誌(1991年),第16頁
- ^ 19.0 19.1 19.2 石台縣誌(2012年),第15頁
- ^ 20.0 20.1 20.2 石台縣誌(1991年),第329頁
- ^ 21.0 21.1 21.2 21.3 石台縣誌(2012年),第46頁
- ^ 22.0 22.1 22.2 石台縣誌(1991年),第30頁
- ^ 23.0 23.1 23.2 池州新聞公眾號.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里,看石台. 微信公眾平台. 池州市傳媒中心. 2019-09-29 [202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4).
- ^ 24.0 24.1 貴池縣誌(1994年),第84頁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设立安徽省石台县的决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北京市). 1965年, (10): 173. CNKI GWYB196510011.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芜湖行署改为宣城行署、撤销池州行署给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1980-01-29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03) (中文(簡體)).
- ^ 安徽省志(2020年),第527頁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给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1987-11-27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15) (中文(簡體)).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给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1988-08-17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5-07) (中文(簡體)).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池州地区设立地级池州市的批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2000-06-25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中文(簡體)).
- ^ 31.0 31.1 記者:左平.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最美”之道——看石台如何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池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17-09-25 [202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7) (中文(中國大陸)).
- ^ 作者:鄧柱. 十年砥砺绽芳华 最美山乡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台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池州日報 (池州). 池州日報社. 2022-09-13 [2024-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7) (中文(中國大陸)).
- ^ 石台縣誌(2012年),第63-65頁
-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石台縣誌(1991年),第45-48頁
- ^ 35.0 35.1 石台縣誌(2012年),第66-67頁
- ^ 石台- 气象数据 -中国气象数据网. Weather China. [2012-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中文(中國大陸)).
- ^ 37.0 37.1 石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概况介绍-石台县人民政府. 石台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7).
- ^ 2023年石台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池州大渡口经济开发区(石台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简介. 東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7).
- ^ 40.0 40.1 石台縣誌(2012年),第170-171頁
- ^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石台縣誌(2012年),第48-49頁
- ^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设立县级黄山市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1983-12-01 [2021-10-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03) (中文(簡體)).
-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池州市志(2016年),第2236-2237頁
- ^ 石台縣誌(1991年),第810頁
- ^ 石台縣誌(2012年),第98頁
- ^ 46.0 46.1 池州统计年鉴 2021.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6).
- ^ 池州统计年鉴 2023.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8).
- ^ 48.0 48.1 石台縣統計局. 石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石台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1-06-07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中文(中國大陸)).
- ^ 池州市統計局. 池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池州市人民政府統計局門戶網站. 2021-05-28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6).
- ^ 石台縣誌(2012年),第761頁
- ^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石台縣統計局. 石台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台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3-04-28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 ^ 52.0 52.1 石台縣誌(1991年),第265頁
- ^ 安徽日報. 池祁高速池石段建成通车 石台县迈入“高速时代”. 安徽日報. 2021-09-28 (中文(中國大陸)).[失效連結]
- ^ 石台縣人民政府. 池祁高速石台至祁门段通车. 石台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2-09-29 [202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中文(中國大陸)).
- ^ 石台縣誌(2012年),第327-328頁
- ^ 56.0 56.1 56.2 石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概况介绍-石台县人民政府. 石台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7).
- ^ 57.0 57.1 石台縣誌(2012年),第330-331頁
- ^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池州市志(2016年),第285-287頁
- ^ 59.0 59.1 石台縣誌(2012年),第213-216頁
- ^ 石台縣誌(2012年),第240頁
- ^ 石台縣誌(1991年),第343頁
- ^ 62.0 62.1 池州市志(2016年),第2378頁
- ^ 63.0 63.1 63.2 63.3 石台縣誌(1991年),第357頁
- ^ 石台縣誌(2012年),第614頁
- ^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石台縣誌(1991年),第359頁
- ^ 石台縣誌(1991年),第360頁
- ^ 石台縣誌(2012年),第738頁
- ^ 68.0 68.1 68.2 68.3 石台縣誌(1991年),第315-319頁
- ^ 69.0 69.1 石台縣誌(2012年),第302-304頁
- ^ 石台縣誌(2012年),第314頁
- ^ 石台縣誌(1991年),第698頁
- ^ 石台縣誌(2012年),第767頁
- ^ 73.0 73.1 石台縣誌(2012年),第768頁
- ^ 74.0 74.1 蔣冰冰. 吴语宣州片方言音韵研究.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 86. ISBN 9787561732991.
- ^ 石台縣誌(1991年),第778頁
- ^ 76.0 76.1 76.2 石台縣誌(1991年),第738頁
- ^ 77.0 77.1 77.2 石台縣誌(2012年),第700-702頁
- ^ 78.0 78.1 池州市志(2016年),第1631頁
- ^ 石台縣人民政府. 石台县融媒体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石台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18-11-28 [202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4).
- ^ 石台县人民政府网. [2012-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3).
- ^ 石台旅遊網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6-07.
- ^ 82.0 82.1 安徽省志(2020年),第5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