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 | |||||||
---|---|---|---|---|---|---|---|
| |||||||
参战方 | |||||||
齐国 | 魏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田盼 孙膑 田忌 田婴 |
庞涓 † 太子申(被俘) † | ||||||
兵力 | |||||||
120,000人 | 100,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2,100人 | 全军阵亡 |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时损失,进攻弱小韩国,使其向齐国求救。是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著名伏击战[1]:739。上将军太子申被虏后被处死,次将庞涓阵亡,从此魏国不再有能力与齐秦两国争霸,沦为二流国家。
齐魏交战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邻近弱小的韩国。韩国不是魏国对手,只得遣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应允救援,以促韩竭力抗魏[1]:739。但鉴于战事初起,过早出兵对齐不利[1]:739。在征求孙膑意见后,决定再次坐山观虎斗,待魏韩火拼一番后才出兵救援,这样则“尊名”与“重利”皆得。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才发兵相救[1]:739。
公元前342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1]:739。齐军拯救韩国对魏国展开马陵战役。
魏军回击
前342年,魏惠王派穰疵攻打韩国,在梁赫打败了韩国的孔夜,这就是“南梁之难”。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盼攻打魏国。魏惠王将魏军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迎击齐军[1]:739。结果在马陵遭田盼军队攻击,全军覆没,太子申被俘后遭处死。
庞涓之死
太子申本有退兵之意,庞涓不听[1]:739。田盼与魏军接触后,立即佯装战败后撤。孙膑认为,魏军悍勇,不可贸然决战,只可利用魏军向来轻视齐军和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1]:739。乃避战示弱,退兵减灶,引诱魏军追击[1]:739。即在第一天挖10万人煮食用的灶,第二天减少至只足5万人用,第三天又减少至仅足3万人用,造成齐军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庞涓果然中计,接连追击齐军3天。见齐军逐日减灶,以为齐军士气低落,逃亡严重,即丢下步兵,以轻车精锐骑兵兼程追击[1]:739。
齐军退至马陵(今山东郯城一带[注 1]),树木茂密,道狭地险。孙膑计算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追至,即引军埋伏[1]:739。而且,庞涓一旦中计,即无退路。孙膑以1万名弓兵埋伏于马陵道路两侧,约定在夜里以火光为号,万箭齐发,并预先把路旁其中一棵大树的树皮剥掉,于其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经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于孙膑预计时间进入设伏地域[1]:739。庞涓看见有一棵树的树皮被剥掉,上面还刻著字,因此停下来,并命人点火照明,以阅读树上所刻的文字。但他还未读完,齐军已万弩俱发,魏军大败。眼见无法改变局势,庞涓只得大叹“遂成竖子之名”[3],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1]:739。马陵之战以魏军大败而告结束,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孙膑利用庞涓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始终居于主动地位[1]:739。
影响
齐国
齐国接连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大败魏国,并援救了赵韩两国,使得其威望上升,并且称霸东方。
魏国
魏国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遭受重创后,又被秦国乘虚而入,从此丧失了与齐秦两国争霸的能力。且太子申被杀,贻笑诸侯。
评论
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对减灶诱敌一事提出质疑。首先是行军中的军队正在理论上应该减少人工,争夺有利条件,却一人挖一口灶,而追击的庞涓也跟著一一清查灶数,不合情理;再者,洪迈认为齐军对魏军的行军速度预测的过度精准,预测到庞涓会于天黑时抵达埋伏地,甚至预测到庞涓会发现到树干上有字,且拿火把照明。因此认为此事纯属捏造不可尽信。
参看条目
注释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 (编).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Ⅰ》.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
- ^ 临沂郯城马陵山马陵之战战址之争. www.qlsswh.com. [202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史記 : 列傳 : 孫子吳起列傳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4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