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瀑流 (佛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瀑流巴利語oghā),又稱暴流瀑駛流駛流,佛教術語,為即煩惱結縛之一。主要分為四種,即四瀑流巴利語cattāro oghā),又稱四流:欲瀑流,有瀑流,見瀑流,無明瀑流[1][2]

概論

瀑流是一種強勁的水流,佛教用來比喻不善煩惱,其力量強大,故名瀑流[3]。《大毘婆沙論》以漂激,勝注,墜溺三義來解釋它[4]。它與有類似意義[5]

佛教認為,只有無所攀緣,無所住,精進而行,方可以渡過生死瀑流[6][7][8]

分類

相關條目

註釋

  1. ^ 《增壹阿含經》卷23:「汝今當知,如來亦說有四流法。若一切眾生沒在此流者,終不得道。云何為四?所謂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
  2. ^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20:「言瀑流者,謂四瀑流:一欲瀑流,二有瀑流,三見瀑流,四無明瀑流。」
  3. ^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8:「深難渡故,順流漂故,故名暴流。」
  4. ^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48:「問:何故名瀑流,瀑流是何義?答:漂激義,騰注義,墜溺義是瀑流義。」
  5. ^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20:「准此經意:於境界中,煩惱不絕,說名為漏。若勢增上,說名瀑流。謂諸有情,若墜於彼,唯可隨順,無能違逆。涌泛漂激,難違拒故。」
  6. ^ 《雜阿含經》卷48〈1267經〉:「天子復問:『無所攀緣,亦無所住,而度駛流,其義云何?』佛言:『「天子!我如是如是抱,如是如是直進,則不為水之所漂。如是如是不抱。如是如是不直進,則為水所漂。如是,天子!名為無所攀緣,亦無所住而度駛流。』」
  7. ^ 《別譯雜阿含經》卷9〈178經〉:「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卻坐一面,而說偈言:『都無所緣攀,又無安足處,甚深洪流中,誰能不沈沒?誰有勤精進,能度瀑駛流?』爾時,世尊以偈答曰:『淨持於禁戒,修智及禪定,觀察內身念,難度而得度。得離於欲結,出過色有使,盡於歡喜有,如是能履深,而不為沒溺,能度瀑駛流。』」
  8. ^ 《別譯雜阿含經》卷9〈180經〉:「天復問曰:『瞿曇!汝今云何於此駛流,無可攀挽,無安足處,而能得度?』佛答天曰:『「若我懈怠,必為沈沒。若為沈沒,為所漂。若我精進,必不沈沒。若不沈沒,不為所漂。我於如是大洪流中,無可攀挽,無安足處,而能得度此大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