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6驱逐战车
M36 90mm火炮载具 | |
---|---|
类型 | 驱逐战车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参与战争/冲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八二三炮战、中印边境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克罗地亚战争、波斯尼亚战争 |
生产历史 | |
制造数量 | 2324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29吨 |
长度 | 7.46m(含主炮) 5.97m(不含主炮) |
宽度 | 3.05m |
高度 | 3.28m |
操作人数 | 5名 |
装甲 | 9-108mm |
主武器 | 90mm M3 L/53 反坦克炮 备弹47发 |
副武器 | .50 cal 勃朗宁 M2HB机枪 备弹1000发 |
发动机 | 福特 GAA V-8 汽油发动机 450 hp (336 kW) |
功率/重量 | 15.5 hp/t |
变速 | 5档+1退档 同步变速箱 |
悬挂 | 钢板弹簧(VVSS) |
燃料容量 | 192加仑 |
作战范围 | 240公里(道路) |
速度 | 42 km/h(道路) |
M36驱逐战车正式名称M36 90mm火炮载具(英语:90 mm Gun Motor Carriage M36, 另名: Jackson),为一款美国军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的驱逐战车,沿袭了M10驱逐战车的底盘,但换装更大口径的主炮足使它摧毁纳粹德国的各式战车,于1944年10月初次投入作战,[1]又有参与韩战,及其他国家的军队中服役。
历史
在德军的豹式战车,虎式战车等重型战车出现后,美军的标准驱逐战车M10狼獾很快就被证明过时了,因为它的76mm主炮在500m以外很难击穿这些新式战车的装甲。幸而,这些情况早已被预见。在1942年夏季,美军的工程师就开始研制一款新型的安装90公厘战车炮的驱逐战车。这比西线的盟军与虎式战车初次遭遇提前了几个月(在西线,盟军第一次与虎式战车作战是在1943年早期的突尼斯,而这次战役直接导致了凯赛林隘口战役的爆发),比美军部队与豹式战车遭遇早了一年以上。这个研究计画成品称为T53 90公厘火炮载具,T53的设计是采用M4中战车炮塔搭配开放式炮架,该设计在1942年8月完成。美军曾计画让T53进入量产,并与厂商敲定了500辆的合约,最终量产总数为3,500辆,但驱逐战车司令部指挥官反对这个决策,他们认为T53的设计未竟理想,T53因此未进入制式编号阶段。驱逐战车司令部的意见在后续测试时也一语成谶,T53的操作性能不甚良好,而改良后的T53E1性能则更糟,这让美军终止了T53的开发。
1942年10月,美国陆军军械局再度尝试将T7型90公厘战车炮装设在M4中战车底盘上,但是这个构想被驱逐战车司令部指挥官安德鲁·戴维斯·布鲁斯所反对,因为他认为M18驱逐战车才是理想的驱逐战车构型,即便如此军械局却忽视了他的反应而继续研发计画。
1943年3月,第一辆M36驱逐战车的原型车完成。它在一辆M10A1的底盘上安装了一个新的炮塔,使得它可以安装90mm火炮。[1]对军械局工程师来讲,在M10的开敞式战斗室装入90公厘炮不是难事,但90公厘战车炮较75公厘战车炮增加了132公斤,并不适合以75公厘战车炮为基础的M10驱逐战车炮塔,包括战斗室组员动线过于狭窄,车辆重心配置也得重新评估。最终军械局为了90公厘炮设计了一座新炮塔,炮塔实际开发厂商为雪佛兰,同时也决定采用福特公司制造的M10A1驱逐战车底盘,1943年9月2辆原型车完成,被命名为“T71火炮载具”(英语:T71 Gun Motor Carriage),在此同时,因为装设90公厘战车炮的新型战车已经进入测评,因此T71曾一度可能终止计画,但美国陆军在1943年10月仍将计画被纳入量产测评之内,开始进行实车测试。虽然驱逐战车司令部仍抵制T71的研发,但军械局的意见此时胜出,理由并非因为反装甲作战,而是因为90公厘炮对于摧毁德军防御工事有著优秀表现,并且也作为以备万一的预案。
在完成测试后,美军订购了300辆,也由于当时已经有许多完成的M10A1驱逐战车底盘,降低了量产成本。在投入量产后,1944年6月,被更名为“M36 90mm火炮载具”(英语:90 mm Gun Motor Carriage M36)。美军军械局当时的建议是量产10个驱逐战车营,并用于替换M10驱逐战车。
和许多美军的驱逐战车一样,它的炮塔为了节省重量并提高观察能力被设计成敞口的。在战后,在炮塔上增加了一个可折叠的盖子,来为成员提供一些防护。它炮塔后方的配重箱比M10要大,并在里面安放了11发炮弹。
服役
最初M36的订单是1944年初签订的300辆,负责量产的厂商是通用汽车用于产制战车的费雪分厂。费雪兵工厂在当时承揽的订单是1943年11月下订的M10A1驱逐战车,预定于1944年1月交车,总数300辆。在1943年11月完成T71的工程设计图时,该厂正量产著M10A1底盘,尚未进行炮塔制造,但因为M36的量产计画即将启动,这批订单即转用于揽量产M36的业务,在1944年4月至1944年7月间进行量产线的修改,而订单也从300辆增加到500辆,随后订单又增加到600辆,不足的底盘则由现役的M10A1返厂改制升级。随著1944年6月盟军开辟欧洲西线陆地战场后,开始与德军动物军团战车交战,M10驱逐战车的火力无法有效对抗德军战车,这使得M36的需求快速增加,1944年7月订单需求额度已大增到1,400辆。
M36订单的增长衍生出新的问题:美军没有足够的M10A1驱逐战车底盘可供转用,当时完成的1,413辆M10A1中,只有913辆留在美国本土训练可供转用,将既有底盘订单与现役车辆移用仍无法满足美军需求。因此美军将M4A3中战车的底盘挪用给M36量产线配备,使用M4A3底盘的M36后定名为M36B1,自1944年10月至12月量产187辆。美军在这期间仍持续从国内代工厂寻找到量产的M10A1底盘,包括梅希哈里斯公司在1944年6月至12月间量产的500辆新底盘、美国机车公司在1944年10月至12月间从现役车中抽调改装了413辆,满足了在1944年预定的1,400辆产能计画。两种底盘型号均在战争期间使用。最后一批使用M10A1底盘的M36是加拿大蒙特娄机车厂(美国机车公司的子公司)在1945年5月生产,总数有200辆。
至1945年时,M10A1驱逐战车已经停产,美军只能扩大将M10驱逐战车也纳入改装计画序列,这批由M10驱逐战车底盘改造的型号称为M36B2,由美国机车公司改装。1945年5月美国机车公司与美军签订672辆M36B2改装合约,至5月底蒙特娄机车厂也加入增改制造52辆,这2,324辆构成所有M36驱逐战车家族。
二战
在1944年7月6日,欧洲战区的美国陆军司令部已向国内通知需求,希望获得足额的M36全数汰换当时位于欧陆战场的M10驱逐战车营。第一批40辆M36在1944年9月出厂,但是它们留在国内作为教练车,在欧洲的美国陆军第十二军团则要求麾下42个驱逐战车营中至少有20个营需要改装M36;第二批次的M36开始配备给美国陆军第一军团与美国陆军第九军团所属装甲师麾下之驱逐战车营。1944年9月,由第703驱逐战车营换装M36;美国陆军第三军团则在1944年9月25日换装,换装单位是第610驱逐战车营。首批换装单位多半在义大利战场交火,实际得到1944年11月,这种战车才被投入西欧战场,至1944年底已经有7个驱逐战车营完成换装,1945年1月时,欧洲战场的美军驱逐战车营已完成17个营换装(西欧6个、第12军团5个、第6军团6个),到二战结束前大部分使用M10驱逐战车的单位都已完成换装。
M36配备后其性能获得前线官兵的一致拥戴,90公厘炮可以有效地在远距离击杀各种德军战车,[1]在欧洲战场的第814驱逐战车营操作的M36曾有在4,600码(4.2公里,M36配备的M76D直射瞄准镜最远可测量距离)击毁豹式战车的纪录,虽然大部分击杀是在是在800码距离内,超过了800码,仍然很难击穿。[2])在1945年对德国的战争中,M36发挥了重要作用[3]
不过,这款驱逐战车承袭了M10的设计,因此有一些弱点。如装甲薄弱,缺少同轴机枪,开放式炮塔常常导致乘员受到弹片的伤害。[2]
外部图片链接 | |
---|---|
M36 with ball mounted machine gun on co-driver's side |
韩战
二战后的美军即刻实施大裁军,M36并没有转售给美国盟邦,而多半采取退役封存,[3]同时美军装甲部队有著同样配备90公厘炮但有更厚重装甲的M26潘兴战车,因此,M36就显得落伍了。[2]但是在韩战初期由于M26机动性能不够好且数量不够多,有著同等火力但机动力较有优势的M36再度启用,它的主炮仍旧能够击毁战场上的所有苏制战车;韩战中操作的M36与当时不少的战车一样进行改良,而M36的主要改良项目是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安装了一门配有球型防盾的自卫机枪。美军除了自己配备的M36外,也提供给大韩民国陆军装甲兵M36强化韩军装甲战力。
出口
M36在1950年代开始以剩馀军品的角色出口到多个国家。[3]韩战时,因为M26与M46的总数不足,M36作为军援物资开始输出到东亚国家
南斯拉夫把引擎替换为了T-55上的500匹柴油机。这批战车甚至还参加了科索沃战争。[3]但是,在战争后就立刻被淘汰。
为了进行国产战车研发,日本在1950年代曾经购得2辆M36进行技术评估,在任务结束后即除籍,未拨交部队服役。目前其中1辆M36在陆上自卫队武器学校展示。
大韩民国在韩战前并未得到美军军援战车,直到韩战时为了抗衡共产国家军队,美国军援了110辆M36给韩国陆军,这批战车在1959年退役,由性能更好的M48巴顿替换。
1955年中华民国陆军取得8辆原军援给法国的M36驱逐战车,驻扎在金门,由金门防卫司令部炮兵指挥部独立装甲炮兵第三连所辖,它有著比当时军援的主力装备M24霞飞坦克与M18驱逐战车更卓越的火力,配备直射也可曲射的90公厘主炮在国军中主要作为自走炮使用,最远射程可达20馀公里。[4]
八二三炮战时有6辆M36参战,在引擎无法修缮后,这批M36拖入水泥碉堡内作为要塞炮使用,至2001年4月,至少有两辆仍然在烈屿乡列为服役装备,后来在精进案实施后全数除役。约在2010年前后,大金门的M36被拖出炮堡收整,部分运回台湾翻修后展示;目前已知保存的M36有1辆在成功岭,1辆在新竹湖口陆军装甲兵学校战车公园,1辆在金门国家公园战役景观步道,1辆在左营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学校,1辆在新竹县新丰乡小叮当科学主题乐园,烈屿所留存的仍在原地,保存状况不明。
M36还曾被塞尔维亚使用,并参加了波黑战争。
- 土耳其
- 美国军援了222辆,
脚注/来源
- ^ 1.0 1.1 1.2 Steven Zaloga. US Tank and Tank Destroyer Battalions in the ETO 1944-45. : pp.15. ISBN 9781472800015.
- ^ 2.0 2.1 2.2 Michael Green, Gladys Green. Weapons of Patton's Armies. : pp.1. ISBN 9781610607742.
- ^ 3.0 3.1 3.2 3.3 Steven Zaloga. M10 and M36 Tank Destroyers 1942-53. : pp.1. ISBN 9781782002376.
- ^ ([//web.archive.org/web/20200928100252/http://a2928796.pixnet.net/blog/post/289486502-%E9%87%91%E9%96%80%E7%9A%84m3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金门的M36>
参考来源
- United States' M36, M36B1, M36B2 Tank Destroyers. World War II Vehicles, Tanks, and Airplanes. [201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5).
- TM 9-280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andard Military Motor Vehicles. dated 1 sept. 1943
- TM 9-74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36B2)
- TM 9-74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36B1)
- TM 9-758
- Tankdestroyer.n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