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汶川縣

座標31°29′1.64″N 103°35′18.25″E / 31.4837889°N 103.5884028°E / 31.4837889; 103.588402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汶川縣
ཝུན་ཁྲོན་རྫོང་།
汶川縣城夜景
汶川縣城夜景
汶川縣 ཝུན་ཁྲོན་རྫོང་།的地理位置
汶川縣
ཝུན་ཁྲོན་རྫོང་།的地理位置
坐標:北緯30°45′—31°43′與東經102°51′—103°44′之間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政府駐地威州鎮
31°29′1.64″N 103°35′18.25″E / 31.4837889°N 103.5884028°E / 31.4837889; 103.5884028
下級行政區
13
政府
 • 縣委書記張通榮
 • 縣長旺娜
面積
 • 總計4,084.33 平方公里(1,576.97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82,971人
 • 密度20.3人/平方公里(52.6人/平方英里)
 • 城鎮43,382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623000
行政區劃代碼513221
網站www.wenchuan.gov.cn

汶川縣[註 1]羌語Kvusa)是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縣治威州鎮,是中國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漢朝時稱綿虒。汶川縣因汶水得名,主要民族為漢族羌族藏族。境內有臥龍自然保護區,為大熊貓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為主要旅遊景點。

歷史

史前文化

汶川地區出土了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汶川縣城威州北端的姜維城遺址經考古確認為岷江上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延長時期長分三期。估計是黃河上、中游地區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支的傳入岷江上游產生的新文化類型。彩陶片紋飾方面和發掘的石棺葬的古墓與甘肅、青海地區的馬家窯文化有相似之處[6]。姜維城遺址與成都平原的遺址出土的彩陶器、陶罐等屬於不同譜系,但也出土了同樣譜系的花邊口延砂罐[7]

行政區劃及歸屬變遷

汶川因縣西汶水(現岷江上游)得名,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時置汶川郡轄綿虒縣等5縣(綿虒縣縣治舊址在今汶川縣威州鎮)[8]。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綿虒屬益州刺史部蜀郡,宣帝地節三年(前67年)為北部冉駹都尉治。東漢改綿虒縣為綿虒道,安帝延光三年(124年),撤蜀郡北部冉駹都尉復置汶山郡,綿虒為汶山郡轄。蜀漢分綿虒縣南部地區置都安縣(今都江堰市聚源導江鋪)。晉武帝咸寧六年(280年)改綿虒縣為汶山縣。南梁時於原綿虒縣置汶川縣(今威州鎮)。承聖二年(553年)西魏平蜀,汶山郡還治都安。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改繩州為汶州,轄北部、汶山二郡。天和三年(568年)汶山郡由都安遷治今威州鎮,並復置汶川縣;改晏官縣為汶山縣(治今都江堰市灌口鎮)。汶山郡轄汶川、汶山二縣。 馬克尼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汶州、扶州置蜀州,五年(585年)改為會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罷州,改為汶山郡,郡治汶山縣(今茂縣鳳儀鎮),汶川縣(治威州鎮)隸汶山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之汶山郡為會州,四年(621年)改為南會州,太宗貞觀八年(758年)復改茂州。領汶山(州治)、汶川、石泉(今北川西)、通化(今理縣古城)四縣及三十九個羈縻州。在今汶川縣境有塗州、蓬魯、姜、怒、葛、勿、革是、占、達、浪、邠等羈縻州,分布於今綿虒以下地區。宋朝汶川縣隸茂州通化郡。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以汶川縣置威戎軍使,隸成都府路。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改名延寧軍,宣和三年(1121年)廢為寨,次年廢寨仍置汶川縣。南宋汶川縣仍隸茂州通化郡。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新建「松潘客迭威茂等處軍民安撫司」為宣撫司,遷治汶川,後還治松州(今松潘縣進安鎮)。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在四川、陝西設行中書省,立「松潘客迭威茂等處軍民安撫司」及茂州、松州、潘州等,歸陝西等處行中書省轄,茂州領汶山、汶川二縣。

明洪武四年(1371年),茂州編入四川行中書省(洪武九年改為四川布政使司)屬成都府。汶川縣仍置,隸茂州。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在今綿虒地區置汶川長官司、寒水關巡檢司及徹底關。宣德年間因維州遷威州,汶川縣治於遷寒水驛北(今綿虒鄉政府所在地),屬今汶川縣地區的還有瓦寺安撫使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為直隸州,轄保縣、汶川縣二縣。嘉慶六年(1801年)保縣改隸雜谷直隸廳,茂州只轄汶川一縣。嘉慶七年州、縣都隸屬於成綿龍茂道。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隸屬川西道(成綿龍茂道改)。瓦寺安撫使升宣慰使,在三江口設行署,仍隸汶川縣[9]

民國二年(1913年),汶川縣屬川西道(次年改西川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茂縣設「松理懋茂汶屯殖督辦署」,由川軍28軍軍長鄧錫侯兼督辦,轄五縣(松潘、理縣、懋功、茂縣、汶川)三屯(綏靖、撫邊、崇化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設四川省十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治茂縣鳳儀鎮,轄松、理、懋、茂、汶、靖化六縣。是年,汶川縣轄瓦寺土司屬地由縣整編為聯保,下設保、甲直接管轄。1951年2月,將理縣所轄威州、克枯兩鄉劃歸汶川建置;1952年2月,將理縣之威州、克枯兩鄉劃屬汶川,縣治仍建威州(1951年9月開始遷治,1952年3月遷完)。1952年3月,將汶川縣二區龍溪鄉劃給灌縣管轄;1957年7月,漩口、水磨兩鄉由灌縣劃入汶川;1958年,將茂縣南新鄉的青坡、芤山兩村劃屬汶川縣雁門鄉;1958年,撤銷汶川縣、茂縣,建立茂汶羌族自治縣,縣治威州鎮。1963年理縣所轄龍溪鄉納入汶川縣管轄。1963年2月,恢復汶川縣原建置。

自然災害史

1933年8月25日,在汶川以北的茂縣疊溪鎮發生了一場7.5級的大地震,在汶川有6人因山體崩塌被岩石擊中身亡,地震後的次生水災中汶川有480多人遇難[10]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里氏規模8.0級[11][12]大地震,最大烈度達Ⅺ度[13],截止2008年6月4日18時,汶川縣死亡人數達15,941人,受傷34,583人,失蹤7,662人[14][15],2012年,災後重建基本完成[16][17]

地理

汶川地處四川盆地西北緣,距離成都約160公里,距離都江堰市約90公里。汶川縣位於四川省境中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東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縣蘆山縣,西界寶興縣小金縣,西北至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全縣總面積4084平方千米。龍門山脈邛崍山脈分別位於縣域東北與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雜谷腦河草坡河壽江為境內主要河流,屬於岷江水系。汶川西部的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為最高點,汶川最低點位於東南方海拔780米的漩口鎮,林地面積26.7hm²,森林活木蓄積總量為2123.8m³[18]。汶川以及茂縣等汶川地區屬於龍門山斷裂帶部分,至今仍處於活動狀態,汶川縣境內分布有龍門山斷裂帶的活動構造茂汶韌性斷裂帶,與另兩斷裂帶成疊瓦狀排列。

汶川縣地質構造複雜,地層發育完整,岩漿岩分布廣,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非金屬礦產品種較多。其中汶川縣花崗石儲量約75億m³,礦儲量約25445億噸以及鐵鋁石榴石儲量約為5000萬噸[6]氣候隨東南向西北地勢上升,呈比較完整的垂直,可分為8個不同的自然氣候區以及有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熱帶和寒帶氣候帶,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說[19],年均日照1600小時以上,年平均溫度12.9℃。

氣候

汶川 (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8.9
(48.0)
11.3
(52.3)
15.7
(60.3)
21.0
(69.8)
24.2
(75.6)
26.4
(79.5)
28.8
(83.8)
28.5
(83.3)
24.2
(75.6)
19.4
(66.9)
15.3
(59.5)
10.4
(50.7)
19.5
(67.1)
日均氣溫 °C(°F) 3.9
(39.0)
6.0
(42.8)
9.9
(49.8)
14.8
(58.6)
18.4
(65.1)
20.8
(69.4)
23.1
(73.6)
22.8
(73.0)
19.2
(66.6)
14.7
(58.5)
10.2
(50.4)
5.2
(41.4)
14.1
(57.4)
平均低溫 °C(°F) 0.5
(32.9)
2.7
(36.9)
6.1
(43.0)
10.6
(51.1)
14.1
(57.4)
16.8
(62.2)
19.1
(66.4)
18.9
(66.0)
16.0
(60.8)
11.7
(53.1)
6.7
(44.1)
1.6
(34.9)
10.4
(50.7)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3.2
(0.13)
6.4
(0.25)
20.3
(0.80)
51.4
(2.02)
69.1
(2.72)
78.8
(3.10)
69.4
(2.73)
81.0
(3.19)
64.2
(2.53)
35.4
(1.39)
11.1
(0.44)
1.4
(0.06)
491.7
(19.36)
平均相對濕度(%) 63 63 64 64 66 70 70 70 73 73 68 64 67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20]

行政區劃

汶川縣下轄9個[21]

威州鎮、​映秀鎮、​臥龍鎮、​水磨鎮、​漩口鎮、​三江鎮、​耿達鎮、​綿虒鎮灞州鎮

人口

在2013年汶川縣常住人口為101500人,城鎮化率為42.56%。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全縣總人口11193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為[22]

鎮名 威州鎮 (汶川縣) 綿虒鎮 映秀鎮 臥龍鎮 漩口鎮 水磨鎮 龍溪鄉 (汶川縣) 克枯鄉 雁門鄉 草坡鄉 銀杏鄉 耿達鄉 白花鄉 三江鎮 (汶川縣)
人口(人) 29237 9373 7977 2552 13091 10467 4851 3445 6980 4906 2672 2583 9644 4157

而根據2007年度汶川戶籍人口年報數據,汶川縣2007年年末戶籍人口10543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為[23]:

鎮名 威州鎮 (汶川縣) 綿虒鎮 映秀鎮 臥龍鎮 漩口鎮 水磨鎮 龍溪鄉 (汶川縣) 克枯鄉 雁門鄉 草坡鄉 銀杏鄉 耿達鄉 三江鎮 (汶川縣)
人口(人) 30688 8606 6641 2861 15215 11935 5172 3689 6835 4211 2833 2756 3994

汶川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2005年有羌族35535人,占34%;藏族19743人,占18.6%;回族1377人,占1.3%;漢族48975人,占46%。縣北部的威州、綿虒地區是羌族主要聚居區;藏族多聚居在岷江以西地帶;縣南部漩口和映秀地區則主要為漢族居住;其他民族散居各鄉鎮[22]

基礎設施

經濟

在20世紀中期汶川地區包括汶川均以農業為主導的縣份,在1950年汶川縣農業占比97.9%,社會生產總值為456萬元。汶川縣工業的發展從當地豐富的資源和當地小型的工業生產的基礎開始。1957年建成了方解石廠和煤礦,隨着之後電能的開發,1976年汶川縣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1421萬元)的27.6%。1978年隨着國家經濟層面的改革,汶川工業發展迅速,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汶川縣的中小形鄉村企業也有較大發展。因此,汶川縣工商稅從1950年的1.44萬元增長到了1985年的720.59萬元,縣的財政也基本實現了自給。到2000年汶川縣工業總產值達到1.26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60.9%[24]。汶川也成為了阿壩州的工業經濟走廊,在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0.47億元,工業比重占全州的70%多[25]

2008年大地震對汶川經濟產生直接損失139.1億元,工業減值達到67.2%。2010年汶川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7.8%,自2009年和2010年增速激增後的2011開始增速放緩,2011年增長為10.7%。2013年在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後仍比上年增長了3.9%,2014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9934萬元,工業增加值358158萬元,工業化率達65.1%,旅遊總收入289665萬元,比上年增長10.2%,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153元,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835元[26]。2015年四川省劃分的全省五大經濟區中,汶川縣處於川西北經濟區

汶川縣有豐富的自然景觀以及地震旅遊資源,同時汶川是阿壩州的東南門戶,也是前往臥龍、九寨黃龍的必經之地,也是距離成都及其周邊城市最近的羌族聚居縣。羌族文化上,在震後國家設立了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汶川縣主要旅遊景點如下:

同時也因為汶川縣工業的快速發展,汶川縣自然生態環境也遭受極大的破壞。在2008年大地震前,國土資源部在生態破壞區域調查出有4929處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地震後汶川縣轉移了部分城鎮的功能,調整了城鎮空間結構,形成縱橫發展的兩軸,縱軸主要為城鎮建發展軸,橫軸為生態保護和遺址旅遊發展軸,並劃分了五個不同發展的片區,以威州鎮和雁門鄉、水磨鎮和漩口鎮為汶川的南北中心,原重工業發達的映秀鎮調整為地震旅遊及紀念中心、公交換乘中心和水電服務基地,重要工業區則轉向漩口鎮[27]。震後汶川建設起的廣東現代產業園區承接廣東省的產業轉移,為汶川引進人才、資金和技術管理。同時援建項目還建設了阿壩州最現代化和大型的覆蓋汶川縣城的污水處理廠。自2015年來汶川縣堅持「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推動汶川可持續的發展,計劃打造集農業生產與農業觀光、旅遊休閒與康體療養為一體的生態康養目的地。現在汶川已形成以三江鎮、水磨鎮、漩口鎮為核心、1000平方公里的生態旅遊目的地[28]

交通設施

汶川縣的道路交通以 213國道 317國道為主幹,在2012年連接都江堰市、通往川內盆地城市的長82公里的G4217 都汶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汶川至馬爾康的高速公路汶馬高速於2021年12月31日全面通車[29]。汶川縣汽車站設在汶川威州鎮,每天有發往成都都江堰彭縣理縣馬爾康九寨溝等地的客車。除了七盤溝樹林公園西羌大峽谷尚未開放不通車外,到各景區皆可乘車到達[30]。2013年,覆蓋映秀、漩口、水磨、三江等全縣11個鄉鎮的公交線路全面開通[31]。2014年末,汶川縣境內公路總里程為696公里,高等級公路619公里,高速公路51公里。

鐵路交通方面,汶川縣並未通鐵路,距離汶川縣最近的大型火車站中國國家鐵路集團都江堰火車站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川青鐵路會經過汶川縣北的茂縣

重建後的(2013年10月5日)汶川全景。由西北向東南流的雜谷腦河(遠處)匯入東北向東南流經的岷江。
重建後的汶川街道即 213國道路口全景,廣場正中為一座大禹的16米高的全身塑像,於2013年3月30日落成,是廣州援建汶川威州鎮的項目之一。

特產

汶川羌繡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參見

注釋

  1. ^ 「汶」的現代漢語拼音為Wèn,注音符號:ㄨㄣˋ,部分地區四川話發音同「文」,粵語發音:man4,音同「民」[2][3]。《資治通鑑·後梁紀一》註:「汶川,漢綿虒地,晉置汶川縣,……汶讀曰岷。」,所以岷江亦讀作汶江[4]。汶與岷在古漢語中為同地異稱,古籍中關於這個字意時,岷與汶兩字也相通,《中國地名手冊》中也認為古汶與岷相同[5]

參考文獻

引用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民”. 漢典網. [2015-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7). 
  3. ^ “汶”. 漢典網. [2015-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2). 
  4. ^ 历史沿革. 汶川縣政府網站. [2015-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4). 
  5. ^ 李旭芳. “汶川”之“汶”读音小考. 《閱讀與寫作》. 2010年, (10): 第33頁. 
  6. ^ 6.0 6.1 李浩 & 馬克尼(2008年),第80頁
  7. ^ 黃家祥(2006年),第14頁
  8. ^ 後漢書 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9. ^ 汶川縣歷史沿革. 2020-12-04 [2020-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10. ^ 洪時中. 对叠溪地震死亡人数的一些考证与分析. 《四川地震》. 2014年9月, (3): 7-8. 
  11. ^ 汶川地震震级修订为Ms8.0级. 中國地震局門戶網. 2008年5月18日 [2014年12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3日). 
  12. ^ 楊維漢. 中国地震局:修订汶川地震震级属正常. 新華網. 2008年5月19日 [2010-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6). 
  13. ^ 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中國地震局網. [2015-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8). 「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達Ⅺ度,以汶川縣映秀鎮和北川縣縣城為兩個中心。」 
  14. ^ 截至6月4日18时地震造成阿坝州20,255人遇难. 新浪網. 2008-06-12 [2015-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15. ^ 徐正忠、王亞勇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11-2001) (2008 年局部修订) 附录 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MOHURD,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01年 [200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3) (中文(簡體)). 
  16. ^ 沈韜. 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县任务全面完成. 四川新聞網. 2010-10-10 [2016-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4). 
  17. ^ 劉賢. 四川省长: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完成. 中國新聞網. 2012-01-10 [2016-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18. ^ 李浩 & 馬克尼(2008年),第81頁
  19. ^ 熊猫故乡:汶川县. 四川新聞網. 2006-08-17 [2008-05-13]. [永久失效連結]
  20. ^ 汶川- 气象数据 -中国气象数据网. Weather China. [2012-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中文(中國大陸)). 
  21. ^ 2023年汶川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22. ^ 22.0 22.1 汶川概况. 2008-05-12 [2008-05-13]. 
  23. ^ 黎大東、謝佼等. 汶川县委书记:地震灾区急需空投帐篷食品药品. 新浪新聞. 2008-05-13 [2015-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6). 
  24. ^ 李浩 & 馬克尼(2008年),第83-84頁
  25. ^ 王曉倩 & 王宇虹(2010年),第329頁
  26. ^ 汶川縣統計局. 2014年汶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汶川縣人民政府網. 2015-05-04 [2016-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4). 
  27. ^ 李運哲(2012年)
  28. ^ 汶川:生态与产业“联姻”. 汶川縣政府網站. 2015-10-03 [2016-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6). 
  29. ^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新聞官方賬號. 汶马高速实现通车 成都到马尔康缩短至3.5小时. 2020-12-31 (中文). 
  30. ^ 汶川县交通. 西部旅行網. [2008-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7). 
  31. ^ 史付莉 盧國彤. 2013年汶川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面貌. 中國阿壩州政府網站. 2014-02-15 [2016-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2). 

來源

期刊文章
  • 李浩; 馬克尼. 汶川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地理考. 《城市規劃》. 2008年, 32 (11). ISSN 1002-1329. doi:10.3321/j.issn:1002-1329.2008.11.017. 
  • 王曉倩; 王宇虹. 重大自然灾害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与重建措施探究——以"5·12"地震对汶川工业经济的影响为例. 《金卡工程》. 2010年, 14 (9). 
  • 黃家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壩州文物管理所、汶川縣文化體育局. 四川汶川县姜维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2006年, (11). ISSN 0453-2899. CNKI KAGU200611000需註冊賬號查閱. 
  • 李運哲. 汶川县县城(威州镇)灾后重建规划分析与模式建议. 《經濟研究參考》. 2012年, (23). ISSN 2095-3151. doi: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2.23.002. CNKI JJCK20122301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