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立武昌中山大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又稱國立第二中山大學,是當時中國四大中央級國立中山大學之一。[1]武大從此開始了由專科性大學逐漸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作為國民大革命的結晶,辦學時間雖短,卻為中國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歷史沿革

院系設置

本科學制除醫學5年外,其餘一律4年。課程分通習、必修、選修3類,實行學分制。學校的教育原則是:學習科學知識,造就革命人才,擁護工農利益,建設民主的新社會。

  • 大學院(相當於研究院,在沒有畢業生前暫不設立)
  • 文科: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教育學系、社會歷史學系、哲學系、俄國文學系
  • 理科:數學系、物理學系、生物學系、化學和地質礦物學系
  • 法科:政治學系、法律學系、俄文法政學系
  • 商科:經濟學系、商業學系
  • 醫科:醫學系、藥學系
  • 預科:文科部、理科部

機構設置

學校實行大學委員會制,廢除校長制。大學委員會總攬校務,下設教務處、行政處、督察處等行政機構。學校一切組織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著名校友

教師

  • 李達,1927年任教於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哲學家,1952年到1966年任武漢大學校長。
  • 陳望道,1927年任教於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當代語文學家和教育家。

學生

  • 羅榮桓,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27年4月入學。

參考文獻

  1. ^ 1.0 1.1 那年,全国十余所高校都叫“中大”. [2012-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