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
丁寶楨 | |
---|---|
大清太子少保四川總督 | |
籍貫 | 貴州大定府平遠州(今織金縣) |
字號 | 字稚璜,號穉璜 |
諡號 | 文誠 |
出生 | 道光元年辛巳四月二十八日(1821年5月29日) 貴州大定府平遠州(今織金縣) |
逝世 | 光緒十二年三月十八日〔1886年4月21日 四川成都府 | (64歲)〕
配偶 | 諶氏(庠生諶忠靖女) |
親屬 | 曾祖丁公俊〔誥封文林郎〕、曾祖母李氏〔誥封孺人〕;祖丁必榮〔選授四川直隸酉陽州州判,陞任秀山黔江縣知縣,調任昭化縣知縣,勅授文林郎〕、祖母黃氏〔敕封孺人〕、庶祖母李氏;父丁世芬〔庚午科優貢原任鎮遠府學訓導勅授修職郎例贈文林郎〕、母諶氏〔敕贈孺人〕、魏氏〔敕封孺人〕;子丁體常、丁體勤、丁體仁;次女丁氏〔嫁陳洵慶(陳彝子)〕[1] |
出身 | |
| |
經歷 | |
四川總督 | |
著作 | |
|
丁寶楨(1821年5月29日—1886年4月21日),鄉試榜名及譜名瓊選,字稚璜,號穉璜,又號佩之,行三,貴州平遠州(今織金縣)牛場鎮人。清朝政治人物,洋務運動重要成員,官至四川總督。
生平
咸豐三年(1853年)以孝廉入選大挑一等,分發浙江試用知縣,同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因母喪回籍,適逢遵義楊隆喜起事,主動變賣家產,募集死士八百,組織鄉勇,保衛鄉里。守喪結束,正逢苗族、白蓮教反清運動興起,巡撫蔣霨遠奏請將其留軍,特旨授編修,增募至四千人,收復平越、獨山諸城。
咸豐四年(1854年)至六年(1856年)間參與鎮壓平遠、獨山等地白蓮教和苗族舉事。
同治二年(1863年),擢升山東按察使,次年遷任布政使,奉僧格林沁命進攻白蓮教起義軍宋景詩,並參與鎮壓捻軍。僧格林沁在曹州陣亡後,寶楨受到牽連,得朝廷恩旨以留任。山東巡撫閻敬銘欣賞其才能,於是乞休,舉薦丁寶楨接替自己成為巡撫。寶楨因鎮壓捻軍數次被嘉獎,加太子少保。
同治八年(1869年),因慈禧太后的寵宦安德海私自出巡,違反祖制,於是丁寶楨把安德海的違法行為上奏慈安太后,得慈安太后支持後將其就地正法於濟南,得名於時。
光緒二年(1876年),寶楨署理四川總督,創設四川機器局。維修都江堰,改革鹽法,籌劃西南邊防。但任內也因顧忌後任山東巡撫文格查到自己任內的把柄,因此雖然知道到任前四川發生的「東鄉血案」,但並未秉公處理,最後因曾任四川學政的張之洞上奏慈禧重查冤案,最後丁寶楨被控犯瀆職包庇罪,交刑部議處,從一品也降為四品。[2]
光緒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1886年4月21日),丁寶楨病逝於任上,享壽六十六歲。追贈太子太保,諡文誠,並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
著作
- 《丁文誠公奏稿》
其他
傳說川菜中宮保雞丁這道名菜,就是源於丁寶楨在四川任上常吃的家鄉菜餚。[3]
影視形象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 ^ 《咸豐三年大挑年譜》
- ^ 震惊清廷的四川东乡血案,让一大官遭遇滑铁卢,另一大官平步青云. [2021-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9).
- ^ 北京向全球徵集譯名:糾正Chinglish菜名. 《蘋果日報》 (香港). 2007年8月5日: A25版.
- 《清史稿·卷447》丁寶楨傳
官銜 | ||
---|---|---|
前任: 閻敬銘 |
山東巡撫 1867年-1876年 |
繼任: 文格 |
前任: 李瀚章 |
四川總督 1877年-1886年 |
繼任: 劉秉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