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拉班·掃馬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拉班·掃馬古敘利亞語ܪܒܢ ܒܪ ܨܘܡܐ‎;Rabban Sauma,1225年—1294年1月10日),或稱拉賓掃務瑪巴·掃馬(Bar Sauma),13世紀景教教士,旅行家,其足跡東起北京,西至巴黎。據敘利亞文獻記載,掃馬是畏兀兒人(今譯維吾爾),而據中國史書記載,掃馬是汪古人。他實際名為掃馬,拉班是敘利亞文「教師」一詞的音譯。

生平

拉班·掃馬的旅程。

掃馬生於北京,其父名「昔班」,是北京地區的景教巡察使。掃馬30歲時正式成為景教修士,在房山修行,成為遠近聞名的修士。不久,一名來自山西霍山(今內蒙古東勝)的景教徒馬古斯投入其門下,與其共同修行。

1276年,掃馬和馬古斯得到忽必烈的許可,踏上朝聖之途,前往伊兒汗國拜見東方亞述教會牧首瑪·登哈,並欲前往耶路撒冷。經過四年的跋涉,兩人最終到達伊兒汗國首都蔑剌哈城(今伊朗境內馬臘格),見到了馬·登哈。然後繼續西行,但由於耶路撒冷已被信奉伊斯蘭教馬木留克(今埃及)占領,無法前行,二人只好折向毛夕里(今伊拉克摩蘇爾)。之後馬·登哈將他們召到報達(今伊拉克巴格達),為馬古斯改名馬·雅巴拉哈,任命其為契丹(北中國)景教牧首,掃馬為巡查總使。但是,在二人剛剛準備踏上回程,馬·登哈突然病逝。在接下來的大牧首選舉中,馬·雅巴拉哈因為自身的蒙古出身,被選為新一任的景教大牧首,稱「馬·雅巴拉哈三世」。

1287年,為與馬木留克對抗,伊兒汗國大汗阿魯渾要求馬·雅巴拉哈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羅馬,商談與基督教世界合作對抗穆斯林的可能性。掃馬遂奉命出使。

他首先抵達君士坦丁堡,見到了東羅馬帝國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其後他又前往羅馬,不走運的是,當時教宗何諾四世剛剛去世,其位恰好空缺,無人能給與其明確的答覆。於是,掃馬又轉道前往巴黎,拜見法國國王腓力四世,腓力表示願意派軍與伊爾汗國合作奪取耶路撒冷。接下來,他又在加斯科涅會見了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當時可能是在波爾多的首都。愛德華一世對該使團做出了熱情的回應,但最終證明由於國內的衝突,特別是與威爾斯人蘇格蘭人的衝突,他無法加入軍事聯盟。

1288年,在回程中,他會見了新任的教宗尼各老四世,向其遞交了阿魯渾的國書。尼各老四世則允許其留在羅馬過復活節。在此期間,掃馬舉行了景教聖餐禮英語Holy Qurbana#East Syriac traditions,受到尼各老四世的認可,認為「語不同但禮相同」。5月,尼各老四世通過掃馬分別向忽必烈和阿魯渾回信,感謝他們對基督教的支持。同時,尼各老四世也承認馬·雅巴拉哈為東方基督徒的主管。

1289年,掃馬回到巴格達,他的出使雖然未能使伊兒汗國同基督教世界建立直接的軍事合作,但是使聖座更相信各汗國統治者與元朝皇帝與均崇信基督教,因而遣教士孟特戈維諾等東來。不久以後,景教教會正式承認教宗為領袖。1294年,掃馬逝世於巴格達

掃馬用波斯文著有遊記,原稿已佚。1887年發現敘利亞文《大總管雅巴拉哈三世及拉班·掃馬傳》(The History of Robban Sawma and Mar Yahbh-Allaha III,作者不明),摘譯了其中的內容,掃馬旅行經歷因而為世所知。本書曾有以《拉班掃馬和馬克西行記》(朱炳旭譯)為書名的中譯本(大象出版社;ISBN:9787534753190)。

掃馬出使西方恰與馬可·波羅基本處於同一時代,他對於自身旅途的記載,告訴了後人當時東方世界是如何看待西方世界的,恰與馬可·波羅的記載相映成趣。

參考文獻

出處

書目

  • 《大總管雅巴拉哈三世及拉班·掃馬傳》,敘利亞文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