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文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文升
《明功臣及皇帝像》之马端肃公像,明·沈俊绘
《明功臣及皇帝像》之马端肃公像,·沈俊绘
大明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师
籍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钧州
族裔汉族
字号字负图,号约斋
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
谥号端肃
出生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二十七日
河南钧州
逝世正德五年(1510年)六月八日[1]
河南钧州
配偶配项氏,继配史氏,俱累赠封一品夫人
亲属(子)马璁,六安州知州;马琇,锦衣卫指挥佥事,项氏出;次马玠,七品散官;次马璐,武举舍人,史氏出
出身
  • 正统十二年丁卯科举人
  • 景泰二年辛未科同进士出身
著作
  • 《马端肃奏议》、《约斋集》

马文升(1426年—1510年),负图约斋,晚年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景泰辛未进士,历仕五朝。弘治间担任兵部尚书多年。官至吏部尚书。谥端肃

生平

景泰、天顺朝

原籍禹州,后落籍虞城,文武全才。马文升相貌奇异,很有气力。七岁开始读书,了解大义。年满二十岁时,乡试中举。景泰二年(1451年),考中进士,吏部尚书王直惊异其才。次年选授监察御史[2]。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业绩显著。后返回京师负责各道的奏章。母丧期满后越级升为福建按察使

成化朝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寺卿,后因父丧返乡[3]成化四年(1469年),固原土达把丹之孙满四反叛,陕西巡抚陈价被捕受审,朝廷急召马文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同总督项忠刘玉等进行围剿,平定叛乱[4]。按功升为左副都御史,仍巡抚陕西。马文升多次上奏对国家有益之事,致力于选将练兵,从安边营铁鞭城修筑烽火台,铲除强贼。对固原以西不服从命令的少数民族全部消灭。治理茶政,换番马八千余匹,以供应军队使用。此外,他还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5]

当时,鞑靼孛罗忽满都鲁癿加思兰每年入侵明朝边境。马文升请求在韦州驻兵,而在诸堡设下埋伏,在黑水口打败入侵鞑靼人,斩杀二百人,为其岭取名为“得胜坡”,刻石记功而还。马文升立了很多军功,向朝廷上奏报捷却从不夸张,朝中亦无人为其直言,因此得到赏赐不多。到成化九年(1473年)冬,总制王越因为大捷向朝廷奏报,马文升也派儿子马琇报功。廷臣经调查核实马文升奏报不真实,罚马文升停发三个月的俸禄[6]

成化十一年(1475年)春,马文升代替王越总制三边军务,不久任兵部右侍郎。第二年八月,整顿辽东军务。巡抚陈钺贪婪凶暴,将士稍有小过总是罚其交纳马匹,由此马价猛涨。文升上奏安定边防十五件事,因而请禁止罚马,陈钺为此对马文升怀恨在心。马文升回到兵部转左侍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春,陈钺由于滥杀、冒功引起激变,宦官汪直想自己去平定。明宪宗命令司礼太监怀恩等七人到内阁会同兵部商议。怀恩想派大臣前去安抚,以阻止汪直前往,马文升立刻答应说。怀恩回复明宪宗,明宪宗即命马文升前往。汪直不高兴,要自己的家臣王英一起去,马文升谢绝。马文升疾驰到镇,宣读圣谕抚慰众人,无人不听安抚。又请求对以前因平定也先之乱失去授官、玺书的十几人,授以官职[7]

事情平定后,汪直想夺其功劳,向明宪宗请求后带王英驰至开原,再下令招抚。马文升就把功劳归于汪直,然而汪直内心有愧。马文升又与汪直行对等之礼,视其左右为奴,汪直更加不高兴。而陈钺更加巴结汪直,得到汪直欢心,日夜诬陷马文升,意欲打击中伤马文升而找不到机会发作。马文升回朝,赐牛羊猪三牲。第二年春,因为辽东屡次失事,明宪宗派汪直同定西侯蒋琬刑部尚书林聪等去巡视。时逢余子俊弹劾陈钺,陈钺怀疑是马文升的意图,更加紧排挤马文升。汪直奏告马文升行事乖僻,禁止边民买卖农具,致使边民叛乱。明宪宗于是将马文升捕入诏狱,贬去戍守重庆卫[8]

成化十九年(1483年),汪直倒台,马文升恢复官职。第二年被起用为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马文升是第三次到辽东,辽东军民听说他要来了都欢欣鼓舞。马文升来一步约束宦官,总兵不得随意克扣,人们更加高兴[9]。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马文升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马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同年冬,召为兵部尚书。第二年,被李孜省诬陷,调任南京兵部尚书[10]

弘治朝

明孝宗即位,授马文升左都御史职,赐大红织金衣一袭[11]弘治元年(1488年),马文升上言道:“宪宗朝,岳镇、海渎诸神庙,采用方士的话放置石匣子,周围环绕符篆,贮存金书道经、金银钱、宝石以及五谷作为压邪物,应该销毁。”意见被接纳。他又上言十五件事,经讨论全部付诸实施[12]。明孝宗仿古代天子亲耕籍田教坊进献杂剧。马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演戏是什么意思?”明孝宗立即赶走教坊人员。御史徐瑁贺霖因没顺从皇帝的旨意被下狱。马文升说天子初政不宜立即惩罚言官,徐、贺二人被释放。不久明孝宗命马文升提督十二团营[13]。第二年,马文升代余子俊为兵部尚书,仍督团营。当时明朝持久太平、兵政荒废松弛、西北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马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伺其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明孝宗知道后,诏锦衣卫缉捕,给马文升二十二个骑士,保卫他进出。马文升请求退休,明孝宗下诏慰留不许[14]

鞑靼小王子率数万骑兵在大同塞外游牧,气势汹汹。马文升因病休假,明孝宗派宦官带太医去探视,借此问计。马文升说小王子被别的部落才打败不久,没有什么作为,请暗地做些防备,而在外则虚张声势地威慑之,那么小王子必定会离去。按计实行,果然如此。马文升的继母去世,明孝宗下诏起用他,马文升两次上疏推辞,都得不到许可。西北别部野乜克力的首领分别称为亦刺思王满哥王亦刺因王,他们分别遣使到肃州边界,请求进贡并且开互市贸易。巡抚许进、总兵刘宁代其请求,马文升说互市可以,入贡不行,于是拒绝[15]

吐鲁番袭击并生擒哈密王陕巴,而命令牙兰据守哈密,称可汗,入侵沙州,迫使罕东诸部依附。马文升说牙兰凶暴乖戾,不给予重创就不知道害怕,宜用汉代陈汤旧例袭斩之。了解到指挥杨翥熟悉番情,召杨翥询问对付的办法。杨翥详细地陈述从罕东到哈密的道路,要求调罕东的三千兵为前锋,三千汉兵随后,带上数日的口粮,从小路兼程急进,则可以获胜。马文升大喜,于是向孝宗汇报,明孝宗下诏调罕东赤斤蒙古、哈密的军队,命令副总兵彭清率领,隶属于巡抚许进前去进讨,果然打败牙兰[16]。团营士兵不足,马文升请求从锦衣卫及腾骧四卫中选补。已获批准,宦官宁瑾从中阻挠。马文升及兵科蔚春等说诏旨应讲信用,意见没被接纳。陕西发生大地震,马文升说:“这是外寇入侵的征兆。现在火筛正强横,而国内民困财竭,将懦兵弱。宜实行仁政来养活人民,研究武备用以巩固边防。节省开支,停办斋醮,消除传奉冗员,禁止奏求闲地,每天视朝两次,勤于政务。并且撤回陕西织造内臣,救济抚恤受灾人家。”明孝宗接纳他的建议,立即召回内臣[17]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他多次向上条陈关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应办的事。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即使并非他本职守,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朱厚照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马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如卫圣杨地等人,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引导。像内廷举办的宫宴、钟鼓司的活动,元宵放花灯、端午划船等游乐活动都勿让朱厚照见到。至于之教,尤其应当摒绝,以防惑乱朱厚照心志[18]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直隶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奏言都为明孝宗接纳。百姓为赋役所苦,马文升全面陈述赋役过重的弊害,说:“现在民田收十分之四五的税,百姓运粮到边塞一石花费一两以上的银子,丰年八九石粮换一两银子,像丝绵布帛运到京师的,沿途费用超过所运物的价格,南方通过水路运粮到通州,要花三、四石才能送到一石。中州每年役使五六万人治理黄河,山东、河南修堵决口不下二十万人,苏州府松江府治水也如此。湖广建吉、兴、岐、雍四王府,江西益、寿二府,山东衡府共计役夫不下百万,诸王封地供应的役夫也有四十万。加以湖广征讨蛮族,山西、陕西边防,给军队供应粮饷的又不知有多少。赋税重差役繁多,没有比此时再厉害的了。宜严令内外各部门,免去多余的花费,减少力役,毋擅自摊派。王府的工程应该迅速完工,就可能使困难局面得到缓和。请求崇尚儒学,抑制邪术,以便清静圣心;节省花费,减少土木营造工程,以培植国家的根本。”明孝宗命将他的奏章下到有关部门详细讨论[19]。马文升发表议论最多。他在文武百官中年高德劭,明孝宗也十分信任他。从太子太保屡加至少保兼太子太傅(弘治五年官衔为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奉敕提督京营军务侍经筵),经常给他赏赐,诸大臣无人能比[20]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廷议推举马文升代替。而御史魏英等说兵部非马文升不可,明孝宗也这样认为。就命倪岳任吏部尚书,而加封马文升少傅来安慰他。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来,马文升请求明孝宗减食撤乐,修德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非急务之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马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明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文升任一品官满九年,加封为少师太子太师。由于要对将官进行考察,明孝宗特召马文升及都御史戴珊史琳暖阁,告诫大家秉公升降。因为马文升年老听力减退,又再次高声告诉他,命左右搀扶马文升下台阶。起初马文升为都御史,王恕在吏部,两人都处事刚直不阿。他们起草的疏一发出,天下传诵。王恕离开后,声望都集中于马文升。到他在吏部任职时,已经八十岁。长须修眉,遇事侃侃而论不减当年[21]

正德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驾崩,马文升奉遗诏向明武宗请求淘汰传奉官七百六十三人,武宗下令除留太仆寺卿李纶等十七人外,其余的全部淘汰。正德元年(1506年),御用监宦官王瑞要求任用新近被淘汰的七人,马文升不接武宗诏书。给事中安奎探听到王瑞受贿,弹劾王瑞。王瑞十分怀恨,诬告马文升违抗圣旨,再下廷议,皆以马文升之言为是,武宗终究不听,马文升因此请求返乡,未得批准[22]

这时,朝政已为宦官刘瑾掌控,马文升年老,终日怀去官之志。时逢两广总督职缺,马文升推举兵部侍郎熊绣,熊绣不愿前往,其同乡御史何天衢就弹劾马文升徇私蒙蔽[23]。于是马文升接连上疏求去获准,并得赐玺书、马车,增加月粮和每年役奴。马文升家居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亦皱眉不答。家居三年,刘瑾以马文升与雍泰为朋党为由,除其官籍。

正德五年(1510年)六月,马文升去世,终年八十五岁。同年,刘瑾被诛,追复文升官职,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端肃[24]。马文升去世一年,民变领袖赵𬭼率军进入河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进攻泌阳,火烧大学士焦芳宅,用草扎成焦芳像碎裂之,说:“恨不为天下杀此贼![25]嘉靖初年,加赠马文升左柱国太师[26]

著作

马文升“为文不事雕琢,若大羹玄酒,自有喜味。声诗无媟嫚语,皆自忠爱中流出。海内之士,得其篇章者乐诵之”。

有《约斋集》、《奏议》等著作传世。曾作《西征石城记》、《抚安东夷记》、《镇克哈密国王记》等。

所撰《抚安东夷记》一卷,详记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各部头人与辽东都司的贸易往来、纳贡请赏、武装冲突等事,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禁毁。今尚有明刻本及《清初史料四种》丛书本等传世。

墓葬

马文升墓在今河南禹州市朱阁镇马坟村西北,原墓园已毁。现为马氏后人重新修葺。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国朝献征录·卷之二十四》,出自焦竑国朝献征录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八十二》,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1. ^ 《明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端肃马公墓志铭》
    赐进士第正治上卿户部尚书致仕前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河东七十九翁韩文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兵部尚书奉敕提督十二团营侍经筵大梁李钺
    后军都督府掌府事奉敕提督五军营兼提督十二团营诸军事总兵官侍经筵荣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武定侯凤阳郭勋
  2. ^ 国朝献征录》(卷24):马文升,字负图,河南钧州人。生而有异兆,貌瓌奇多膂力。尝与群儿戏,角之靡不仆者。七岁读书,知大义。逾冠,举乡试,二十六登进士。吏部尚书王直异其才,选授监察御史。
  3. ^ 明史》(卷182):“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还领诸道章奏。母丧除,超迁福建按察使。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以父丧归。”
  4. ^ 明史纪事本末》(卷41):命都御史项忠总督军务,总兵刘玉、参将夏正率京营兵,并发陕西三边兵五万人往讨之。起大理寺少卿马文升为都御史,巡抚陕西协剿。
  5. ^ 明史》(卷182):满四之乱,陕西巡抚陈价下吏,即家起文升右副都御史代价。驰至军,与总督项忠讨平之。事具忠传。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文升数条奏便宜,务选将练兵,修安边营至铁鞭城烽堠,剪除剧贼。西固番族不即命者悉灭之。修茶政,易番马八千有奇,以给士卒。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6. ^ 明史》(卷182):是时,孛罗忽、满都鲁、乚加思兰比岁犯边。文升请驻兵韦州,而设伏诸堡待之。遂败寇黑水口,擒其平章叠烈孙,又败之汤羊岭,斩首二百,名其岭曰:“得胜坡”,勒石纪之而还。文升军功甚盛,奏捷不为夸张,中亦无主之者,以是赏薄。至九年冬,总制王越以大捷奏,文升亦遣子琇报功。廷臣勘奏不实,坐停俸三月。
  7. ^ 明史》(卷182):十一年春,代越总制三边军务,寻入为兵部右侍郎。明年八月,整饬辽东军务。巡抚陈钺贪而狡,将士小过辄罚马,马价腾踊。文升上边计十五事,因请禁之,钺由是嗛文升。文升还部转左。十四年春,钺以掩杀冒功激变,中官汪直欲自往定之。帝令司礼太监怀恩等七人诣内阁会兵部议。恩欲遣大臣往抚,以沮直行。文升疾应曰:“善。”恩入白,帝即命文升往。直不悦,欲令其私人王英与俱,文升谢绝之。疾驰至镇,宣玺书抚慰,无不听抚者。又请前以也先乱失授官玺书者十馀人,得袭官。
  8. ^ 明史》(卷182):“事定,直欲攘其功,请于帝,挟王英驰至开原,再下令招抚。文升乃推功与直,然直内惭。文升又与直抗礼,奴视其左右,直益不喜。而陈钺益谄事直,得直欢。日夜谮文升,思中之未有以发也。文升还,赐牢醴。明年春,以辽东屡失事,遣直偕定西侯蒋琬、尚书林聪等按之。会馀子俊劾钺,钺疑出文升意,倾之益急。直因奏文升行事乖方,禁边人市农器,致怨叛。乃下文升诏狱,谪戍重庆卫。直既倾文升,则与钺大发兵激功,钺以是骤迁至尚书。
  9. ^ 明史》(卷182):十九年,直败,文升复官。明年起为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文升凡三至辽,军民闻其来皆鼓舞。益禁抑中官、总兵,使不得朘削,众益大喜。
  10. ^ 明史》(卷182):二十一年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是年冬,召为兵部尚书。明年,以李孜省谮,调南京。
  11. ^ 明史纪事本末》(卷42):“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
  12. ^ 明史纪事本末》(卷42):“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曰:“选廉能以任风宪,禁摭拾以戒贪官,择人才以典刑狱,申命令以修庶务,逐术士以防扇惑,责成效以革奸弊,择守令以固邦本,严考课以示劝惩,禁公罚以励士风,广储积以足国用,恤土人以防后患,清僧道以杜游食,敦怀柔以安四裔,节费用以苏民困,足兵戎以御外侮。”上嘉纳之,悉施行。”
  13. ^ 明史》(卷182):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宪宗朝,岳镇海渎诸庙,用方士言置石函,周以符篆,贮金书道经、金银钱、宝石及五谷为厌胜具,宜毁。”从之。又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御史徐瑁、贺霖失承旨下狱。文升言初政不宜辄罪言官,遂得释。寻命提督十二团营。”
  14. ^ 明史》(卷182):“明年,代馀子俊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馀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帝闻,诏锦衣缉捕,给骑士十二,卫文升出入。文升乞休,优诏不许。”
  15. ^ 明史》(卷182):“小王子以数万骑牧大同塞下,势汹汹。文升以疾在告,帝使中官挟医视,因就问计。文升谓“彼方败于他部,无能为。请密为备,而扬声逼之,必徙去。”已而果然。遭继母忧,诏起复,再疏辞,不许。西北别部野乜克力,其长曰亦剌思王,曰满哥王,曰亦剌因王,各遣使款肃州塞,乞贡且互市。巡抚许进、总兵官刘宁为请,文升言互市可许,入贡不可许,乃却之。”
  16. ^ 明史》(卷182):“土鲁番既袭执陕巴,而令牙兰据守哈密,僭称可汗,侵沙州,迫罕东诸部附己。文升议,此寇桀骜,不大创终不知畏,宜用汉陈汤故事袭斩之。察指挥杨翥熟番情,召询以方略。翥备陈罕东至哈密道路,请调罕东兵三千为前锋,汉兵三千继之,持数日粮,间道兼程进,可得志。文升喜,遂请于帝,敕发罕东、赤斤、哈密兵,令副总兵彭清将之,隶巡抚许进往讨,果克之,语详《进传》。”
  17. ^ 明史》(卷182):“团营军不足,请于锦衣及腾骧四卫中选补。已得请矣,中官宁瑾阻之。文升及兵科蔚春等言诏旨宜信,不纳。陕西地大震。文升言:“此外寇侵凌之兆。今火筛方跳梁,而海内民困财竭,将懦兵弱。宜行仁政以养民,讲武备以固圉。节财用,停斋醮,止传奉冗员,禁奏乞闲地。日视二朝,以勤庶政。且撤还陕西织造内臣,振恤被灾者家。”帝纳其言,内臣立召还。”
  18. ^ 明史》(卷182):“文升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如卫圣杨夫人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若内庭曲宴,钟鼓司承应,元宵鳌山,端午竞渡诸戏,皆勿令见。至于佛、老之教,尤宜屏绝,恐惑眩心志。”
  19. ^ 明史》(卷182):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民困赋役,文升极陈其害,谓:“今民田十税四五,其输边塞者粮一石费银一两以上,丰年用粮八九石方易一两。若丝绵布帛之输京师者,交纳之费过于所输,南方转漕通州至有三四石致一石者。中州岁役五六万人治河,山东、河南修塞决口夫不下二十万,苏、松治水亦如之。湖广建吉、兴、岐、雍四王府,江西益、寿二府,山东衡府,通计役夫不下百万。诸王之国役夫供应亦四十万。加以湖广征蛮,山、陕防边,供馈饷给军旅者又不知凡几。赋重役繁,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宜严敕内外诸司,省烦费,宽力役,毋擅有科率,王府之工宜速竣。庶令困敝少苏。更乞崇正学,抑邪术,以清圣心;节财用,省工作,以培邦本。”诏下所司详议。
  20. ^ 明史》(卷182):“他所论奏者甚众。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自太子太保屡加至少保兼太子太傅,岁时赐赉,诸大臣莫敢望也。”
  21. ^ 明史》(卷182):吏部尚书屠滽罢,廷推文升。御史魏英等言兵部非文升不可,帝亦以为然。乃命倪岳代滽,而加文升少傅以慰之。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一品九载满,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帝以将考察,特召文升及都御史戴珊、史琳至暖阁,谕以秉公黜陟。又以文升年高重听,再呼告之,命左右掖之下阶。始文升为都御史,王恕在吏部,两人皆以正直任天下事。疏出,天下传诵。恕去,人望皆归文升。迨为吏部,年已八十。修髯长眉,遇事侃侃不少衰。
  22. ^ 明史》(卷182):孝宗崩,文升承遗诏请汰传奉官七百六十三人,命留太仆卿李纶等十七人,余尽汰之。正德元年,御用监中官王瑞复请用新汰者七人,文升不奉诏。给事中安奎刺得瑞纳贿状,劾之。瑞恚,诬文升抗旨,更下廷议,皆是文升,帝终不听。文升因乞归,不许。
  23. ^ 国朝献征录》(卷24):会楚人熊绣为兵部左侍郎,文升推之总制两广,怏怏不欲行。流言闻于乡人,御史何天衢因劾文升衰老不任。文升再疏乞归,报许。
  24. ^ 明史》(卷182):是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日怀去志。会两广缺总督,文升推兵部侍郎熊绣。绣怏怏不欲出,其乡人御史何天衢遂劾文升徇私欺罔。文升连疏求去,许之。赐玺书、乘传,月廪岁隶有加。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居三年,刘瑾乱政,坐文升前用雍泰为朋党,除其名。五年六月卒,年八十五。瑾诛,复官,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端肃。
  25. ^ 张燧千百年眼》(卷12):及嘉靖初,大盗赵𬭼乱河南,剽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弗攻。攻破泌阳,前大学士焦芳已跳匿,毁其家,发芳箧,取其衣冠,缚苇若人者而屠戮之,曰:“恨不为天下杀此贼!”
  26. ^ 明史》(卷182):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虽遭谗诟,屡起屡仆,迄不少贬。子璁,以乡贡士待选吏部,文升使请外,曰:“必大臣子而京秩,谁当外者?”卒后逾年,大盗赵𬭼等剽河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攻泌阳,毁焦芳家,束草若芳像裂之。嘉靖初,加赠文升左柱国、太师。

相关条目

官衔
前任:
余子俊
明朝兵部尚书
弘治二年-弘治十三年(1489年-1501年)
继任:
刘大夏
前任:
倪岳
明朝吏部尚书
弘治十三年-正德元年(1501年-1506年)
继任:
焦芳