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台湾刘氏文化研究学会/刘廷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廷玉

章节标题

刘廷玉,名祖堰,字石卿,官名廷玉,民谥清臣,于清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出生于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拳山堡德高岭(今新北市新店区银河洞附近),为新店大坪林家族秉经-典夫之子,廷玉公出生后,因秉盛-宝夫房子嗣不兴旺﹐因而过继给秉盛-宝夫为次子﹐廷玉天性聪颖,有胆量,异常儿,喜好读书,自七岁束发开始受业,长游台北大龙峒陈孝廉维英门下(即老师府)﹐为陈维英所器重,作文章与谈论事务颇有见地,有著过目成诵的才能,塾师常赞美其才,为宗族所期待,二十岁就学于大稻埕林君成先生,苦读三年,文思大进后,二十四岁乃参加厅试,皆名列前茅,族谱记载以厅郡四冠。

劉廷玉先後受臺北知府陳星聚及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爵帥之器重委以重任,於光緒八年(一八八二)臺北城準備開工建城時,時任臺北知府陳聚星主其事,看中劉廷玉為人氣節與關心時事,特委由大坪林劉廷玉負責【監造臺北府城】以分擔其政務。 

清廷为了防止法方侵略台湾,特再启用淮军大将刘铭传,九月刘铭传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开府于台北,也洞悉法方意图占领基隆,为了对抗法方的野心与意图,刘铭传开始思考保台之策,如军防之布署、广罗人才,此时台北城也刚好竣工,刘廷玉顺利完成监造任务,就顺势入刘爵帅巡抚府中为幕宾,刘铭传看中刘廷玉能力,特委其组织【文山团练】,而刘廷玉于幕宾时期,每陈其事,明白畅达,声如铜钟,且为同宗,刘爵帅更加青睐。 清法战争时,法军入寇于基隆沿海一带,廷玉自率文山团练出守暖暖、大水窟等地,在抗法胜利后议和,朝廷录功,赏戴【四品蓝顶花翎、候补千总(正六品)】, 随即蒙巡抚刘铭传随折保荐刘廷玉为【训导(从八品)】,此为刘廷玉正式任官之始,也是新店大坪林刘氏首次当官,后续获巡抚刘铭传再保举县丞(正八品)及知县(正七品)。

光绪十六年(一八九〇) 大嵙崁番乱,刘铭传派兵剿抚后,事平之后,朝廷议奖,刘廷玉获【后补守备正五品、武德骑尉正五品】官职。 日人领台后,台北地方士绅设立保良局,公推刘廷玉为【台北保良局长】,以安闾阎,期间协助维护台北城内治安有功,获颁【叙勋六等】,授【单光旭日章】,在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总督府首批颁发时,刘廷玉即获日本总督府颁发【绅章】,明治三十年(一八九七)总督府于全台广设堡(办)务署,总督任命刘廷玉为【大加腊堡(办)务署副主理】,明治三十四年(光绪二十七年)下刘廷玉,因不满日本台湾总督统治当局时政及因艋舺祖师庙田产官司,内渡中国大陆回福建省福州府补【岁贡生】,并获清光绪皇帝加官衔诰授【正五品同知】、诰封【正五品奉政大夫】散官品阶,并赏戴蓝翎,返台后刘廷玉建家庙,立功名旗竿,置家塾,光宗耀祖。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日本台湾总督任命刘廷玉为【深坑厅参事】,明治四十二年(一九○九) 改任【台北厅参事】,并于任内因胃疾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刘廷玉逝世后葬于新店大坪林刘家公山【德源园】墓园长眠于此地。

参考资料

咱都在十四张、夏圣礼 阳中台纪、刘诗宗

外部链接

Category:使用创建条目精灵建立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