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察綏戰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察綏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48年9月14日-10月31日
地點
結果 解放軍占領林格爾托克托包頭等地,撤圍歸綏
參戰方
中國人民解放軍
華北野戰軍第2、3兵團,西北軍區第8縱隊北嶽綏蒙軍區
中華民國陸軍
第16、第35、暫3、暫4軍及一個騎兵師、三個騎兵旅等
指揮官與領導者
聶榮臻 傅作義

察綏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的一起戰役,發生於1948年9月14日至10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意圖通過運動戰切斷平漢線北段的國軍力量,但通過雙方調兵,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動退出戰場,中華民國國軍成功控制歸綏主要地區。

概述

序曲

1948年7月23日,中央軍委決定:以晉察冀野戰軍第1、第2(欠第4旅)、第6縱隊組成西進兵團(即第3兵團),並指揮晉綏軍區第8縱隊和綏蒙軍區3個騎兵旅,由楊成武李井泉等率領挺進綏遠。

為配合遼瀋戰役,牽制華北國軍不能增援東北,1948年8月3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在西柏坡接見了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指示第三兵團進軍綏遠,攻打傅作義的老窩,首戰必須奪取集寧。鑑於以前歷次遠征綏遠遇到的補給困難問題,毛澤東讓華北軍區政委薄一波給楊成武準備了十萬現大洋,毛澤東說:

「綏遠特別缺糧食,揭不開鍋的時候,就用它買糧食。現大洋在綏遠是很管用的。」
「組織強有力的支前部隊,支援你們,組織一個強大的工作團,到綏遠後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也可以帶一批支前的民工擔架隊……」
「第一仗必須打勝,把集寧那個師消滅了,消滅一個師可以用兩個縱隊,6:1,占領集寧城。再把包頭占領了,把涼城豐鎮都占領了,就留下一個歸綏,那你們就站住腳了。」

華北野戰軍第2、第3兵團,西北軍區第8縱隊北嶽軍區綏蒙軍區等部隊,發起了察綏戰役。以攻占集寧和以集寧為中心的綏東地區(卓資縣興和縣豐鎮等地區),包圍歸綏為主要目標,然後相繼攻占以包頭為中心的綏西地區。

國軍由傅作義指揮的第十六軍第三十五軍暫三軍暫四軍及一個騎兵師、三個騎兵旅和鄧寶珊部分部隊等參戰。

經過

1948年9月上旬,華北第2兵團為配合第3兵團西進綏東,遂在平古線發起進攻,將敵暫三軍第十六軍等吸引至平北地區

華北野戰軍第3兵團從易縣一帶開始西進雁北朔縣一帶,然後北出綏南地區。9月24日夜,第3兵團在長城以北寬200公里的正面,同時展開攻勢,發起察綏戰役,先後攻占了涼城和林格爾,晉綏軍區一部攻占清水河,直逼歸綏城下。右縱隊為西北八縱隊及配屬的華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旅及綏蒙軍區北嶽軍區一部。9月24日,司令員姚喆、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長江、政治部主任裴周玉率領右縱隊從左運及吳家窯一帶出發,擬圍殲綏東之集寧豐鎮之敵。當部隊進至豐鎮西側時,豐鎮之敵棄城向集寧逃竄。姚喆當即命令八縱騎兵旅將豐鎮逃敵截擊於紅砂壩與於家村,殲敵500餘人。又全殲裝甲車守敵500餘人。縱隊主力則日夜兼程,繼續向集寧挺進。至此控制了平綏鐵路240公里。9月26日,終於包圍了集寧守敵3,000餘人。右縱隊連續完成了大土城殲滅戰、玫瑰營阻擊戰、南毫塹阻擊戰等外圍戰役,於9月26日凌晨2時完成了對集寧的包圍。集寧城內守軍為暫騎第十二旅留守處八百餘,保一團1個營二百餘,保騎六團四百餘,保騎第十三團三百餘,以及204兵站、汽車大隊、保警大隊等計約三千餘人。9月26日下午18時30分,在戰場總指揮姚喆司令員的指揮下開始攻城(即第三次攻取集寧城戰鬥),部署為:

  • 華北野一縱二旅:由西門起(不含)沿水樓山、臥龍山、鐵路南門、老虎山至東門(不含)之線,首先攻占臥龍山、水樓山,控制該兩要點後,於城西、南兩面選擇突破口攻城;登城後以一路向城東發展,直取老虎山,以便堵擊城內敵人向外逃竄;另一路掃清城西南角之敵後,奪取麵粉公司、澡堂、清真寺等要點,向北發展。
  • 西野八縱十一旅:負責由西門(含)起沿西北交通門、機務段、至北門(含)之線。總攻時,先以主力奪取西營盤後,於城西及西北角,選擇突破口攻城。突破後向縱深發展;奪取機務段、車站、水塔、郵電局諸要點,而後向北奪取電燈公司。9月27日拂曉前後,十一旅32團攻占警察所、偽蒙疆銀行,逼近郵電局與汽車廠;第31團已攻占車站、水塔肅清了橋東的敵人;包圍了電燈公司。27日9時許,32團從郵電局與汽車廠間,切斷了守軍之聯繫,配合31團奪取了汽車廠。
  • 西野八縱十四旅47團:負責由北門(不含)起沿飛機場至東門(含)之線。總攻時,以一部控制飛機場及其以東高地,向城東北角攻擊,積極配合十一旅登城;另一部逼近東門,堵擊城內向東竄之敵。從西北交通門攻進城西北。
  • 西野八縱騎兵旅在玫瑰營子一帶擔任向東警戒,並堵擊逃竄敵之任務。

守軍在城沿稍作抵抗後,即退守城內警察所、偽蒙疆銀行、郵電局、車站、水塔、汽車廠、麵粉公司、電燈公司等處固守。戰鬥進行了近17個小時,於27日11時,戰鬥結束,斃集寧守備司令王彬如以下400餘人,俘伊盟警備司令奇玉山、集寧守備副司令范政通以下3,235餘人,繳獲中型迫擊炮2門、衝鋒鎗15支、六O炮21門、短槍71支、輕炮3門、長槍1,406支、擲彈筒7個、各種槍彈100,662發、各種炮彈806發、重機槍6挺,戰馬884匹、輕機槍45挺,汽車129輛。解放軍傷428名,亡23名。從此解放軍始終控制集寧。攻占集寧戰鬥,實現了消滅綏東地區國軍,向察哈爾、北平方向警戒,以阻擊傳作義部主力西援,保障華北野第三兵團主力包圍歸綏城。傅作義派出平綏路東段的國軍第三十五軍暫四軍及新編騎兵第4師等4個騎兵師旅,向西馳援,9月30日到達集寧以東地區。

位於平北地區的華北解放軍第二兵團,於9月28日向北平至張家口鐵路段,平古線南段發起攻擊,先後攻占了趙川堡崇禮等地,逼近張家口。傅作義為確保張家口及平綏線東段,於10月5日令增援綏東的第三十五軍暫四軍及新編騎兵第4師回頭東援張家口,在柴溝堡懷來之線交戰。而華北野第二兵團於10月9日攻克了沙城八達嶺等地。與此同時,華北野第三兵團乘國軍回頭東援,後路無憂,10月12日揮師進攻綏西、綏北地區,至10月20日先後攻克陶林武川托克托包頭等地。華北野戰軍第八縱隊為第三兵團的右縱隊,相繼攻占卓資山,全殲玫瑰營100餘人,繳獲駱駝300餘匹,又解放了固陽城及陶林武川,殲敵700餘人。

11月1日,西野八縱奉命接守包頭和莎縣(薩拉齊縣)。三兵團主力再次包圍歸綏城

結局

華北解放軍擬於11月16日總攻歸綏。後根據中央軍委命令

「緩攻歸綏,撤圍歸綏,部隊到集寧、豐鎮地區集結待命」

,為配合東北野戰軍入關,阻止平津張沿線的傅作義和歸綏董其武率部西逃、南逃,第3兵團奉命於11月15日撤圍歸綏[1]。11月24日,毛澤東電令:

楊成武率主力三個縱隊於明(25日)出發,以六天時間(愈快愈好)到達張家口附近」,包圍並「隔斷兩處敵人」
「使周家河(按:今屬萬全區北沙城鄉)、懷安、張家口三處之敵不逃掉」
「總之,以抓住一批敵人不使向東跑掉為原則。抓住並包圍之後,不要攻擊,等候東北主力入關(守秘)圍殲敵人之後,再相機攻擊。」

11月29日,第3兵團開始在張家口外圍作戰,打響平津戰役第一槍,構成對張家口的嚴密包圍圈。12月24日,第三兵團發起張家口總圍殲戰,經一天作戰,全殲孫蘭峰第11兵團兵團部和1個軍部、5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及保安部隊共計5.4萬餘人,解放了張家口。

參考

  1. ^ 王清魁.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集成》.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87: 3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