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臺灣劉氏文化研究學會/劉廷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劉廷玉

章节标题

劉廷玉,名祖堰,字石卿,官名廷玉,民謚清臣,於清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出生於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拳山堡德高嶺(今新北市新店區銀河洞附近),為新店大坪林家族秉經-典夫之子,廷玉公出生後,因秉盛-寶夫房子嗣不興旺﹐因而過繼給秉盛-寶夫為次子﹐廷玉天性聰穎,有膽量,異常兒,喜好讀書,自七歲束髮開始受業,長遊臺北大龍峒陳孝廉維英門下(即老師府)﹐為陳維英所器重,作文章與談論事務頗有見地,有著過目成誦的才能,塾師常讚美其才,為宗族所期待,二十歲就學於大稻埕林君成先生,苦讀三年,文思大進後,二十四歲乃參加廳試,皆名列前茅,族譜記載以廳郡四冠。

劉廷玉先後受臺北知府陳星聚及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爵帥之器重委以重任,於光緒八年(一八八二)臺北城準備開工建城時,時任臺北知府陳聚星主其事,看中劉廷玉為人氣節與關心時事,特委由大坪林劉廷玉負責【監造臺北府城】以分擔其政務。 

清廷為了防止法方侵略臺灣,特再啟用淮軍大將劉銘傳,九月劉銘傳以「巡撫銜督辦臺灣軍務」開府於臺北,也洞悉法方意圖佔領基隆,為了對抗法方的野心與意圖,劉銘傳開始思考保臺之策,如軍防之佈署、廣羅人才,此時臺北城也剛好竣工,劉廷玉順利完成監造任務,就順勢入劉爵帥巡撫府中為幕賓,劉銘傳看中劉廷玉能力,特委其組織【文山團練】,而劉廷玉於幕賓時期,每陳其事,明白暢達,聲如銅鐘,且為同宗,劉爵帥更加青睞。 清法戰爭時,法軍入寇於基隆沿海一帶,廷玉自率文山團練出守暖暖、大水窟等地,在抗法勝利後議和,朝廷錄功,賞戴【四品藍頂花翎、候補千總(正六品)】, 隨即蒙巡撫劉銘傳隨摺保薦劉廷玉為【訓導(從八品)】,此為劉廷玉正式任官之始,也是新店大坪林劉氏首次當官,後續獲巡撫劉銘傳再保舉縣丞(正八品)及知縣(正七品)。

光緒十六年(一八九〇) 大嵙崁番亂,劉銘傳派兵剿撫後,事平之後,朝廷議獎,劉廷玉獲【後補守備正五品、武德騎尉正五品】官職。 日人領臺後,臺北地方士紳設立保良局,公推劉廷玉為【臺北保良局長】,以安閭閻,期間協助維護台北城內治安有功,獲頒【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在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總督府首批頒發時,劉廷玉即獲日本總督府頒發【紳章】,明治三十年(一八九七)總督府於全臺廣設堡(辦)務署,總督任命劉廷玉為【大加臘堡(辦)務署副主理】,明治三十四年(光緒二十七年)下劉廷玉,因不滿日本臺灣總督統治當局時政及因艋舺祖師廟田產官司,內渡中國大陸回福建省福州府補【歲貢生】,並獲清光緒皇帝加官銜誥授【正五品同知】、誥封【正五品奉政大夫】散官品階,並賞戴藍翎,返臺後劉廷玉建家廟,立功名旗竿,置家塾,光宗耀祖。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日本臺灣總督任命劉廷玉為【深坑廳參事】,明治四十二年(一九○九) 改任【臺北廳參事】,並於任內因胃疾病逝享年六十五歲,劉廷玉逝世後葬於新店大坪林劉家公山【德源園】墓園長眠於此地。

參考資料

咱都在十四張、夏聖禮 陽中臺紀、劉詩宗

外部連結

Category:使用创建条目精灵建立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