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治里
本地治里 புதுச்சேரி Pondichéry | |
---|---|
聯邦屬地 | |
本地治里(紅色)在印度的位置 | |
坐標:11°54′40″N 79°48′45″E / 11.911082°N 79.812533°E | |
國家 | 印度 |
建立 | 1963年1月7日 |
首府 | 本地治里市 |
縣 | 4 |
政府 | |
• 副督 | A. K. Singh(兼任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副督)[1] |
• 首席部長 | N. Rangaswamy |
• 地方議會 | 一院制(33 席) |
面積 | |
• 總計 | 492 平方公里(190 平方英里) |
人口 | |
• 總計 | 1,244,464人 |
• 密度 | 2,529人/平方公里(6,551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IST(UTC+05:30) |
ISO 3166碼 | IN-PY |
官方語言 | 泰米爾語、法語、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 |
網站 | www.py.gov.in[2][3] |
^* 30席選舉,3席提名 |
本地治里(坦米爾語:பாண்டிச்சேரி,印地語:पॉंडिचेरी,法語:Pondichéry,英語:Pondicherry,泰米爾語拉丁字母轉譯為作Puduchery),又譯為朋迪榭里,其名於泰米爾語中意為「新村」。是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的名稱,得名於該聯邦屬地轄下其中一個地區本地治里市。
地理
本地治里聯邦屬地由四個分散在印度沿海、相互不連接的前法屬印度地區組成,分別為孟加拉灣沿岸的本地治里、開利開爾和亞南,和位於阿拉伯海沿岸的馬埃,四處共組一行政區域,以最大的本地治里命名。本地治里地區及開利開爾地區皆為泰米爾納德邦所包圍,亞南地區被安得拉邦包圍,而馬埃則地區為喀拉拉邦所包圍。四個地區的面積分別為:本地治里地區293平方公里、開利開爾地區160平方公里、亞南地區30平方公里、馬埃地區9平方公里。四處地區於2001年合共有人口97萬。
轄縣
本地治里聯邦屬地下分4縣。
歷史
儘管本地治里很早已有泰米爾人居住,但其近代史卻與歐洲於南亞次大陸的殖民活動密不可分。法國東印度公司於1673年在本地治里建立商貿據點,成為法國於南亞次大陸的主要根據地。其後荷蘭和英國皆曾為爭奪該地而與法國發生戰爭。1693年荷蘭攻陷本地治里,但於1699年根據里斯維克和約將該地歸還法國。其後法國於1720年代取得馬埃、於1731年取得雅南、於1738年取得卡來卡。於英法戰爭期間(1742年至1763年),本地治里曾多次易手。1761年1月16日英國攻陷當地,但於1763年根據巴黎和約歸還法國,然而英國於1793年再乘法國大革命再度攻下本地治里,但於1814年再度歸還法國。於1850年代後,英國取得了幾乎整個南亞次大陸的控制權,但仍允許法國繼續保留於本地治里、馬埃、雅南、卡來卡等地的治權,成為法屬印度的一部份。
1947年印度獨立,法國與印度於1948年達成協議,由法屬印度的人民公決其前途。於各法屬印度屬地中,金德訥格爾在1952年直接併入印度並拼入相鄰的邦,而本地治里、卡來卡、雅南及馬埃四個地區則以「本地治里」的名義於1954年11月1日加入印度成為一聯邦屬地,但法國國會至1963年方確認與印度簽署的相關條約。
與法國的聯繫
目前法語依然是本地治里的常用語言之一。此外由於本地治里加入印度時,法國政府允許當地人民選擇保留法國國籍或歸化印度國籍,因此當地不少泰米爾裔人及其後代至今依然保留法國國籍。法國於本地治里設有領事館,當地仍有法國文化協會及法國遠東學院等機構。於本地治里,每年的法國國慶日(7月14日)皆會有身穿法國軍服的巡遊活動,沿街高唱「馬賽曲」,不少屋頂皆會於當日在印度國旗旁同時懸起法國國旗。
2004年海嘯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導致的海嘯,使本地治里聯邦屬地下的本地治里地區及卡拉卡地區受到直接影響。根據本地治里聯邦屬地政府網站的資料顯示,直至2005年3月9日,本地治里地區有107人死亡,299人受傷;卡拉卡地區有492人死亡,280人受傷,31人失蹤。
參考文獻
- ^ Puducherry L-G Kataria sacked. Indian Express. 2014-07-11 [2014-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2).
- ^ Press Release (PDF) (新聞稿). Government of Puducherry Directora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3-02-11 [2014-02-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1-16).
- ^ NIC Puducherry. Pon.nic.in. [201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