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瓦人民共和國
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 (1921年—1926年) Таңды Тыва Арат Республика 圖瓦人民共和國 (1926年—1944年) Тыва Арат Республика | |||||||||||
---|---|---|---|---|---|---|---|---|---|---|---|
1921年—1944年 | |||||||||||
國歌:《圖瓦國際歌》(1921年—1944年)[1] 《松果遍布的森林》(1944年) | |||||||||||
地位 | 蘇聯衛星國 歷史上未受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 ||||||||||
首都 | 克孜勒 | ||||||||||
常用語言 | 圖瓦語 俄語 蒙古語 | ||||||||||
宗教 | 藏傳佛教 薩滿教 | ||||||||||
政府 | 社會主義共和國 | ||||||||||
小呼拉爾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 | |||||||||||
• 1921年 | 蒙烏什·巴彥巴達爾呼 | ||||||||||
• 1940年—1944年 | 柯特克·安吉瑪-托卡 | ||||||||||
圖瓦人民革命黨總書記(最高領導人) | |||||||||||
• 1932年—1944年 | 薩爾察克·卡爾巴克霍雷科維奇·托卡 | ||||||||||
部長會議主席(政府首腦) | |||||||||||
• 1921年—1922年 | 蘇達那木伯勒珠爾 | ||||||||||
• 1940年—1944年 | 薩耶格-棟加克·奇姆巴 | ||||||||||
歷史時期 | 戰間期 | ||||||||||
• 建立 | 1921年8月14日 | ||||||||||
• 併入蘇聯 | 1944年10月11日 | ||||||||||
面積 | |||||||||||
1944年 | 170,50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44年 | 95400 | ||||||||||
貨幣 | 圖瓦阿克沙 | ||||||||||
| |||||||||||
今屬於 | 俄羅斯 ∟ 圖瓦共和國 蒙古國 ∟ 庫蘇古爾省(部分) | ||||||||||
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1921年—1926年,Таңды Тыва Арат Республика)和圖瓦人民共和國(1926年—1944年,圖瓦語:Тыва Арат Республика或Тыва Арат Республик;俄語:Тувин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Pеспублика),別譯土文共和國[2],是存在於1921年-1944年的位居亞洲中部、東西伯利亞南部、葉尼塞河上游的社會主義共和國。
歷史
圖瓦在1911年以前是大清帝國領土,稱唐努烏梁海。南部和東南部與外蒙古接壤,東北部鄰伊爾庫茨克州,西北接哈卡斯共和國,北部為布里亞特共和國,西部為阿爾泰邊疆區,北部為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南北距長420公里,東西寬約630公里。主要河流有大葉尼塞河。[3]
烏梁海共和國 (1911年—1914年)
1911年辛亥革命後,外蒙古率先宣佈脫離清帝國獨立,唐努烏梁海仍舊為外蒙古統治。而後俄羅斯帝國以保護僑民為由,趁機佔領唐努烏梁海,並慫恿其獨立,成立烏梁海共和國。
烏梁海邊疆區 (1914年—1921年)
帝俄在該地區脫離外蒙古獨立後於1914年將其事實上吞併,並成立保護國烏梁海邊疆區。 1917年俄國革命後,蘇俄於1918年將首府別洛查爾斯克(Белоцарск)更名為克木畢齊爾(Хем-Белды́р)。1920年2月19日,北洋軍隊佔領圖瓦。
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1921年-1926年)
1921年8月13日至16日,圖瓦的布爾什維克獲得俄國支持,在克木必齊爾(今克孜勒)舉行唐努烏梁海各旗代表會議,克穆齊克旗總管巴彥巴達爾呼擔任這次會議的主席。8月14日,宣布建立獨立的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唐努」指唐努烏拉山;「圖瓦」則指圖瓦民族。1924年,當地喇嘛和一些貴族發動反俄起義,要求將圖瓦併入蒙古人民共和國,但被鎮壓。蒙古方面也提出相似的要求,也被蘇聯拒絕。[4]
圖瓦人民共和國(1926年-1944年)
經過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會議,蒙古方面被迫同意承認圖瓦獨立,在1926年8月圖瓦和蒙古兩國簽訂「友好條約」後,圖瓦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首府克木必齊爾再次被更名為克孜勒(Кызыл,圖瓦語中意為「紅色」)。圖瓦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是圖瓦人民革命黨。圖瓦人民共和國總理棟杜·庫烏拉上任後,定佛教為國教、設法限制來自蘇聯的移居者,並且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聯絡。庫烏拉這些行動越來越驚動蘇聯,蘇聯最終於1929年拘捕和處死他。新的圖瓦政府在黨內進行了多次清洗,並在圖瓦這個傳統的牧牛地區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在斯大林的鼓動下,新政府還試圖摧毀國內的佛教和薩滿教:1929年,圖瓦境內有25座寺廟、約4000名宗教人士,而到了1931年,圖瓦僅存1座寺廟、約750名宗教人士。然而在圖瓦消滅畜牧業則顯得困難:193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82%的圖瓦人仍從事畜牧業。1932年,薩爾查克·托卡成為圖瓦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1941年6月25日,圖瓦人民共和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4年10月11日,在圖瓦人民共和國小呼拉爾的請求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批准圖瓦成為蘇聯的一部分,設立圖瓦自治州,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人口
1918 | 1931 | 1944 | 1958 | |
---|---|---|---|---|
圖瓦人 | 48,000 | 64,900 | 81,100 | 98,000 |
俄羅斯人及其他 | 12,000 | 17,300 | 14,300注 | 73,900 |
總計 | 60,000 | 82,200 | 95,400 | 171,900 |
國家領導人
國家元首
呼拉爾團主席
- 蒙烏什·巴彥-巴達爾呼(1921年8月14日-1921年8月15日)
小呼拉爾主席團主席
- 尼瑪楚顏(尼瑪查夫)(1924年-1929年)
- 楚棟·魯布桑科維(1929年-1936年)
- 阿迪哥-圖魯什·赫姆奇克-奧勒(1936年-1938年)
- 奧雲·波拉特(1938年-1940年)
- 柯特克·安吉瑪-托卡(1940年-1944年)
政府首腦
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
- 蘇達那木伯勒珠爾-諾顏(1921年-1922年)
部長會議主席
- 魯布桑-奧蘇(1922年3月-1922年8月)
- 伊達-蘇倫(1922年-1923年)
- 蒙烏什·巴彥-巴達爾呼(1923年-1924年)
- 索顏·奧魯伊古(1924年-1925年)
- 棟杜·庫烏拉(1925年-1929年)
- 阿迪哥-圖魯什·赫姆奇克-奧勒(1929年-1936年)
- 薩特·楚密特-達吉(1936年-1938年)
- 巴伊爾·昂達(阿列克謝·什林米葉維奇·巴伊爾)(1938年-1940年)
- 薩耶格-棟加克·奇姆巴(亞歷山大·曼戈葉維奇·奇姆巴)(1940年-1944年)
圖瓦人民革命黨領導人
總書記(第一次)
- 尼瑪楚顏(尼瑪查夫)(1921年-1923年)
- 魯布桑-奧蘇(1923年)
主席
- 奧雲·庫爾瑟迪(1923年-1924年)
總書記(第二次)
- 沙克都爾(1924年-1926年)
第一書記
- 蒙烏什·巴彥-巴達爾呼(1926年-1927年)
- 蘇達那木伯勒珠爾-諾顏(1927年-1929年)
- 伊爾吉特·沙克都爾扎布(1929年-1932年)
總書記(第三次)
- 薩爾察克·卡爾巴克霍雷科維奇·托卡(1932年-1944年)(圖瓦人民共和國中後期主要領導者)
軍事
旗幟與紋章
圖瓦人民共和國僅持續20多年,卻擁有為數不少的旗幟與紋章,並帶有典型的共產主義標誌,如錘子與鐮刀、紅色五角星、麥穗和太陽等。
國旗
國徽
其他
旗幟
國徽
參見
- 唐努烏梁海 (-1911年)
- 烏梁海共和國 (1911年-1914年)
- 烏梁海邊疆區 (1914年-1921年)
- 圖瓦自治州 (1944年-1961年)
- 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1961年-1992年)
- 圖瓦共和國
- 外蒙古獨立
- 蒙古人民共和國
參考文獻
- ^ Where Rivers and Mountains Sing: Sound, Music, and Nomadism in Tuva and Beyond, Volume 1.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253347157.
- ^ 國立編譯館主編 (編). 《高中歷史》. 台北: 國立編譯館. 1998年.
- ^ 图瓦共和国. 2006俄羅斯年網站. [201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 ^ 樊明方. 唐努乌梁海并入苏联始末.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7年, (第2期): 61.
- ^ V.A.Grebneva "Geography of Tuva". Kyzyl, 1968 (in Russ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