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亞瑟·史列辛格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小亞瑟·史列辛格 Arthur Meier Schlesinger Jr. | |
---|---|
出生 | 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 | 1917年10月15日
逝世 | 2007年2月28日 美國紐約曼哈頓 | (89歲)
職業 | 歷史學家、作家 |
國籍 | 美國 |
創作時期 | 1939-2006 |
主題 | 政治學、社會議題、歷史學 |
文學運動 | 美國自由理論 |
小亞瑟·梅爾·史列辛格(英語:Arthur Meier Schlesinger Jr.,1917年10月15日—2007年2月28日)是一位美國的歷史學家及社會評論家,致力於探討美國政治人物諸如小羅斯福、約翰·甘迺迪與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的自由主義政策。因為獲得了普立茲獎,史列辛格於1961至1963年間擔任甘迺迪總統的特別助理及御用歷史學者。他詳細地記錄了甘迺迪任職期間所發生的事,並名之為《一千個日子》。
1968年,史列辛格幫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參議員助選,直至羅伯特·甘迺迪於洛杉磯遭人暗殺為止。幾年後,他為羅伯特·甘迺迪立傳。
尼克森總統任職期間,他出版《帝王總統》一書,使這個詞廣為流傳。他也是哈里·S·杜魯門的死忠支持者。
「 | 如果我們要生存,則我們當具備想法、視野,以及勇氣。這不能單靠一個委員會就能成功的。所有必要的智慧及道德是由每個人內心的良知及本心互相衝突所開始的。 | „ |
早年生活和事業
史列辛格生於俄亥俄州的首府哥倫布市,他的父親是任教於俄亥俄大學及哈佛大學的著名歷史學者亞瑟·史列辛格一世。他後來進入了新罕布夏州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並於20歲時以優等生身份從哈佛大學獲得了第一個學位。1940年,也就是他23歲的時候,他獲得了三年份的哈佛大學獎學金;但隨著美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筆錢也跟著中斷了。
1960年之前的政治活動
1947年,史列辛格與前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明尼阿波利斯市長和未來的參議員兼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經濟學家和老朋友約翰·加爾布雷斯以及新教神學家雷茵霍爾德·尼布爾一起創立了美國民主行動組織[1]。 史列辛格從1953年到1954年擔任ADA的全國主席。
在哈里·S·杜魯門總統宣布他不會在1952年的總統選舉中競選第二個完整任期後,史列辛格成為伊利諾伊州州長阿德萊·史蒂文森二世的主要演講撰稿人和熱心支持者。 在1956年的選舉中,史列辛格和30歲的羅伯特·肯尼迪再次為史蒂文森的競選團隊工作。史列辛格支持提名馬薩諸塞州參議員約翰·肯尼迪為史蒂文森的副總統競選夥伴,但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肯尼迪在副總統投票中名列第二,輸給了田納西州的參議員埃斯蒂斯·凱福弗。
肯尼迪政府
後期生涯
史列辛格於1966年重返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中心,擔任阿爾貝特·施韋澤人文學科教授。1994年退休後,他作為名譽教授一直是研究生中心社區的活躍成員,直至去世。
後期政治生涯
個人生活
身份
二戰服務
民主黨活動家
離世
作品
《美國歷史的循環》
觀點
史列辛格在1982年訪問莫斯科後,宣稱「那些以為蘇聯在經濟上和社會上正處於崩潰邊緣,只需輕力一推就會倒下的美國人,……只不過是自己在騙自己。」9年後,蘇聯解體。[2]
參考文獻
- ^ Fox, Richard Wightman. Reinhold Niebuhr: A Biography. Pantheon Books. 1985.
- ^ Lee Edwards. The Conservative Revolution: The Movement that Remade America. Simon and Schuster. 1999: 243 [2018-07-30]. ISBN 9780684844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
Those in the U.S. who think the Soviet Union is on the ver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llapse, ready with one small push to go over the brink, are … only kidding themselves.
外部連結
- 小亞瑟·史列辛格在豆瓣上的資料(簡體中文)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中的條目:施萊辛格,A.M.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