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信泉
吳信泉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912年3月26日 中華民國湖南省平江縣長壽區何家段村 |
逝世 | 1992年4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 (80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宗教信仰 | 共產主義 |
學歷
| |
經歷
|
吳信泉(1912年3月26日—1992年4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生平
吳信泉生於1912年3月26日湖南省平江縣長壽區何家段村。1927年參加平江農民赤衛隊。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5軍第3師特務連政治指導員、第4師第12團特派員,紅3軍團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15軍團第75師特派員、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東征、西征等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第688團政治處主任、第687團政治委員。參加了晉東南反"九路圍攻"。1940年隨部東進冀魯豫邊區,任八路軍第2縱隊新編第2旅政治委員。同年5月奉命率部南下華中支援新四軍,任新四軍第3師第8旅政治委員,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先後參加高溝楊口、阜寧、兩淮等戰役戰鬥。
抗日戰爭勝利後赴東北,任新四軍第3師獨立旅旅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第6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四平保衛戰、東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和遼瀋戰役。在冬季攻勢作戰中,率領第2縱隊臨時前方指揮所,指揮部隊奮勇作戰,連克王道屯、前後聞台等地,俘虜國軍新編第5軍軍長陳林達和第195師師長謝代蒸。1949年任第四野戰軍第39軍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平津、衡寶、廣西等戰役。在向中南進軍中,一路連戰連捷,先後解放柳州、南寧等多座大城市,把勝利的紅旗一直插到祖國最南部的邊陲重鎮――鎮南關。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先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軍長、西海岸防禦指揮部副司令員。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指揮部隊連創「四個第一」。在第一次戰役中,指揮部隊激戰雲山,首開中美軍隊現代歷史上第一次交鋒的紀錄,重創號稱自美國獨立戰爭組建以來160多年從無失敗紀錄的美國王牌部隊――騎兵第1師,殲滅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2000餘人,其中美軍1840餘人。在第二次戰役中,組織部隊在給聯合國軍以沉重打擊後,抓住戰機,全線追擊,指揮第116師率先進入平壤,成為志願軍第一支進入平壤的部隊,朝鮮首都平壤從此再未落入敵人之手。在第三次戰役中,指揮部隊再拔頭籌,率先攻入漢城,先頭部隊占領韓國總統府。第四次戰役開始後,指揮部隊激戰東線,第117師在向橫城勇猛穿插的作戰中,殲敵3300餘人,其中俘美軍800餘人,創志願軍一次戰鬥生擒美軍人數最多的紀錄。
1953年回國後,任東北軍區副參謀長,瀋陽軍區參謀長。1957年入軍事學院學習。1960年至1982年任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屆中紀委委員。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1][2][3]。
家庭
吳信泉將軍有子女12人,8男4女。某日,周恩來戲問將軍夫婦:「你們這艘航空母艦又添新飛機了沒有?」故將軍有「航空母艦」之綽號。[來源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