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傑弗里·霍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傑弗里·霍爾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Jeffrey Hall
霍爾在2017年12月6日於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新聞發布會上
出生 (1945-05-03) 1945年5月3日79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布魯克林
國籍 美國
母校阿默斯特學院
華盛頓大學
知名於克隆果蠅周期基因英語Period (gene)
獎項邵逸夫生命科學及醫學獎(2013)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7)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遺傳學
機構布蘭戴斯大學
緬因大學

傑弗里·康納·霍爾(英語:Jeffrey Connor Hall,1945年5月3日),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美國遺傳學家。於1971年獲得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於1974年成為布蘭戴斯大學教員。於2013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及醫學獎[1]後再於2017年與同屬美國籍的邁克爾·羅斯巴什邁克爾·揚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1984年他和邁克爾·羅斯巴什的研究小組克隆了果蠅的周期基因,這個基因能夠調節果蠅的生物鐘。他們還揭示出該基因所編碼的信使核糖核酸蛋白質含量隨晝夜節律而變化。[3]

生平

霍爾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其父是美聯社記者,在華盛頓特區工作,霍爾的童年和青年時期就是在那兒的市郊度過。他的父親 Joseph W. Hall影響他極深,並鼓勵他閱讀報紙上的近期事件。他在中學時代成績不錯,但並非特異。1963年進入阿默斯特學院 Amherst College ,本打算學醫,後發現他的興趣在生物學。為了獲得正式研究經驗,師從一位果蠅遺傳學家菲利普·艾夫斯 Philip Ives。艾夫斯教導霍爾要愛這些小生物,他在其下花了一年做分析影響果蠅重組和誘導染色體易位的化學誘變劑的實驗,認識到自己對基礎生物學更感興趣。實驗的結果不錯,1967年他被推薦進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繼續果蠅遺傳學的研究。[4]

1967年他到華盛頓大學念研究所,先是加入了勞倫斯·桑德勒 Lawrence Sandler 的果蠅實驗室,與桑德勒一起分析果蠅體內受時間控制的酶的變化,關注減數分裂染色體行為的遺傳控制。1969年獲理學士學位,1971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關於硬核果蠅遺傳學。他被招入系主任赫歇爾·羅曼 Hershel Roman 的辦公室,並推薦霍爾給加州理工學院西摩·本澤Seymour Benzer 做博士後研究。本澤在自己的實驗室給了他一個位置。本澤實驗室的氣氛十分輕鬆,他推薦霍爾與道格·肯德爾合作,後者關於果蠅的知識給霍爾不少幫助。霍爾與肯德爾在兩個研究中合作得不錯,但沒有發表論文。在霍爾第三年的博士後研究生涯中,羅曼聯絡霍爾討論關於教員職位[4]

1974年,他回到馬薩諸塞,成為布蘭代斯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他於2001年被選入美國文理科學院,2003年被選入美國國家科學院並獲美國遺傳學會勳章。[5]2002年開始,霍爾在緬因大學教授生物學,2004到2012年兼任教授。在一次造訪了南北戰爭的戰場之後,他對歷史的興趣激增,並於2003年出版過一本關於葛底斯堡戰役的專書。[4][6]

因為周期基因方面的工作,霍爾於2009年獲格魯伯神經科學獎[7]2011年獲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8]2012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9]

科學研究

在布蘭代斯,他的團隊一開始關注的是生殖生物學和神經化學物質的研究。在加州時他就曾與肯德爾培養兩性嵌合體神經細胞,再通過染色將兩種性別的細胞分離,肯德爾建議分離前先檢查有這樣細胞的果蠅的求偶歌是雄性還是雌性。霍爾延續了這個思路,得以將求偶行為與神經系統不同區域對應,並看出這項研究會有更大意義。1970年代中期開始,霍爾與慕尼黑大學的弗洛里安·馮·席爾歇探討求果蠅偶歌性質與遺傳性別的關聯。他將培養的果蠅嵌合體寄給席爾歇,後者記錄求偶歌的特徵。這有助於他們繪製果蠅神經區域的圖像,並探明求偶歌的各種規則。[10]

1970年代末期,來自英格蘭的巴姆博斯·基里亞喬加入了霍爾實驗室,基里亞喬發現了求偶歌的節律性,霍爾建議他檢查突變的基因會否改變求偶歌的周期。他們發現周期基因發生突變的果蠅不僅晝夜節律被改變,求偶歌的節奏也被改變了。[11]1984年,他與邁克爾·羅斯巴什的團隊成功找到並分離了該基因。此前科學界主要從器官和組織上研究晝夜節律,而很少做遺傳學上的探討,霍爾等人的工作使該領域的遺傳研究進入了學界的視野。他們得以進一步理解果蠅大腦中節律細胞的角色,以及周期基因所產生的的蛋白質在其中的變動。隨後幾年的研究顯示人類中也有相應的基因。[12]

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霍爾的團隊從行為遺傳學解剖學角度研究了無後基因,1990年代中期與俄勒岡州立大學的芭芭拉·泰勒合作克隆了該基因。研究表明該基因在果蠅的求偶行為中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幾乎控制了雄性求偶的各個環節。[13]

參考資料

  1. ^ 得奖人简介. 邵逸夫基金會. [201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2.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7. Nobel Foundation. [2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2). 
  3. ^ 新闻稿. 邵逸夫基金會. [201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4. ^ 4.0 4.1 4.2 Regina Nuzzo. Profile of Jeffrey C. Hal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Vol. 102, No. 46 (Nov. 15, 2005):16547-16549
  5. ^ Jeffrey Hall. Gruber Foundation. [201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6. ^ Hall, J. C. The Stand of the U.S. Army at Gettysburg. Indiana Univ. Press. 2003. ISBN 978-0-253-34258-4
  7. ^ 2009 Gruber Neuroscience Priz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aureate Profi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ruber Foundation. [2013-10-19].
  8. ^ 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 20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lumbia University. [2013-10-19].
  9. ^ Jeffrey C. Hal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airdner Foundation. [2013-10-19].
  10. ^ Schilcher, F. V. & Hall, J. C. Neural topography of courtship song in sex mosaic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1979) J. Comp. Physiol. A 129: 85–95.
  11. ^ C. P. Kyriacou and Jeffrey C. Hal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Vol. 77, No. 11, [Part 2: Biological Sciences] (Nov., 1980): 6729-6733.
  12. ^ Hardin, P.E., Hall, J.C., Rosbash, M. (1990). Feedback of the Drosophila period gene product on circadian cycling of its messenger RNA levels. Nature 343(6258): 536--540.
  13. ^ Ryner, L. C., Goodwin, S. F., Castrillon, D. H., Anand, A., Villella, A., Baker, B. S., Hall, J. C., Taylor, B. J. & Wasserman, S. A. Control of Male Sexual Behavior and Sexual Orientation in Drosophila by the fruitless Gene. (1996) Cell 87: 1079–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