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英 (永樂進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英(1376年—1450年),字時彥,別字泉坡江西金溪縣興賢坊人。明朝政治人物,永樂初進士,歷仕四朝,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生平

永樂二年(1404年)進士,選庶吉士,讀書文淵閣。永樂帝以其縝密,令與王直書機密文字。與修《太祖實錄》,授翰林院修撰,永樂二十年,隨明成祖北征,過李陵城(今內蒙古正藍旗南黑城),前看碑文,碑上書寫蒙古文,只有王英識得。皇帝說:「爾是二十八人中讀書者,朕且用爾。」又問他北伐之事,王英說:「天威親征,彼必遠遁,願勿窮追。」帝笑曰:「秀才謂朕黷武邪?」(你是說我窮兵黷武嗎?)[1]

仁宗時,累進右春坊大學士。又修太宗、仁宗實錄。王英母喪時,宣宗特遣宦官護送歸葬。正統元年(1436年),總裁《宣宗實錄》,升禮部侍郎。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歷仕四朝,因好規人過,素不為三楊所喜,未得重用。工書法,有許多人求其書法,帝特賜金釗束手,只有皇帝才能跟他索取。卒諡文安。著有《泉坡集》。有子王裕[2]

參考文獻

  1. ^ 明史》(卷152):「王英,字時彥,金溪人。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讀書文淵閣。帝察其慎密,令與王直書機密文字。與修《太祖實錄》,授翰林院修撰,進侍讀。二十年,扈從北征。師旋,過李陵城。帝聞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視。既至,不識碑所。而城北門有石出土尺余。發之,乃元時李陵臺驛令謝某德政碑也,碑陰刻達魯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異日且以為己地,啟爭端。」命再往擊碎之。沈諸河,還奏。帝喜其詳審,曰:「爾是二十八人中讀書者,朕且用爾。」因問以北伐事。英曰:「天威親征,彼必遠遁,願勿窮追。」帝笑曰:「秀才謂朕黷武邪?」因曰:「軍中動靜,有聞即入奏。」且諭中官勿阻。立功官軍有過,命勿與糧,相聚泣。以英奏,復給予。仁宗即位,累進右春坊大學士,乞省親歸。」
  2. ^ 明史》(卷152):「宣宗立,還朝。是時海內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與諸學士談論文藝,賞花賦詩,禮接優渥。嘗謂英曰:「洪武中,學士有宋濂、吳沈、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則解縉、胡廣。汝勉之,毋俾前人獨專其美。」修太宗、仁宗《實錄》成,遷少詹事,賜麒麟帶。母喪,特與葬祭,遣中官護歸。尋起復。正統元年命侍經筵,總裁《宣宗實錄》,進禮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鎮。時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許。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獄。英上疏待罪。宥不問。明年進南京禮部尚書,俾就閑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賜祭葬,謚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