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田
族田或稱公田、宗族公田[1]:124,126是中國耕地的一種類型,屬於宗族的集體財產。
宗族祖先擁有族田的象徵產權,視為族田的最終「法人」。宗族成員在祖先觀念下,象徵性的共同占有族田[1]:124。明清以來,族田是中國重要的土地所有形式[2]:49。1950年初,族田占福建省全部耕地比列,沿海地區占20%至30%,閩西和閩北占50%以上。廣東省所在的珠江三角洲一半耕地面為族田[1]:124,127。
族田可細分為祭田、祠堂田、寺廟田、學田等類。祭田是族田數量最大的一類[1]:127。
管理
當代研究者張研總結的管理方法為五種,分別是族人以房或戶為單位的「受田分管」、建置族田的「地主自管」、「義莊專管」、「宗祠統管」、「族人輪管」。因「受田分管」、「地主自管」易流於私田,多以其餘三種形式最為普遍。其中,又以「宗祠統管」占據重要地位[2]:49。
注釋
- ^ 1.0 1.1 1.2 1.3 張小軍. 《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04, (2004年第3期): 121—135 [2023-02-11]. ISSN 1002-4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2) (簡體中文).
- ^ 2.0 2.1 張研. 《清代族田经营初探》. 中國經濟史研究 (北京市: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1987, (1987年第3期): 121—135 [2023-02-11]. ISSN 1002-8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2)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