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摩沙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地亞哥城門
聖地亞哥城門的中文告示牌

法摩沙堡(葡萄牙語:A Famosa馬來語Kota A Famosa),原是葡萄牙人於馬六甲建立的一座堡壘,後被荷蘭人攻占,直到移交給英國人後於1808年被拆除,如今只剩下一道城門,稱聖地亞哥城門(或譯「聖地牙哥城門」,葡萄牙語:Porta de Santiago),成為馬六甲的象徵。聖地牙哥城門是通往法摩沙堡的四大通道之一,因堡壘現已只剩這一道城門,有人誤用城門的名字「聖地亞哥」的稱呼來代指法摩沙堡。

歷史

1780年的馬六甲城堡平面圖
聖地亞哥城門

1511年,葡萄牙人占領馬六甲以後,為了防止馬六甲王朝的殘餘勢力反攻,葡萄牙殖民統帥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聖保羅山英語St. Paul's Hill下建成這座號稱「東南亞最大和最堅固的堡壘」,以保護自己的臣民和香料貿易。據說在建造之時所有的石塊都采自爪哇海底的隕石,並以葡萄牙保護神的名字命名為法摩沙堡。城牆厚達3米,牆內設有城樓和炮臺。

法摩沙堡在1537年至1636年的三角戰爭中貢獻良大。葡萄牙多次利用堅固的堡壘和大炮成功阻擋亞齊蘇丹國柔佛蘇丹國的強大攻勢,逼迫亞齊和柔佛只能採取耗日時長的圍城戰和斷絕馬六甲糧食的方法應對。

1640年,荷蘭王國艦隊聯合柔佛蘇丹國陸軍圍攻馬六甲,在歷時長達一年的圍城戰爭中曾經重創這座堡壘。1641年荷蘭王國占領馬六甲後,於1670年將它修補擴建,並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名字簡寫「VOC」刻在城門上。

拿破崙戰爭爆發後,法國於1795年攻占荷蘭本土,荷蘭政府流亡於英國,便將海外殖民地交給英國保管,於是英國於1795年接管了馬六甲。1806年,時任英屬檳城副總督兼馬六甲總督威廉·法夸爾認為馬六甲的收入入不敷出,不值得保留此殖民地,便在1807年8月10日開始拆除城堡,準備將居民遷往檳城。後來斯坦福·萊佛士爵士(開埠新加坡的功臣)和明托爵士得知消息後出面干涉,認為「入不敷出」之說不實,放棄馬六甲並不明智,這戰略位置未來仍可能被對手利用,且英國接管時已向當地居民保證可以繼續居住,最終說服英國殖民政府放棄了拆除計劃。但由於干涉太晚,英國士兵已將堡壘炸毀得只剩下現在的古城門。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英國於1818年將少了城牆的馬六甲歸還給荷蘭,直到《1824年英荷條約》,英、荷兩國重劃了東南亞的勢力範圍,於是將馬六甲正式轉交給英國,成為海峽殖民地的一部分。

1977年5月12日,當地政府第168/1976的古物保護法令將城門列為歷史遺蹟及受保護建築物。2003年,剩餘的城牆牆基被發現,也列為古蹟進行保護。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