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與失事客機連號的L-749
事件概要
日期1955年4月11日
摘要炸彈襲擊
地點 印度尼西亞納土納群島水域
飛機概要
機型洛歇星座型英語Lockheed L-749 Constellation
營運者印度航空
註冊編號VT-DEP
起飛地 印度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國際機場
最後中停地 香港啟德機場
目的地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馬腰蘭機場英語Kemayoran Airport
乘客11
機組人員8
死亡16
受傷3
生還者3

克什米爾公主號(英語:Kashmir Princess)是印度航空洛歇星座型英語Lockheed L-749 Constellation民航機,註冊編號VT-DEP。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爾公主號執行包機任務,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英屬香港飛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原定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前往萬隆參加亞非會議。途中於中午11點在香港啟德機場停留70分鐘。停留期間,中華民國情報部門收買的一名機場清潔工將炸藥安上飛機。飛機在接近印尼海岸時爆炸,機上共有19人,除3名機員生還外,11名乘客及5名機組人員罹難。由於周恩來應緬甸總理吳努邀請臨時改變路線,從昆明市仰光停留後飛往耶加達,未能搭乘此機,所以此次刺殺行動失敗。事後中華民國政府先是否認與這起炸毀民航客機的恐怖襲擊有關,但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檔案的公開,事件最終真相大白。

事件

1955年4月,多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國家在印度尼西亞召開萬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亦獲邀參加。由於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沒有能夠飛往外國的民航飛機,因此向印度航空租用克什米爾公主號作包機服務運送代表團成員。從北京市起飛經英屬香港前往印尼耶加達,然後再往萬隆出席會議。原定會乘搭包機者包括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中華民國國防部保密局(現為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得悉後,決定在香港向包機放置炸彈。保密局在香港的特工,以港元60萬(一說為50萬)徵募得一名在機場負責飛機清潔的工人周駒行事。

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亦收到匿名情報,稱中華民國特工準備在途中執行破壞行動,但未含具體實施細節且無從查證,並不知道是向包機放置炸彈還是在機場直接刺殺要員。4月9日,周恩來指示通知新華社香港分社,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向英駐華代辦處交涉,要求英屬香港政府確保飛機和人員的安全。隨後新華社香港分社將有關情況派專人轉告印度航空公司駐港總經理,請他採取措施,防止破壞活動;並由新華社香港分社向港府交涉加強保安。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和英屬香港三者對可能發生炸彈襲擊均已知情,然後各有反應。

原定乘坐包機的代表團主要成員,都沒有上機。之後緬甸總理吳努邀請周恩來赴緬商談其他事宜,周恩來因此臨時改變行程,與代表團成員先前往緬甸,然後用另一架印航包機C-54「空中霸王」前往印尼。最終登上克什米爾公主號的11人多數為工作人員,包括新華社記者及攝影人員,另外有一名越南代表團工作人員,以及兩名外國記者。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黃作梅當時已經知情,亦在機上。[1]

印度航空公司當時亦已經知情,認為在香港僅停留1小時多,問題不大,決定按計劃執行航班,計劃於中午抵達啟德機場時全員下機至機場餐廳用餐,僅留機械師於機上值守,並要求所有人員離機時不得攜帶行李包裹。

1955年4月11日中午11時20分,克什米爾公主號由北京飛抵香港啟德機場。英屬香港政府雖然事先已有情報,機場內加強保安,但亦認為問題不大,機坪上僅派出一輛警車監視行李及乘客閘口。

周駒以機場正式清潔人員身份登機,並未引起任何一方懷疑,成功將經過偽裝成牙膏的計時炸彈帶上飛機,並將之裝置在機艙內右面接近機輪的隱蔽處。飛機停留一小時後,由於沒有明顯跡象顯示客機真的受炸彈威脅,航班亦被允許離開香港,飛往印尼耶加達。下午6時半左右,克什米爾公主號發出求救訊號,機長指聽到爆炸聲,機艙內有煙,第三號發動機起火。飛機試圖在水面迫降,但液壓及電力系統失靈,而且濃煙進入駕駛艙。最終飛機下水時機翼先著水,撞毀在印尼對開海面,距離耶加達只有一小時半的航程。機上除3名機員獲救外,其餘16人罹難。克什米爾公主號沉於大納土納島西岸外海水深36呎處,英國海軍應印度要求,派巴福德號打撈。[2]

事件發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英屬香港政府提出照會,指港府在事先得到警報下,仍未能夠保障飛機安全,負有責任,要求嚴辦兇手。經過調查,最後放置炸彈的周駒於1955年5月18日返回台灣[3]。香港警方表示,逮捕令上的人名為周子明,已於1955年5月18日飛往台灣,該人有三個別名[4]。港府發出通緝令,但無法引渡其回港。而因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方未知情報由誰發出,沒有具體細節,且當時無從查考事件在香港的主謀,中華民國國防部保密局的特務趙斌成則因為證據不足而不被起訴,只被驅逐回台灣了事。同時港府迫於壓力搗毀了中華民國保密局在香港的十餘個情報據點,並宣布事件為恐怖襲擊事件,不放棄追訴。事後中華民國政府檢討該事件,認為是情報洩漏導致。而另一受害者印度方面當時放棄了對此事的深究,包括對實施者的經濟索賠和刑事訴訟,有認為是受到第三方壓力所致。

遇難人員名單

解密檔案顯示,包括機組人員在內,共有16名中外人士遇難,其中包括8名中外記者。

  • 沈建圖: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主任
  • 黃作梅: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
  • 李丙衡(李平):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記者
  • 杜宏:廣播事業管理局對外廣播部副主任
  • 郝鳳格: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攝影員
  • 鍾步云:總理司機
  • 石志昂:對外貿易部三局副局長
  • 李肇基:外交部情報司科員(擬提副科長)
  • 王明芳:越南代表團工作人員
  • 嚴斐德:奧地利記者
  • 斯塔來茨:波蘭記者

1955年,遇難中華人民共和國籍人員家屬獲得了《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1956年4月,遇難一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樹立了紀念碑。周恩來親筆題辭:「參加亞非會議死難烈士公墓」。

參考文獻

  1. ^ Tsang, Steve. Target Zhou Enlai: The “Kashmir Princess’ Incident of 1955. The China Quarterly. 1994-09, 139: 766–782. ISSN 0305-7410. JSTOR 655141. doi:10.1017/S0305741000043150 (英語). 
  2. ^ "British Ship Salvages Air Wreck" 澳洲The Age報1955年4月25日第四版
  3. ^ 《外交部揭密“克什米尔公主号”周总理座机被炸案》. 《京華時報》 (新華網). 2004-07-20 [200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4. ^ "Police Seek Chinese in Crash Case" 美國Daytona Beach Morning Journal 1955年9月3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