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肇慶中學
廣東肇慶中學 | |
---|---|
Guangdong Zhaoqing Middle School | |
地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府城校區: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城中路167號 東湖校區: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仕賢路1號 |
原名 | 肇慶府中學堂 省立肇慶中學[1] 省立第七中學 肇慶市第三中學 |
暱稱 | 肇慶中學、肇中 |
類型 | 全日制公辦完全中學 |
隸屬 | 肇慶市教育局 |
創辦日期 | 前身:1573年(萬曆元年) 兩廣端溪書院 現代肇中: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 肇慶府中學堂 |
創始人 | 李材(兩廣端溪書院) 蔣式芬(肇慶府中學堂) |
學區 | 府城校區、東湖校區、信安校區: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 大旺實驗學校: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 鼎湖中學肇中實驗班: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 |
校長 | 陳淑玲(黨委書記)、楊榮(校長)[2] |
副校長 | 鄧少鋒、向國慶(保留原待遇);路其昌、周小慧、粟俊青、黎慧嫻[3][4] |
校訓 | 格物致知,崇善尚美 |
校歌 | 《追夢肇中人》[5][6] |
校樹 | 無官方校樹,以芒果樹為代表 |
附屬學校 | 大旺實驗學校 肇慶鼎湖中學肇中實驗班 |
著名校友 | 黎雄才等 |
學校網址 | http://www.gdzqzx.cn |
廣東肇慶中學(英語:Guangdong Zhaoqing Middle School,縮寫:GDZQZX),簡稱肇慶中學、肇中,是位於中國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的公辦完全中學,隸屬於肇慶市教育局,現為廣東省一級中學。
該校是肇慶市內歷史最早的中學[7],有「西江最高學府」之稱[1]。前身為創立於明萬曆年間的端溪書院,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因清末新政而改制為近代化中學並定名為肇慶府中學堂,中華民國建立後改為省立肇慶中學[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定為現名並保持至今[註 2]。
1964年5月、1981年6月兩次被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8],1994年被評為首批省一級學校,1997年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2年被定為「十五」期間教育部重大教育科研基地和共青團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示範單位。[1]2017年11月,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9]
府城校區正門、東湖校區南門六字校名書法為葉劍英之子,前廣東省省長葉選平書寫。
歷史沿革
近代化前
1573年(萬曆元年),分巡嶺西道副使、僉事李材在肇慶府學宮西側、分巡嶺西道署左側的鼓鑄局舊址(今肇慶中學西北角)創辦端溪書院。「端溪」之名源於肇慶府城東郊爛柯山上的端溪,端溪所產的端硯曾享有盛名。
翌年,兩廣總督殷正茂將開辦不久的端溪書院強行改為監軍道,李材因此負氣離職。此後至清代端溪書院再無重開。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兩廣總督趙弘燦以停辦之鼓鑄局(今肇慶中學西北角,原為明永曆帝文華殿)。為新址復辦書院,稱天章書院。書院前為講堂,講堂上為天章閣(掞天閣);中為宣敎堂;堂後偏東有一蓮池;池後有近光亭;庭院兩翼為齋舍。重修後的書院藏書豐富,為兩廣規模較大的學府。
1738年(乾隆三年)兩廣總督馬爾泰將天章書院復名為端溪書院。
1752年(乾隆十七年),文學家、學者全祖望擔任端溪書院主講。其上任時釐訂書院規章制度,學風嚴謹。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肇慶知府吳繩年於近光亭後購地,主持擴建端溪書院。將其改建為一組一路五進的建築群。第一進是面闊三間的硬山門廳,左右襯廳各一間,門廳前有照壁一幅,照壁左右各有牌坊一座。第二進是廣德堂,硬山頂,面闊三間,左右襯廳亦各一間。第三進是棪天閣,歇山頂,面闊五間,兩層間有腰檐和平座,樓下大廳稱教忠堂。閣前東側是監院、西側是書庫。第四進是宣教堂,面闊五間,東西為廚房,堂前是天井,天井前有門一座,門前東西各有七間齋舍。第五進是後樓,面闊九間,中間三個開間上層稱景賢閣,下層稱全先生祠(祀全祖望),東邊三個開間是更衣所,西邊三個開間是祭器所。第四進和第五進間是庭院,自南向北沿中軸線依次布置有澂鑑亭(面闊三間,卷棚頂)、半月形蓮池、近光亭(即後來的愛蓮亭,面闊三間,歇山頂)。庭院東西各有齋舍九間。
1815年(嘉慶二十年),兩廣總督蔣攸銛擴建書院,新開一門,並新建齋舍。
晚清、民國時期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廣肇羅道道台蔣式芬和肇慶知府多齡在端溪書院原址創辦肇慶府中學堂,以原端溪書院與星岩書院經費辦學,學制五年,有學生1班[10]。該學堂為肇慶地方政府最早創辦的近代化中學,亦為現代肇中的正式開端。
1913年(民國二年),改名為省立肇慶中學。
袁世凱稱帝後,南方各反袁勢力齊聚肇慶,籌備建立軍政府。1916年4月21日,岑春煊、李根源、章士釗等人自日本回國至肇慶,高要縣知事潘祖榮、肇軍統領鄒可榮通知肇慶中學讓出校舍供岑等居住[11]。5月1日,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在肇中舉行成立儀式[12],此後,作為岑春煊駐所的肇中成為了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及護國軍軍務院[註 3][14]的駐地[註 4],直到同年9月22日肇慶軍務院解散,岑春煊將肇中校舍交還校長陳德彬[14]。肇中讓出校舍期間,師生遷往一區公所及府學明仁堂繼續運作[11]。
1925年(民國十四年),又改名為省立第七中學。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省立第七中學東鄰的高要縣學宮劃入學校範圍以擴建校舍(同時將肇慶府學宮劃給高要縣管理)。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復名為省立肇慶中學。
1923年(民國十二年),軍閥混戰之時,肇慶中學棪天閣失火,燒毀藏書閣與自習室十餘間,校內藏書大多燒毀。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多次轟炸肇慶中學,對學校造成嚴重傷害,使原書院內建築與藏書幾乎盡毀。
-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日機轟炸肇中。
-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1月14日,日機再度轟炸肇中,校內中彈八枚,校務室、庶務室、會計室、招待室、學生會等被炸毀。
- 同年2月4日,肇中再遭轟炸。
後因日軍逼近肇慶,學校被迫幾度遷移,期間又遭日機轟炸。
- 1939年6月,學校遷往德慶縣金林鄉。
-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1月16日與20日,肇中兩遭轟炸,兩座宿舍、一座成績室與課室被炸毀。
-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又遷往廣寧縣木格羅家祠。
-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9月,抗日戰爭結束,肇中遷回原址。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5月,肇中學生罷課四天,反對學校隨意處分學生,反對濫收學米、膳費。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1月,學校正式定名為廣東肇慶中學。
1964年5月,被廣東省教育廳定為省重點中學。
1968年3月,肇慶市下令「複課鬧革命」,包括廣東肇慶中學在內的各校成立「革命委員會」。
1971年2月,肇慶市革委會將廣東肇慶中學改名為肇慶市第三中學。1978年4月,肇慶市第三中學復名為廣東肇慶中學,被重新定為省重點中學。
2001年9月,實行初高中分開辦學。並把高中部遷移到仙女湖畔的新校區,實施全寄宿教學。
2007年,學校開始招收內地新疆高中班。
地理位置、設施資源
廣東肇慶中學現有府城、東湖兩校區,都位於端州區;還與位於四會市的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教育局合作建立了大旺實驗學校。
除此之外,廣東肇慶中學還在肇慶各地建立附屬學校,力圖建立教育集團。
府城校區
府城校區又被稱作舊校區,位於城中路167號,為原端溪書院所在地,範圍基本上包括了原端溪書院和高要縣學宮。
現有基本教學樓三幢(東教學樓、西教學樓、北教學樓),實驗樓一幢,圖書樓一幢(又名愛蓮樓),物理電教樓一幢,行政樓一幢(又稱校友樓,為校友集資建設),教師宿舍(飯堂)、學生宿舍各一幢。還有一個生物園、一個地理園、一大一小兩個操場、一個乒乓球場和若干可供體育活動的空地。
有一條用麻石鋪成的主校道,被稱為石板路,具有歷史價值,部分石板上仍有模糊的浮雕紋樣,但不規則。行政樓左有一芒果樹,被視為肇中的象徵,常用於做集結點。
飯堂主要服務住校老師及中午留宿的住宿生,規模較小;宿舍主要供中午不便歸家的學生寄宿。
府城校區曾作為初中部,現就讀於此的是初中本地班,採取走讀教學。
東湖校區
東湖校區又被稱作新校區,位於仕賢路1號,有南門與東門兩門。20世紀末開始建設,2001年9月竣工[8]。校領導主要在此辦公。
東湖校區被石東幹渠隔為兩個區域。石東幹渠以南是主校區,有教學樓兩幢(一幢為凹形教學樓,西側為高一教學樓,東側為高二教學樓,中部連接處為行政樓;另一幢是高三樓;兩樓間有走廊連接)、圖藝樓一幢[註 5],均用作教學辦公用途;有飯堂兩幢、學生宿舍一幢,教師宿舍兩幢,用作教師與本地生食宿;有體育館一幢。同時有一個生物園、一個地理園、一個大操場及籃球場等若干小型體育場。
石東幹渠以北是新疆部,有兩棟宿舍樓(兼食堂)、一棟辦公樓和一座體育館,還有若干小型空地、體育場,為內地新疆高中班食宿、活動及新疆班教師辦公用。
東湖校區現南門為83屆校友捐贈,於2021年建設完成。門前文化廣場有一毛筆形雕塑,同府城校區的芒果樹一樣作為校區的象徵,廣場同時陳列有六位端溪書院山長的銅像。校園還遍布大量校友栽種樹及捐石。
東湖校區曾作為高中部,現就讀於此的是高中與初中外縣班,採取全寄宿教學。
信安校區
信安校區坐落於東崗東路5號,於2022年4月開工,於2023年8月建成,並於2023年9月1日開學招生。
信安校區建設總投資5.4億元,總用地面積69642平方米,設96個班,共計4800個學位。它的建成投用開啟了廣東肇慶中學「一校三址」的新篇章。
信安校區分為端州班和外縣班,端州班同學不必住宿,外縣班同學可在校住宿。
大旺實驗學校
大旺實驗學校位於四會市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路,建立於2011年,為高中三年制,與大旺中學共用校區。
由廣東肇慶中學管理,教師由廣東肇慶中學輸送,學生為廣東肇慶中學學生。但有許多活動與大旺中學共辦。
鼎湖中學肇中實驗班
廣東肇慶中學與鼎湖中學於2016年7月簽署合作協議,在鼎湖中學設置肇中實驗班,由廣東肇慶中學管理。
第一附屬學校(在建)
廣東肇慶中學第一附屬學校位於廣寧縣南街街道北環大道,占地面積約300畝,總建築面積156412.75平方米,為廣東肇慶中學與廣東百盈花園房地產開發公司合作在廣寧縣興建的附屬學校。
確定為十二年一貫制,辦學96個班,2019年10月9日簽約,2021年1月4日開始動工,預計2023年竣工。
附屬幼兒園、小學
端溪幼兒園(又稱廣東肇慶中學附屬幼兒園)及端溪小學(又稱廣東肇慶中學附屬小學)位於端州區黃崗街道石東路(東湖校區西北側),為廣東肇慶中學於本校附近新建的附屬學校,2021年3月4日開始動工。2022年9月1日正式招生開學。
端溪小學總用地面積28580平方米,占地面積12446平方米,總面積36500平方米,預計60個班;端溪幼兒園總用地面積702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782平方米,預計18個班。
學生着裝
廣東肇慶中學有夏裝(白色短袖、綠色短褲)、冬裝(紅白藍長袖、藍白長褲)、禮服(女性,藍白短袖、裙子)等學生着裝樣式。
學校活動
廣東肇慶中學的課餘活動眾多,有健康體育節、人文國學節、文化藝術節、科技創新節、文化創意市集等項目,各節期間的系列活動有「我能我秀」才藝表演賽,十大歌手,校園辯論賽等。
同時,肇中還有較多的社團與社團活動。
歷任領導
端溪書院時期
明朝
清朝(雍正七年前無資料)
- 1729年(雍正七年):劉斯組,江西新建人,字斗田,一字錫佩。1724年(雍正二年)甲辰科進士,精研《周易》。
- 1738年(乾隆三年):沈廷芳,浙江仁和人,字畹叔,號椒園。1736年(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科,官至河南按察使。
- 1745年(乾隆十年):吳延熙,浙江歸安人,字鳴佩,號敬齋。1724年(雍正二年)甲辰科進士,官至雲南道御史。
- 1752年(乾隆十七年):全祖望,浙江鄞縣人,字紹衣,號謝山。1736年(乾隆元年)丙辰科進士。乾隆年間任書院主講,曾為書院書楹聯「雅飲純和氣,清吟冰雪文」。
- 1753年(乾隆十八年):何夢瑤,廣東南海人,字報之,號西池,晚號研農。1730年(雍正八年)庚戍科進士,官至奉天遼陽州知州。
-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陸嘉穎,浙江仁和人,號心齋。1733年(雍正十一年)癸丑科進士,官至左中允。
- 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馬俊良,浙江石門人,字嵰山。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辛巳科進士,官至內閣中書。
- 1799年(嘉慶四年):馮敏昌,廣東(今屬廣西)欽州人,字伯求,號魚山。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戊戌科進士,官至刑部主事。
- 1804年(嘉慶九年):聶肇奎,湖南衡山人,字季觀,號藻庭。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舉人。
- 1806年(嘉慶十一年):劉彬華,廣東番禺人,字藻林,一字朴石。1801年(嘉慶六年)辛酉科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
- 1810年(嘉慶十五年):吳詒灃,安徽桐城人。1742年(乾隆七年)壬戌科進士,官至雲南曲靖知府。
- 1813年(嘉慶十八年):謝蘭生,廣東南海人,字佩士,號澧浦,又號里甫,別號理道人。1802年(嘉慶七年)壬戌科進士。
- 1814年(嘉慶十九年):聶鏡敏,湖南衡山人,字心如,號春湖。1801年(嘉慶六年)辛酉科拔貢,官至禮部主事。聶肇奎之子。
- 1815年(嘉慶二十年):張岳崧,廣東(今屬海南)臨高人,字子駿,一字翰山(一作澥山),又號指山。1809年(嘉慶十四年)己巳科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
- 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趙敬襄,江西奉新人。1799年(嘉慶四年)己未科進士,官至吏部主事。著有《端溪書院志》
- 1821年(道光元年):胡森,江西南城人。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進士,官至福建羅源知縣。
- 1833年(道光十三年):林召棠,廣東吳川人,字愛封,號芾南。1823年(道光三年)癸末科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蔡錦泉,廣東順德人,字文淵,號春帆。1832年(道光十二年)壬辰科進士,官至內閣中書。
-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吳家茂,廣東番禺人。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進士,官至廣西歸順知縣。
- 1857年(咸豐七年):史澄,廣東番禺人,又名淳,字穆堂,號澄園。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科進士,曾任國子監司業、左中允。
- 1859年(咸豐九年):蘇廷魁,廣東高要人,字賡堂。1835年(道光十五年)乙未科進士,官至東河總督。
- 1862年(同治元年):李光廷,廣東番禺人,字著道,號宛湄,又號宛湄軒,號止庵。1852年(咸豐二年)壬子科進士,官至吏部主事。
- 1880年(光緒六年):易學清,廣東鶴山人,字蘭池。1868年(同治七年)戊辰科進士,官至戶部主事、廣東諮議局議長。曾參加辛亥革命。
- 1887年(光緒十三年):梁鼎芬,廣東番禺人,字星海,號節庵。1880年(光緒六年)庚辰科進士,曾為溥儀帝師。由張之洞聘為端溪書院院長。
- 1888年(光緒十四年):朱一新,浙江義烏人,字蓉生,號鼎甫。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進士,官至陝西道監察御史。由張之洞聘為端溪書院院長。
- 1890年(光緒十六年):林紹年,福建閩縣人,字贊虞。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科進士,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
- 1892年(光緒十八年):何榮階,廣東番禺人。1877年(光緒三年)丁丑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
-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林國賡,廣東番禺人。1892年(光緒十八年)壬辰科進士,官至吏部主事。
-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傅維森,廣東番禺人,字志丹。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
-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楊裕芬,廣東番禺人,字敦甫、惇甫。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進士,官至學部主事。
-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李良驥,廣東番禺人,字銓伯。出身秀才。
-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陶邵學,廣東番禺人,字子政,又字子源。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進士,官至內閣中書。肇慶府中學堂建立後被委請為首任堂長。
肇慶府中學堂時期[7]
任職時間 | 姓名 | 職務 |
---|---|---|
1905年-? | 陶邵學 | 監督 |
? | 賴清鍵 | 監督 |
? | 任世傑 | 監督 |
? | 伍瑤光 | 監督 |
? | 李英偉 | 監督 |
? | 趙鴻勛 | 監督 |
省立肇慶中學時期[7]
中華民國時期[15]
- 1913-1919年:陳德彬,廣東肇慶人。清同治年間府試補庠生。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端溪書院改制為肇慶府中學堂時執教於此。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省立肇慶中學後為校長,五四運動時因受學生反對辭職[16]。
- 1919年:劉友林,廣東肇慶人[17]
- 1923年:程錫祥
- 1924年:羅光穎。1925年省立肇慶中學改名為省立第七中學。
- 1926年:阮紹元,即阮退之,廣東省陽江人。畢業於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中山大學前身)。青年時投身革命運動,為中共早期黨員。民國十五年廣東省肇慶中學(省第七中學)校長。
- ?:關元藻
- ?:鄺家鼎
- ?:盧勉
- 1928年:陳兆楷[18]
- ?:袁敬仁
- ?:孔繁枝
- 1933年:陳兆楷
- 1935年:梁煥康[18]。
- 1938-1944年:孔繁枝[19]
- 1940年:林世恩,字星甫,廣東高要人。
- 1938-1944年:彭偉棠(代理)[19]
- 1944-1946年:梁煥康[19]
- 1946年:歐廣翰
- 1946-1948年:陳家驥[20]
- 1948-1949年:陸泳勤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5]
- 1949年:陳普初。
- ?:馮寄懷
- 1954年:岑煜榮。
- ?:王浩
- 1960年:司徒寧
- 1964年:黃文華
- 1970年:唐泗
- 1972年:李業章
- 1997年:楊元錦
- 1999年:謝偉成
- 2001年:吳穗章
- 2002年-2015年11月:彭銀祥
- 2015年11月-2024年1月:陳淑玲
- 2024年1月至今:楊榮
任職時間 | 姓名 | 職務 |
---|---|---|
1926年9月-1927年4月 | 阮紹元 | 省立第七中學校長、地下黨負責人 |
1935年9月 | 梁奇達 | 中共省立肇慶中學黨支部書記 |
1949年11月-1950年2月 | 陳普初 | 中共肇慶中學黨組織負責人 |
1950年3月-1954年7月 | 張其川 | 中共肇慶文教支部副書記 |
1954年8月-1958年1月 | 岑煜榮 | 中共廣東肇慶中學黨支部書記 |
1960年11月-1964年9月 | 司徒寧 | |
1964年10月-1969年8月 | 黃文華 | |
1970年1月-1972年12月 | 唐泗 | 中共廣東肇慶中學革委會主任 |
1972年12月-1979年6月 | 李業章 | 中共廣東肇慶中學黨支部書記 |
1979年6月-1984年12月 | 張弓長 | |
1984年12月-1987年 | 李鳳英 | |
1987年-1996年12月 | 中共廣東肇慶中學黨總支部書記 | |
1997年1月-1999年7月 | 楊元錦 | |
1999年9月-2001年1月 | 謝偉成 | |
2001年2月-2002年8月 | 吳穗章 | |
2002年9月-2002年11月 | 彭銀祥 | |
2002年12月-2015年11月 | 中共廣東肇慶中學黨委書記 | |
2015年11月至今 | 陳淑玲 |
知名校友
注釋
- ^ 1925-1935年曾更名為省立第七中學
- ^ 1971-1978年間曾改名為肇慶市第三中學
- ^ 護國軍軍務院於5月8日成立[13]。
- ^ 岑春煊為兩廣護國軍都司令部都司令[12]、護國軍軍務院副撫軍長(代理唐繼堯行撫軍長職權)[13]。
- ^ 圖藝樓西側三樓至五樓為東湖校區圖書館,在校區啟用初期創立。
2010年9月21日上午,受強颱風凡亞比影響,圖藝樓部分裝飾結構損毀,由於事發時正在上課,沒有人在其下走動,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參考資料
書籍
- 《端溪書院志》
- 歷代《肇慶府志》
- 劉偉鏗 謝子熊 主編; 肇慶市端州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肇庆市志.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7-218-02244-8.
- 王振華 主編; 肇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肇庆市志.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 ISBN 7-218-03056-4.
- 肇慶市教育局 編; 肇慶市地方志辦公室 審. 肇庆教育志. 廣東肇慶: 肇慶市西江圖片廠. 1996: 154.
- 鄧貴楠 符永和 陳日揚 主編; 肇慶市端州區教育局 編. 肇庆市端州区教育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 ISBN 978-7-101-07016-3.
- 《肇慶文史》
- 劉偉鏗 吳泳平 主編. 肇庆历史风貌. 廣州: 廣州文化出版社. 1989. ISBN 978-7-543-10229-3.
- 劉偉鏗 著. 岭南与西江史论稿. 肇慶: 新世紀出版社. 1999. ISBN 7-5405-1507-4.
- 賈穗南 編著. 宋城怀古•史海帆影. 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4年10月. ISBN 978-7-5668-1063-2.
- 賈穗南 編著. 宋城怀古•人物春秋. 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4年10月. ISBN 978-7-5668-1062-5.
鏈接
- ^ 1.0 1.1 1.2 学校简介(2018年9月). [2018-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7).
- ^ 存档副本. [2024-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2).
- ^ 存档副本. [2024-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2).
- ^ 存档副本. [2024-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02).
- ^ 广东肇庆中学校歌_腾讯视频. v.qq.com. [202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4).
- ^ 肇中校歌|追梦肇中人,传唱肇中情. 微信公眾平台. [202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3).
- ^ 7.0 7.1 7.2 梁詡. 肇庆中学的历史变迁. 端州文史. 1989年9月(出版), (第三輯).
- ^ 8.0 8.1 肇慶市端州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肇庆市端州区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2.4. ISBN 7-5144-0447-0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 ^ 新華社. 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0).
- ^ 王振華 主編(1999年),第28頁
- ^ 11.0 11.1 劉偉鏗 吳泳平 主編(1989年),第193頁
- ^ 12.0 12.1 劉偉鏗 吳泳平 主編(1989年),第194頁
- ^ 13.0 13.1 劉偉鏗 吳泳平 主編(1989年),第197頁
- ^ 14.0 14.1 劉偉鏗 吳泳平 主編(1989年),第206頁
- ^ 15.0 15.1 肇慶市教育局 編(1996年),第154頁
- ^ 劉桂興. 为文教事业尽瘁的陈德彬. 端州文史. 1990年6月(出版), (第四輯).
- ^ 冼鐵生. 建国初期肇庆学生运动. 端州文史. 1997年6月(出版), (第八輯).
- ^ 18.0 18.1 梁詡. 清末、民国时期肇庆中小学概况. 肇慶市地方志通訊. 1986年8月(出版).
- ^ 19.0 19.1 19.2 梁煥康. 忆抗日战争时期的肇中. 端州文史. 1993年10月(出版), (第六輯).
- ^ 劉桂興. 为教育事业献身的陈德彬. 端州文史. 1992年3月(出版), (第五輯).
- ^ 歷任中國共產黨黨支部書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廣東肇慶中學官方網頁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zzld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