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猶太人歷史
奧地利猶太人 עסטרײַכישע ייִדן Österreichische Juden | ||||||||||||||||||||||||||
---|---|---|---|---|---|---|---|---|---|---|---|---|---|---|---|---|---|---|---|---|---|---|---|---|---|---|
總人口 | ||||||||||||||||||||||||||
10,300 至 18,000[1] | ||||||||||||||||||||||||||
分佈地區 | ||||||||||||||||||||||||||
奧地利, 美國, 以色列 | ||||||||||||||||||||||||||
語言 | ||||||||||||||||||||||||||
奧地利德語, 意第緒語, 希伯來語 | ||||||||||||||||||||||||||
宗教信仰 | ||||||||||||||||||||||||||
猶太教 |
奧地利猶太人是一個古老的猶太社團,可能起源於羅馬征服以色列時期。在許多個世紀中,這個社團的政治地位曾經多次起起落落:在某些時期,猶太社團很繁榮,享受政治平等;在另一些時期,猶太社團遭到集體屠殺、放逐和迫害。猶太人大屠殺基本毀滅了奧地利的猶太社團,根據2001年人口統計,在奧地利只有8,140名猶太人,但是另一些估計介於9,000[2], 15,000[3]到2萬人之間[4]。
歷史
維也納的猶太人[5] [6] [7] [8] according to census and particular area | |||||||
年份 | 人口總數 | 猶太人 | % | ||||
---|---|---|---|---|---|---|---|
1857 | 476,220 | 2617 | 1.3 | ||||
1869 | 607,510 | 40,277 | 6.6 | ||||
1880 | 726,105 | 73,222 | 10.1 | ||||
1890 | 817,300 | 99,444 | 12.1 | ||||
1890* | 1,341,190 | 118,495 | 8.8 | ||||
1900 | 1,674,957 | 146,926 | 8.7 | ||||
1910 | 2,031,420 | 175,294 | 8.6 | ||||
1923 | 1,865,780 | 201,513 | 10.8 | ||||
1934 | 1,935,881 | 176,034 | 9.1 | ||||
1951 | 1,616,125 | 9000 | 0.6 | ||||
1961 | 1,627,566 | 8354 | 0.5 | ||||
1971 | 1,619,855 | 7747 | 0.5 | ||||
1981 | 1,531,346 | 6527 | 0.4 | ||||
1991 | 1,539,848 | 6554 | 0.4 | ||||
2001 | 1,550,123 | 6988 | 0.5 | ||||
* = after expansion of Vienna |
古代
最遲在3世紀,猶太人已經生活在奧地利。這是一支考古隊伍於2008年發現的。
中世紀
一份10世紀的文件規定在多瑙河上猶太人和基督徒商人擁有平等的權利,意味着在維也納當時也許存在着猶太人,但是沒有具體的證據。這一地區猶太人社團存在的確切證據,是12世紀初建立的2座猶太會堂。在12世紀,維也納的猶太居民點吸收了來自巴伐利亞和萊茵蘭的猶太移民,規模有所擴大。
13世紀初,猶太社團開始繁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腓特烈二世承認猶太人是一個單獨的種族和宗教團體,不受針對基督徒的法律限制。1244年7月,這位皇帝頒布了猶太人權利法案,鼓勵他們從事信貸行業,鼓勵其他猶太人移居奧地利,許諾他們將會受到保護,並享有自治權,例如自行審判和徵稅等。這項權利法案影響到其他歐洲國家,例如猶太人高度集中的匈牙利、波蘭、立陶宛、西里西亞和波西米亞等地。
這一時期,猶太人主要從事商業、徵稅,因此成為奧地利其他方面的關鍵角色。1204年,奧地利建立了第一座有文件記載的猶太會堂。此外,猶太人進入了宗教繁榮時期,一批著名的拉比住在維也納,後來被稱為「維也納的智者」。他們成立了Beth Midrash,被認為是歐洲這一時期最大的塔木德學校。
猶太人社團的繁榮引起了基督徒的嫉妒和教會的敵意。1282年,當這一地區被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控制時,奧地利就不再是猶太教的宗教中心了。
猶太人由於充當收稅者和放債人,而受到廣泛仇視。最早的猶太人收稅的證據出現在1320年的文件中。這一時期,發生反對猶太人的騷亂。14世紀中葉和15世紀初,阿爾伯特三世和利奧波德三世統治時期,猶太人的人口繼續下降。這一時期取消了許多曾經由猶太人徵收的債,沒收猶太人的財產,成立了反對他們的經濟限制。
逐出奧地利
15世紀中葉,反天主教的胡斯運動在捷克興起以後,猶太人被指控與該運動有關,生存環境有所惡化。1420年,一名上奧地利的猶太人被控褻瀆了聖體,猶太社團的地位降到最低點。這導致阿爾伯特五世下令逮捕所有奧地利的猶太人。240名猶太人被當眾活活燒死,其餘人被剝奪財產,逐出奧地利。奧地利成為第一個驅逐猶太人的歐洲國家。1469年,放逐令被腓特烈三世取消,他以與猶太人關係良好而著稱,甚至被稱為「猶太人的國王」。他允許猶太人返回,居住在施蒂利亞州和克恩頓州的所有城市。在他的統治下,猶太人獲得短暫的平靜時期(1440-1493年)。
耶穌會宗教狂熱的興起
相對平靜的時期並未持續很久,斐迪南一世在1556年繼位,他雖然反對迫害猶太人,但是要求猶太人納很重的稅,並且命令他們佩戴羞辱的標誌。從1564年到1619年,在馬克西米連一世、魯道夫二世和馬蒂亞斯統治時期,耶穌會的宗教狂熱非常盛行,因此猶太人的狀況更為惡化。後來,在斐迪南二世統治時期,一反其祖父的做法,反對迫害猶太人,甚至允許修建一座猶太會堂,他需要來自猶太人的大量稅收。
利奧波德一世統治時期,奧地利猶太人社團進入了最低點,猶太人頻繁遭到迫害,從各個地區驅逐出去,包括1670年逐出維也納,但是幾年後又陸續返回。猶太人還要忍受與眾不同的特別法律 — 其中一條只允許第一個孩子結婚,以阻止猶太人口的增長。雖然利奧波德一世對待猶太人非常嚴厲,但是他有一位猶太人經濟顧問薩姆森·韋特海默。
繁榮
到1918年,大約有30萬猶太人分散居住在奧地利的33個居民點,其中大部分(約有20萬人)居住在首都維也納。
第一共和國和奧地利法西斯主義 (1918–1934 / 1934–1938)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時期的歷史受到猶太人的強烈影響。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許多最高級領袖,尤其是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的領袖都是猶太人,例如維克多·阿德勒、奧托·鮑威爾、Gustav Eckstein、Julius Deutsch及維也納學校制度的改革者,Hugo Breitner。社會民主黨是奧地利唯一接納猶太人的政黨,並且占據領導位置,1918年以後成立了一些猶太人政黨。在維也納有大約10%的人口是猶太人。在猶太人比重高的區,例如利奧波德城這個唯一猶太人占人口一般的區,以及鄰近的 阿爾瑟格倫德和布里吉特瑙區,那裡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猶太人,社會民主黨獲得的選票高於標準的「工人階級」區[9]。
猶太人的文化貢獻也達到頂峰。許多著名的作家、電影和戲劇導演都是奧地利猶太人。1933年,許多在德國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奧地利猶太人,返回了奧地利,許多人逃避納粹對猶太人從事電影業的限制。
1934年,奧地利內戰爆發。新政權是保守的法西斯主義者,社會民主黨領袖不是被捕就是被迫逃亡。
猶太人大屠殺
繁榮時期突然中止於1938年的德奧合併。在合併時,奧地利有181,882名猶太人,其中167,249人住在維也納 – 但是此前已有數千名猶太人移居國外。包括父母中有一人是猶太人,甚至祖父母中有一人是猶太人者,他們也受到納粹的起訴,猶太人數目達到201,000到214,000人[10]。
在猶太大屠殺期間,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何鳳山冒着生命和職業的危險,設法營救數千名尋求逃離納粹的猶太人,為猶太人迅速辦理了數千份簽證。在他們之中
1956年匈牙利革命期間,大約有20萬名匈牙利人經過奧地利逃往西方,其中包括17,000名猶太人。7萬名匈牙利人留在奧地利,其中許多人是猶太人,他們逃離了奧地利西部, 其中一個最為人所知的是政治學家和公關保羅·倫德沃伊 。
現狀
猶太人大屠殺以後,奧地利的猶太人社區得到重建,但是其規模縮小了很多。在1950年代有一場從蘇聯到奧地利的移民潮。鐵幕倒下以後,來自前蘇聯的猶太人再度湧入。目前奧地利猶太人大約有一萬二千到一萬五千人,其中大部分住在維也納、格拉茨和薩爾茨堡。其中有大約800人是1938年以前就住在奧地利的大屠殺倖存者,大約有1500人是來自前蘇聯的移民。
1991年7月,奧地利政府承認在二戰期間第三帝國罪行中所起的作用。1993年,奧地利政府重建了毀於水晶之夜的因斯布魯克猶太會堂,1994年重建了維也納猶太圖書館。
新納粹主義和反猶運動並未在奧地利公共生活中完全消失。在1990年代,許多威脅信件被寄給了政治家和記者,一些奧地利公眾人物偶爾也會顯示出對納粹主義的同情。
1986年,在二戰期間曾擔任德國國防軍軍官的庫爾特·瓦爾德海姆出任奧地利總統,並任職到1992年為止。在任期間他被許多國家視為「不受歡迎的人」。
今天奧地利最大的猶太人社區存在位於首都維也納,包括猶太會堂、猶太養老院、維也納猶太博物館(成立於1993年)等機構。奧地利猶太人有許多不同的派別,包括猶太教正統派和猶太教改革派。猶太人社團還有許多活動,Chabad運動負責管理幼兒園、學校、社區中心,甚至一所大學。此外還有Bnei Akiva和青年衛士青年運動的分支。今天,維也納猶太人中最大的少數群體來自格魯吉亞。 戰後的奧地利只有很少的猶太人,但是其中一些在奧地利社會中非常突出,例如布魯諾·克萊斯基,從1971年到1983年擔任奧地利總理,畫家和建築師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政治家Elizabeth Peterman, 奧地利國會議員,奧地利社會民主黨黨員,Peter Sichrovsky 曾經是奧地利自由黨黨員,是一名 歐洲議會議員。
參見
參考文獻
- ^ How many Jews in Austria. [14 Ma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0) (英語).
- ^ AMERICAN JEWISH YEAR BOOK, 2005 (PDF). [2009-06-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04).
- ^ Ariel Muzicant: Österreich ist and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ay 12th, 2005. First published in: Der Standard, May 4th, 2005
- ^ Marijana Milijković: Von einer Blüte ist keine Rede – Dennoch tut sich was in der jüdischen Gemeinde: Der Campus im Prater eröffn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r Standard, September 12th, 2008, page 2
- ^ census 1890, 1900, 1910 of the K. K. Statistischen Central-Kommission and census 1934 and Statistisches Jahrbuch der Stadt Wien für das Jahr 1910, in: Anson Rabinbach: The Migration of Galician Jews to Vienna. Austrian History Yearbook, Volume XI, Berghahn Books/Rice University Press, Houston 1975, S. 48
- ^ Statistisches Jahrbuch der Stadt Wien 1930–1935 (Neue Folge. 3. Band) published by Magistratsabteilung für Statistik. Contains figures of 1910, 1923 und 1934.
- ^ Österreichische Historikerkommission: Schlussbericht der Historikerkommission der Republik Österreich. Band 1. Oldenbourg Verlag, Wien 2003, S. 85–87 (Ergebnis der Volkszählung 1934)
- ^ Statistik Austria: Bevölkerung nach dem Religionsbekenntnis und Bundesländern 1951 bis 20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bgerufen am 15. Jänner 2009)
- ^ Ruth Beckermann: Die Mazzesinsel. In: Ruth Beckermann (Hrsg.): Die Mazzesinsel – Juden in der Wiener Leopoldstadt 1918-38. Löcker Verlag, Wien 1984
- ^ as quoted in: Österreichische Historikerkommission: Schlussbericht der Historikerkommission der Republik Österreich. Band 1. Oldenbourg Verlag, Wien 2003, S. 85–87
- Eveline Brugger, Birgit Wiedl. Regesten zur Geschichte der Juden im Mittelalter. Band 1: Von den Anfängen bis 1338. Institut für Geschichte der Juden in Österreich. StudienVerlag, Innsbruck. 2005. ISBN 3-7065-4018-5).
- Michaela Feurstein, Gerhard Milchram. Jüdisches Wien. Boehlau Verlag, Vienna. 2001. ISBN 3-205-99094-3
- Josef Fraenkel (ed.). "The Jews of Austria: Essays on their Life, History and Destruction". Valentine Mitchell & Co., London. 1967. ISBN 85303-000-6
- Sabine Hödl, Peter Rauscher, Barbara Staudinger (ed.) Hofjuden und Landjuden. Jüdisches Leben in der Frühen Neuzeit. Philo Verlag, Vienna. 2004. ISBN 3-8257-0352-5
- Martha Keil, Elke Forisch, Ernst Scheiber. (ed.) Denkmale. Jüdische Friedhöfe in Wien, Niederösterreich und Burgenland Club Niederösterreich, St. Pölten. 2006. ISBN 3-9502149-0-9.
- Christoph Lind. "Der letzte Jude hat den Tempel verlassen": Juden in Niederösterreich 1938 – 1945. Mandelbaum Verlag, Vienna. 2004. ISBN 3-85476-141-4
- Barbara Staudinger. "Gantze Dörffer voll Juden": Juden in Niederösterreich 1496-1670. Mandelbaum Verlag, Vienna. 2005. ISBN 3-85476-165-1
- Thomas E. Schärf. Jüdisches Leben in Baden: Von den Anfängen bis zur Gegenwart. Mandelbaum Verlag, Vienna. 2005. ISBN 3-85476-164-3
- Werner Sulzgruber. Die jüdische Gemeinde Wiener Neustadt: Von ihren Anfängen bis zu ihrer Zerstörung. Mandelbaum Verlag, Vienna. 2005. ISBN 3-85476-163-5
- Nicht in einem Bett - Juden und Christen in Mittelalter und Frühneuzeit. Reihe: Juden in Mitteleuropa, Ausgabe 2005.
外部連結
- Jews in Austria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1970. How the kings played with Jewish emancipations and expulsions - Toleranzedict - emancipation - holocaust - victim theory after 194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rom Encyclopaedia Judaica)
-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Jews in Austr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olocaust Victims'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Cent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epublic of Austria|Historikerkommission
- Jewish community of Vien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AVID newslet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rdinary exile |Austrian Jewish refugees in France and Belgium
- Databases of Austrian Jewish refugees in France and Belg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