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中國武術 |
---|
氣功 |
中國武術流派 |
武術家 |
武術機構 |
區域演變 |
形意拳,又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國傳統武術,屬內家拳,流行於中國北方,分成河北、山西、河南3個系統,打法多直行直進。
形意拳發源於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講究功力,形鬆意緊,外形不拘一格,打法變幻多端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木、火、土、金、水的內涵。[1]
形意拳是中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形意、太極、八卦),與少林拳位列中國四大名拳。[1]
拳術起源
形意拳尊岳武穆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際可。據說姬際可於終南山得到岳武穆拳譜,精通六合槍法,後把大槍術化為拳法,創出此拳。姬際可門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傳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2]把心意拳授與少林寺武僧,少林寺稱之為「心意把」。
現代盛行的形意拳,定型於河北深州李洛能。他至山西,學習戴氏心意拳,之後發展出這門拳術,並定名為形意拳。其門徒眾多,主要分成山西、河北二個系統。李洛能之徒郭雲深,以崩拳聞名,改良了五行拳的架子,創半步崩拳。
拳術特點
形意拳具有動作簡潔樸實、嚴密緊湊、沉着穩健、快速完整的特點。 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動作強調上法上身,手腳齊到,一發即至,一寸為先。
其動作大多直來直往,一屈一伸,節奏鮮明,樸實無華,富於自然之美。 發拳時擰裹鑽翻,與身法、步法緊密相合,周身上下好像擰繩一樣,毫不鬆懈。 要求身正步穩,寬胸實腹,氣沉丹田,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勁力舒展沉實。
拳諺有「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之說。形意拳講究「三節」、「八要」。三節是:「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從全身講,頭與上肢為梢節, 形意拳軀幹為中節,下肢為根節;上肢以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下肢則分為胯、膝、足三節。做到三節的要求,就能保證周身完整一體,內外合一。八要是:三頂(頭上頂,有沖天之雄;手外頂,有推山之功;舌上頂,有吞象之容)、三扣(肩扣,則力氣到肘;膝胯扣,則全身氣湊;手足指掌扣,則周身力厚)、三圓(胸要圓、背要圓、虎口要圓)、三敏(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三抱(丹田抱,心意抱,兩肋抱)、三垂(肩下垂,肘下垂,氣下垂)、三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三挺(頸要挺,脊要挺,膝要挺)。這樣,就可保證身體各部姿勢正確舒展。形意拳包含着豐富的技擊理論和技術、戰術內容,強調敢打必勝、勇往直前的戰鬥意識。拳諺說:「遇敵有主,臨危不懼」。在戰術思想上,主張快速突然,以我為主,交手時先發制人,「乘其無備而攻之,出其不意而擊之」,「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在攻防技術上,提倡近打快攻,搶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腳踏中門襠里鑽」,「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形意拳主張頭、肩、肘、手、胯、膝、腳七法並用,處 形意拳處可發,「遠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遠了用腳踢,近了便加膝」,並且要求虛實結合,知己知人,相機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形意拳的技擊理論有6項原則,即工(巧妙)、順(自然)、勇(果斷)、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敵難於逃脫),稱為"六方之妙"。這6項原則對培養攻防意識,訓練技擊技術具有指導作用。
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訓練。第1步功夫是「築其基,壯其體,使骨體堅如鐵石」,為技術提高打下良好基礎,這稱為「明勁功夫」。第2步要練「暗勁和化勁功夫」,要求周身完整,剛柔相濟,精神貫注,形神合一,以意導體,以氣發力。可見,形意拳對人體各項生理功能要求是相當高的。形意拳動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剛可柔,不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鍛煉,近年來醫療體育方面也已採用。
流派演化
明末清初姬際可創形意拳,傳給山西曹繼武:
曹繼武傳馬學禮與戴隆邦。
馬學禮所傳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今稱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傳。
戴隆邦傳之於兩兒子戴文龍、戴文熊及妻侄郭維漢。今稱戴氏心意拳。戴文雄又傳賈大俊、呂海根、河北人李洛能等少數外姓弟子,其中李洛能廣收門徒,由此迎來形意拳在近代的大發展:
這一時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李洛能的8大弟子:山西的車永宏、宋世榮、宋世德、李廣亨四人;河北的郭雲深、劉奇蘭、劉曉蘭、賀運亨;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為具備地方特色的山西形意拳,又稱山西小架,與河北形意拳,又稱河北大架。郭雲深,創半步崩拳,將形意拳五行拳的孫祿堂,師從李奎元,並得郭雲深親授,兼學程派八卦掌、武氏太極拳,會武學之大成,創孫氏太極拳。劉奇蘭,傳李存義,在李存義手上,河北形意拳逐漸壯大,成為形意拳的主流。李存義,傳尚雲祥,開創尚氏形意拳。傳薛顛,創象形拳。此外,還有現代少林寺之心意把以及四川梁平縣一帶流傳之金家功。
形意八卦拳 相傳郭雲深與八卦掌始祖董海川曾經論武相交,認為八卦掌與形意拳在拳理上有互補之功,不禁止門下相互學習,兩門之間以兄弟相稱,故習形意拳者多同時學習八卦掌,稱為形意八卦拳。但考證歷史,兩派的交流,應該開始於李存義與程廷華,兩人均在北京天津一帶教拳,兩人交情又好,所以河北形意拳門下多同時學習八卦掌,著名的代表人物為孫祿堂、尚雲祥、程有龍,程有龍又傳於何廣、馬德山等人,但是他們尚謹守門派之別。真正以形意八卦拳為名授徒,則是開始於河北張占魁一派。意拳 王薌齋,自稱為郭雲深弟子,自創意拳(晚年又改名為大成拳)。其功法雖脫胎於形意拳門下,但多加入王薌齋本人的心得。王薌齋本人認為此拳為拳技之大成,故名大成拳。自認不列名於形意門下,故許多形意拳門人也不認為此拳為形意拳之分支。五法八象(象形術)
薛顛自稱受到靈空禪師傳象形術,但有人考證象形術的拳理、心法與形意拳無異。象形術應該是薛顛以形意拳拳理為基礎,結合個人體會,加上華佗五禽戲等內功而產生,可視為形意拳的支派。
此外,還有現代少林寺之心意把(類形意拳)以及四川梁平縣一帶流傳之金家功。
流派簡介
河南心意六合拳
馬學禮所傳,分為洛陽派、南陽派。單勢操練原始形式。保存原始之六合十形,加上當地查拳四拳八式。
- 基本樁:龍吊膀
- 單練及套路
- 四把拳
- 單把
- 雙把
- 三把
- 四把
- 踩式推手
- 古樹擺枝
- 迎風貫耳
- 鷹兒撲食
- 龍折身
- 虎抱頭
- 十形
- 四拳八式
- 四把拳
- 步法
- 雞形步
- 馬形步
- 螺旋步
山西戴氏心意拳
創編五行拳,兼中醫跌打術。
- 基本樁
- 蹲猴勢
- 單練及套路
- 步法
- 對練
河北形意拳、山西形意拳
兩派均由李洛能所傳,重單勢操練及樁功。
- 基本樁
- 三體式(又稱三才式、鷹捉式)
- 步法
- 單練及套路
- 五行拳
- 十二形
- 五行連環拳
- 雞形四把
- 鷂形八式
- 十二洪捶
- 雜式捶
- 拾手藝拳
- 八字功拳
- 金剛八勢拳
- 拳出入洞拳
- 九套環拳
- 形意十七勢
- 盤根
- 形意散手
- 器械
- 五行劍
- 三才劍
- 純陽劍
- 龍形劍
- 五行刀
- 五行棍
- 九州棍
- 五行槍
- 連環槍
- 對練
- 三花炮
- 五行生剋對練
- 八式對練
- 洪捶對練
- 安身炮對練
- 九套環
- 十六把
- 三才劍對練
賈大俊傳形意拳
主要承傳了戴氏所傳的「悟心拳」和「會意拳」部分,根據《形意拳秘法》圖片所示,賈氏所傳的五行拳中,劈、崩二拳與戴氏心意拳相同;而鑽、炮、橫就比較接近李洛能所傳的鑽、炮、橫三拳,其餘「十二形象」(十二形)及其他所練的功、技、法、式與戴氏原傳「心意拳」相同。該派傳與趙萬遠後,又增加了「九九八十一勁」練養功法及七腿、七膝、七肘等技法和三才六合七進等對練套路。
- 起式
- 提水式(來源請求)
- 內功
- 正身法
- 調息法
- 修心法
- 單練
- 五法(飛、雲、搖、晃、旋)
- 八象(龍、虎、馬、牛、象、獅、熊、猿)
- 套路
- 五法連珠(五法合一)
- 八象合演
- 器械
- 除了靈空禪師所傳佛門方便鏟外,其餘的器械套路演示均與形意拳的器械無異。
五行拳
戴氏心意拳及形意拳之基礎動作。亦稱「母拳」。以單式動作為主。
根據1929年由海上尚武進德會出版,姜容樵編著的『形意母拳』一書的介紹說:所謂母拳者,即五行拳。相生相尅連環也。此為各形之基礎,故謂母拳。
李洛能與郭雲深時,僅五行連環十二形。
流派傳承及代表人物
- 第二代
- 曹繼武:清康熙四年(1655年)-?。名曰瑋,字繼武。安徽貴池人。十餘歲隨姬際可學藝。後中武舉狀元,官至陝西靖遠總鎮都督。傳人有戴龍邦。
- 馬學禮:回族,河南洛陽人。曾偽裝成啞巴混入姬際可家偷學武藝,被姬發現後,嘉其志,授之以拳。馬亦以曹繼武為師。學成後回鄉,在回民中創河南心意拳一脈。傳人有張志誠,馬興,馬三元等。
- 第三代
- 戴龍邦: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嘉慶七年(1802年)。山西祁縣人。曹繼武弟子。創山西祁縣戴氏心意拳一脈。傳次子戴二閭。
- 馬三元:生卒年不詳,回族。馬學禮之侄。河南形意拳第二代傳人。
- 馬興:河南心意拳第二代傳人。
- 張志誠:河南心意拳第二代傳人。
- 第五代
- 戴良棟:清道光四年(1824年)-民國四年(1915年)。山西祁縣人。戴二閭侄。山西祁縣戴氏形意拳第三代傳人。
- 李洛能: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名飛羽,字能然。河北深縣人。拜師戴二閭。後在心意六合拳基礎上創形意拳。傳人眾多,知名者有車永宏、宋世榮、宋世德、李廣亨,郭雲深、劉奇蘭、劉曉蘭、賀運恆八人。
- 第六代
- 車永宏: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民國三年(1914年)。字毅齋。山西太谷人。李洛能首徒。咸豐六年(1856年)拜師。創車氏形意一脈。傳人眾多,知名者有李復貞、李發春、白光普、王鳳翽、武傑、郭琨、樊永慶、孟興德、布學寬、劉儉,子車兆俊、車兆傑、車兆烈等。
- 宋世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民國十六年(1927年)。字約齋。北京大興人。李洛能高徒。創宋氏形意一脈。傳人有賈蘊高、任爾祺、王嗣昌、趙守鈺、子宋虎臣、宋青山,侄宋晏彪、宋鐵麟等。
- 宋世德:清咸豐七年(1857年)-民國十年(1921年)。字輔仁。北京大興人。宋世榮弟,李洛能高徒。無傳人。
- 李廣亨:清咸豐九年(1859年)-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山西榆次人。李洛能高徒。傳人有牛利、白解和、郭崇善、孟振武、田仰武、寧玉璋、李潤清等。
- 賀運亨:生卒不詳。李洛能高徒。傳人不多。
- 劉曉蘭: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清宣統元年(1909年)。直隸河間府人。李洛能高徒。河北形意拳主要傳人。傳人有石振發、劉維山、楊扶山、劉輪山、朱春芳、李雲山、南雲標、王老者、孫寶和、張聚川、陳鳳高等。
- 劉奇蘭: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河北深縣人。李洛能高徒。傳人有李存義、張占魁、耿繼善、周明泰、田靜傑、劉鳳春、劉德寬,王福元、子劉文華等。
- 郭雲深:清道光九年(1829年)-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字峪深。河北深州人。李洛能高徒。傳人有李奎元、錢硯堂(錢錫采子)、子郭深、子郭圓、許占鰲、魏老率、李振山等。
- 第七代
- 李存義: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民國十年(1921年)。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字忠元。河北深州人。劉奇蘭高徒。創中華武士會。弟子眾多,知名者有黃柏年、郝恩光、尚雲祥、馬玉堂、李星階、傅劍秋。陳泮嶺,田鴻業,薛顛等。
- 張占魁:清同治四年(1865年)-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字兆東,河北河間人。劉奇蘭高徒。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創形意八卦掌。弟子極多且雜,知名者有韓慕俠、王俊臣、劉晉卿、裘稚和、李劍秋、趙道新、姜容樵、錢樹樵、張雨亭等。
- 第八代
- 韓慕俠:清光緒三年(1877年)-1969年。原名韓金鏞。河北天津蘆北口人。張占魁徒。曾授周恩來武藝。
- 趙道新: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1990年。天津人。張占魁徒。
- 錢樹樵:1894年-1972年。河北河間人。張占魁徒。弟子有張仁甫、宋庭順、耿繼義、潘榮弟、熊守年、黃萬祥等。
- 姜容樵:1891年-1974年。字光武。河北滄州人。從張占魁習形意拳,八卦掌。一生弟子,著作頗豐。
- 黃柏年:1880年-1954年。字介梓。河北任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