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叉尾海燕
黑叉尾海燕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鹱形目 Procellariiformes |
科: | 海燕科 Hydrobatidae |
属: | 海燕属 Hydrobates |
种: | 黑叉尾海燕 H. monorhis
|
二名法 | |
Hydrobates monorhis (Swinhoe 1867)[2]
| |
异名 | |
|
黑叉尾海燕(学名:Hydrobates monorhis)是一种全身棕色的小型海鸟,属于海燕科Hydrobatidae。[3]
辞源
其学名源自古希腊语。Hydrobates 是来自 hydro“水”,和 bates“行者”,而 monorhis 是来自 monos“单一”和 rhinos“鼻孔”。[4] 其通用名纪念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文豪, 他在1867年物种描述了该物种。[5]
它以前被归类于 叉尾海燕属 (Oceanodroma),该属之后与 海燕属(Hydrobates) 合并。[6]
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北部经日本、朝鲜、中国渤海及黄海和南海、以至印度洋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偶见于山东以南的沿海各省、直抵广东、台湾以北的岛屿等地,大多为远洋性海鸟,亦见于近陆岛屿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厦门附近。[2]
在俄罗斯远东、中国、日本和韩国附近的西北太平洋岛屿上繁殖。筑巢于靠近海边的岩缝中,每窝产一枚白色的蛋。其馀时间在海上度过,范围扩展至印度洋和阿拉伯海。
繁殖地点包括俄罗斯海参崴南部的韦尔霍夫斯基岛(7,500对)和日本(至少1,000对)岛屿。中国、台湾、北韩和南韩也有少量已知种群,记录表明其在北大西洋也可能有繁殖。冬季,它向南和向西迁徙到北印度洋(Brooke 2004)、佐渡岛等(2010)。估计全球种群至少有130,000对,确认该物种有非常大的种群。然而,韩国鸟类(2010)指出约100,000对在Gugeul岛礁筑巢,这意味著全球可能超过75%的种群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岛上。该物种在南韩的六或七个繁殖小岛上筑巢(Chang-Yong Choi in litt. 2012)。有证据显示某些种群正在减少(N. Moores in litt. 2011)。[3]
特征
黑叉尾海燕体重约39.8克,翼长约152.6毫米,嘴峰长约16.5毫米,喙宽度约3毫米,喙厚度约4.5毫米,跗跖长约23.2毫米,尾长约71.6毫米。黑叉尾海燕是候鸟,其栖息在开放的海洋及海岛环境中,食性为肉食性,主要食物来源是水生动物。[7]
描述
黑叉尾海燕是一种小鸟,体长18-21公分,翼展45-48公分,显著大于欧洲风暴海燕。其所有羽毛均为深棕色,飞行时轻拍水面,从海洋表面捕食浮游生物。与欧洲风暴海燕不同,它不跟随船只。
其结构最像白腰叉尾海燕,拥有分叉的尾巴、较长的翅膀和特有的飞行行为,但没有白色臀部且叫声不同。与其他全黑Hydrobates物种难以区分,首例英国记录必须进行DNA测试,以排除是白腰叉尾海燕的可能性,因为东北太平洋白腰叉尾海燕种群中有些个体具有完全黑色的臀部。
习性和观察
这种风暴海燕在繁殖地为完全夜行性,以避免被海鸥和贼鸥捕食,甚至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也避免登陆。像大多数海燕一样,它的行走能力有限,只能短暂地爬到巢穴。繁殖季节外,完全栖息于远洋环境,这与其偏远的繁殖地,使得斯文豪氏洋海燕难以从陆地观察。只有在暴风雨中这种鸟才可能被推到海岬,但即使如此,超出范围的鸟也可能难以确定身份。它主要靠拍动翅膀在水中啄食,不会在水面以足拍水。[3]
状态
黑叉尾海燕在大范围内广泛分布,曾被评估为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无危,但在2012年被提升至近危。[8]预计未来三代内种群将快速下降,主要由于入侵物种的影响。[3]
北大西洋状况
1983年7月8日,一只黑叉尾海燕在马德拉的Selvagens被捕获,确认为大西洋的首例记录。[9]此后,在海上观察到多只黑叉尾海燕,主要在北大西洋,夏季在法国(1989年)、英国(1989年(两只),1990年(有只鸟从1991年到1994年被重复捕获))、西班牙(1994年)、挪威(1996年,1997年)和又一次在马德拉(1991年,1994年)捕获。[10]除了东北大西洋和地中海,西北大西洋也识别出多个个体。记录表明,在北卡罗来纳州哈特拉斯(Hatteras)附近,1993年8月20日、1998年8月8日和2008年6月2日的单一鸟只观察记录均被接受为北美有效记录。
参考文献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Oceanodroma monorh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9. [2010-10-19].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黑叉尾海燕.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3.0 3.1 3.2 3.3 Swinhoe's Storm-petrel (Hydrobates monorhis) - BirdLife species factsheet.
-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196, 259. ISBN 978-1-4081-2501-4.
- ^ Beolens, Bo; Watkins, Michael. Whose Bird? Men and Women Commemorated in the Common Names of Bird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03: 331–332.
- ^ Taxonomic Updates – IOC World Bird List. [2021-07-29] (美国英语).
- ^ Tobias, J. A.; Sheard, C.; Pigot, A. L.; Devenish, A. J. M.; Yang, J.; Sayol, F.; Neate‐Clegg, M. H. C.; Alioravainen, N.; Weeks, T. L.; Barber, R. A.; Walkden, P. A. AVONET: Morphological,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ata for all Birds. Ecology Letters. 2022, 25 (3) [2022-08-19]. ISSN 1461-023X. doi:10.1111/ele.138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7) (英语).
- ^ Recently recategorised species.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2012-06-15].
- ^ James, P. C., & Robertson, H. A. (1985). "First record of Swinhoe's Storm Petrel Oceanodroma monorhis in the Atlantic Ocean". Ardea. 73: 105-106.
- ^ Morrison, S. (1998). "All-dark petrels in the North Atlantic". British Birds 91: 540-560.
这是一篇鹱形目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