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
全唐詩 | |
---|---|
全名:御定全唐詩 | |
編者 | 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 |
類型 | 集部 |
語言 | 中文 |
成書年代 |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
發行資訊 | |
連載狀態 | 卷數:共計900卷,目錄12卷,補遺6卷、詞12卷 |
編輯 | 曹寅、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徐樹本、車鼎晉、查嗣瑮 |
出版時間 | 1705年 |
出版地點 | 中國 |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主導下,蒐羅唐詩的合集。「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1],共計900卷,目錄12卷。
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10人奉敕采錄,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編輯、刊刻,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十九日奉命刊刻、校對,康熙四十五年初一日書成,全書即編成奏上。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康熙御製序。
全書架構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籤》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採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全書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樂章〉、〈樂府〉次之,又以年代為限,列出唐代詩人,附以作者小傳。接著是〈聯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最後為〈補遺〉、〈詞綴〉。
《全唐詩》在編校之時,曾訂正材料之真偽。《四庫全書總目》載:「如《冊府元龜》所載唐高祖賜秦王詩,則考訂其偽托。又舊以六朝人誤作唐人者,如陳昭儀沈氏、衛敬瑜妻之類;以六朝人訛其姓名誤為唐人者,如楊慎即陳陽慎、沈煙即陳沈炯之類;以六朝詩誤入唐詩者,如吳均妾《安所居》、劉孝勝《武陵深行》誤作曹鄴、薛道衡《昔昔鹽》誤作劉長卿之類;唐詩之誤以詩題為姓名者,如上官儀《高密公主輓詞》作高密詩,王維《慕容承攜素饌見過》詩作慕容承詩之類,亦並釐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揚州詩局刻本。
《全唐詩》也有誤收、漏收、張冠李戴之弊,如《全唐詩》收唐珙之詩,但唐溫如非唐人,一些敦煌故物不見於當時;又如王梵志的詩、韋莊《秦婦吟》則未見記載。近人佟培基考訂《全唐詩》重出誤收詩約近7000首,涉及作主900餘家,故有重修《全唐五代詩》之議。[2]
中華書局編《全唐詩外編》,收集了日本人河世寧(市河寬齋)的《全唐詩逸》3卷,王重民輯《補全唐詩》,收詩104首,孫望《全唐詩補逸》20卷、童養年《全唐詩續補遺》21卷等4種。另外,劉師培有《全唐詩發微》,岑仲勉有《讀全唐詩札記》。張忱石編《全唐詩作者索引》。
注釋
外部連結
- 《全唐詩》全文檢索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簫堯『中國詩苑』《全唐詩》總目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國學網《全唐詩》揚州詩局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全唐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