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氏五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氏五常[1],所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荆州襄阳五位马氏兄弟的合称。

源自陈寿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因其兄弟五人,并有才华、名气,且字均有“常”字,故人们并称为“马氏五常”。

按照清朝的《读书纪数略[1]和《续幼学歌[2]等启蒙读物,马氏五常分别为马季常马良)、伯常仲常次常幼常马谡[3][4]

出处

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先主领荆州,辟为军队。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5]

简绍

马良(季常)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荆州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官至侍中[6]

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马良上面可能有不少于二位兄长。

因眉间带白毛,在兄弟中才能也最为出众,故乡里中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7]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征辟为从事[8]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任命马良为左将军[9]曾出使东吴孙权对他十分尊敬。[10]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为侍中[11]同年,刘备出兵伐吴,奉命到武陵招降五溪蛮夷,一切尽在其掌握之中。[12]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被打败,马良亦阵亡。[13]

庶弟马谡(幼常)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荆州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官至参军[15]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越嶲太守[16]

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蜀汉丞相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经常和他日夜谈论军议。[17][18]

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说的话大过实际的本领,不能委以重任,请您务必好好观察他。”,惟诸葛亮不以为然,仍任谡为参军。[19]

建兴三年(225年),在诸葛亮南征孟获前,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获采用。[20]此举终使南疆等地直至蜀汉灭亡,未再有大型叛乱战事。[21]

建兴六年(228年),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于街亭之战因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指令,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22]

  • 子孙之名无记载。

马伯常、仲常、次常

此三人均为马姓,除表字有一“常”字外,名、字实均不详。有才华、名气。

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马伯常可能是嫡出长子,马仲常可能是次子。

此外无别载。

附注

其中,五常似乎仅以四弟马良及庶弟马谡有明确史书记载。

五常之兄长、二弟及三弟除各有才华、名声及并称五常外,并无记载。

上述兄长、二弟及三弟的字,是因中国古代常有以“伯仲叔季”、“孟仲季”为字,以代表兄弟间的排行。而有载的马良(季常)、马谡(幼常)的表字亦符合此列,故有此推论、联想。

后续

评价

马良(季常)

  • 陈寿三国志》评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刘巴履清尚之节,马良贞实称为令士陈震忠恪,老而益笃,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
  • 乡中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7]
  •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马良(季常)、卫文经、韩士元、张存(处仁)、殷观(孔林)、习祯(文祥):“季常良实,文经勤类,士元言规,处仁闻计,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兰芳。”

马谡(幼常)

  • 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 陈寿:“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 刘禅:“街亭之役咎由马谡。”(《三国志·蜀书五》)
  • 曹叡:“马谡、高祥,望旗奔败。”(《三国志·郭淮传》)
  • 习凿齿:“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收功;楚成暗得臣之益己,故杀之以重败。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不亦难乎!且先主诫谡之不可大用,岂不谓其非才也?亮受诫而不获奉承,明谡之难废也。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知之大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 司马光:“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资治通鉴·卷七十一》)
  • 胡寅《致堂读史管见》:“街亭之败,罪由马谡;箕谷之败,咎自邓芝。兵多于贼反为贼所败,而诸葛公以为病在一人。”
  • 李贽:“马谡妄自尊大,一味糊涂,一味自是,及到魏兵围定,莫展一筹,待救兵而已。极以今时说大话秀才,平时议论凿凿可听,孙、吴莫及也,及至临事,惟有缩颈吐舌而已。真可发一大噱也。”(《汇评三国志演义》)

总评

  • 陈寿:“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注释

  1. ^ 1.0 1.1 宫梦仁 清朝《读书纪数略·卷20》:马氏五常马良字季常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马季常 伯常 仲常 次常 幼常
  2. ^ 王用臣 清朝《续幼学歌·人事门上·马氏五常》:马氏有五常,季常乃马良。伯常复仲堂,次常幼常(马谡)详。
  3. ^ (明)萧良有撰;张新编文. 传统蒙学名著绘画本 龙文鞭影 第1卷. 1993
  4. ^ [明]萧良有 [清]李晖吉 徐濽撰 贺猛 秦之江 范杰编译. 白话龙文鞭影 (上册). 1990
  5.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
  6.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
  7. ^ 7.0 7.1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鄕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8.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
  9.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锺期,敢不击节!’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10.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后遣使吴,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于孙将军。’亮曰:‘君试自为文。’良即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原降心存纳,以慰将命。’权敬待之。”
  11.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
  12.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13.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会先主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
  14.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先主拜良子秉为骑都尉。”
  15.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良弟谡,字幼常。”
  16.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
  17.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18.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19.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
  20. ^ 《襄阳记·卷二》:“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
  21. ^ 《襄阳记·卷二》:“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
  22.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延伸

参见

  • 三国志
  • 《三国志注》
  • 《三国志人物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