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融
吳融(850年—903年),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羊紹素表兄。
唐大中四年(850年)出生[1],吳翥之子[2],吳蛻之兄長。[3]與王定保友好,吳融將女兒嫁給他[4]「初力學,富辭調,工捷,頗負時望。」[5],與詩人韓偓、方干、貫休等人交往唱和。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及第。大順二年(891年)隨宰相韋昭度討蜀[6],表掌書記,累遷侍御史,後韋昭度被殺,一度去官,流落荊南。後召為左補闕,拜中書舍人。天復元年(901年)受命於御前起草詔書,頃刻而就,甚得昭宗激賞,進戶部侍郎。同年冬天,昭宗被宦官韓全誨等劫持至鳳翔(今陝西寶雞),融扈隨不及,去客閿鄉,天復三年(903年)正月,昭宗返回長安,不久召還吳融為翰林承旨,卒於任上。[7]有三子,長子吳濬、次子吳濟、三子吳漢。
吳融善作詩,流傳下來有三百餘首,十分可觀,詩風承襲晚唐溫庭筠、李商隱一派,《四庫全書總目》說「音節諧雅,猶有中唐之遺風」。[8]有《唐英歌詩》三卷傳世。
注釋
- ^ 台灣學者胡雅嵐據其詩《祝風三十二韻》雲「余仍轗軻者,進趨年二紀」、「吁余將四十,滿望只如此」,自言屢試不第達「二紀」之久,且年近四十。以文德元年(888年)吳融三十九歲來推算,二十四年後才中舉,其生年約為大中四年(854年)。(胡雅嵐:《吳融生平及其詩作研究》)
- ^ 馬永易:《實賓錄》卷11
- ^ 錢易《南部新書》卷七載,「吳融字子華,越州人。弟蛻,亦為拾遺。」
- ^ 《詩話總龜》卷二十六《寄贈門上》記:「王定保,唐光化光化三年(900年)李渥侍郎下及第。 吳子華侍郎臠為婿。 」又《全唐詩》卷743中有《贈王定保》一詩,其詩題下有記:「定保光化中及第。 吳子華侍郎以子妻之。 」
- ^ 《唐才子傳·吳融傳》
- ^ 吳融詩《靈池縣見早梅》題下自注云:「時太尉中書令京兆公奉詔討蜀,余在幕中。」(《全唐詩》卷684)韋昭度討蜀時間,在文德元年(888年)。吳融識韋昭度應在中和二年(882年)以後,時韋昭度自成都任職揚州。
- ^ 《新唐書》:「俄召還翰林,遷承旨,卒官。」《唐才子傳校箋》引岑仲勉考云:「'融卒何年,雖乏明文,但據《舊唐書》一七九《柳璨傳》,璨天祐元年正月十日命相時,充承旨者已是張文蔚,則文蔚殆於天復三年加充。換言之,即融以天復三年(903)卒官也。所論甚是。」《南明吳氏宗譜》雲吳融晚年「爰卜剡東疊石而居焉,卒,御葬於湯浦。」又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摭言十五卷」載,「唐王定保撰。 專記進士科名事。 定保,光化三年進士,為吳融子華婿,喪亂後入湖南,棄其妻弗顧,士論不齒」。
-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五一吳融《唐英歌詩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